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台声》2020,(9)
美好的五月,芳华吐露、春意盈盈……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广大青年以青春之我开拓进取助力中国梦,台湾青年也没有缺席!他们在大陆求学、工作及生活,深刻体会时代脉动,积极参与到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浪潮之中,对祖国大陆的认识也产生了新的蜕变,从认知祖国,到亲近祖国,再到了认同祖国,有许多台湾青年在新时代成长茁壮起来。2020年五四青年节之际,我们选择了部分台青在大陆的工作、生活、创业的故事。从这块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用他们的生活、工作经历,见证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包容、中华民族的奋发图强,更分享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与骄傲。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出家人。以前对大陆的印象,仅止于书本或传播媒体报导。虽然如此,对于这块土地,却也并非全然陌生的。因为,就血源和法脉而言,大陆都是我们的根。 我的祖籍是福建漳州,先世在前清时移居到台湾,所以大陆也算是未谋面的故乡。至于台湾佛教今  相似文献   

3.
汪舟 《两岸关系》2014,(6):67-68
<正>我的籍贯是台湾台南市,一座蕴藏历史记忆和充满人文魅力的古城。我和生活在大陆的台胞一样,热爱着故乡台湾,热爱着那片土地和那里的父老乡亲。我们祝愿台湾社会安宁、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期盼两岸同胞增进感情、增进互信,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两岸同胞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相似文献   

4.
孙宇 《两岸关系》2002,(9):60-61
“这一路的旅程真令我觉得不虚此行。北京朋友的热情令我非常感动,这一路上麻烦他们的事情很多,但是他们不仅没有一点儿不耐烦,还真正把我们当朋友看。或许那就是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吧!相同祖先的炎黄子孙,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就如同最初踏上这块土地时的那一份强烈的归属感,那一种不可取代的牵系!”这是来自台湾的郭真同学的真情告白。 7月15日,京台两地的莘莘  相似文献   

5.
郭炤烈 《台声》2003,(1):13-14
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而要从希望变成实在,从口号变成现实,最根本的是要坚定不移地去争取台湾民心,尤其是大力地从政治上争取台湾民心。那么,台湾人民的真正心声是什么?这就使我忆起了9年前的1994年给《台声》杂志写的一篇文章《爱国心声,世代相传》。我在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在外国侵略者的铁蹄下,以他们热爱父祖之地的挚情,用他们的血泪写出了许许多多与外国侵略者浴血斗争的可歌可泣的史诗。”“而那一段史实传送了多灾多难的台湾同胞代代相传的心声。的确,祖国的统一、强盛和民族的振兴、繁荣,是作为…  相似文献   

6.
台湾一直令我心往神驰。作为一位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尚未踏上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实为憾事。1998年11月26日终于如愿以偿,在团长全国台研会常务副秘书长曹治训的带领下,我们大陆学者一行6人前往台湾进行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活动。当日下午我们由香港乘华航飞机缓缓降落于桃园机场时,已是晚上近6点时分。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台湾中华欧亚学会的同行早已等候在机场。在他们的热情陪同下,我们乘车沿着机场高速公路很快地就到达了灯火辉煌的台北繁华闹市,住进有名的希尔顿饭店。晚上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姜新立夫妇等人陪同我们到台北一条颇…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不管是力主统一还是反对统一,归根多与对台湾文化的态度有关,而对台湾文化的态度,又与对台湾文化和闽南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相联系。我们说,台湾土地是中国领土一部分,台湾人民是中国人民一部分,台湾历史是中国历史一部分,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一部分。就文化讲,台湾文化是属于闽南文化系统,是闽南文化的延伸。为此,我们首先要弄清闽南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闽南文化来自我国中原地区,即中原来的汉人把从中原带来的文化与当地土著族——闽越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终成了具有我国东南特色的民俗文化体系,而核心部分仍是中华文…  相似文献   

8.
林华 《台声》2007,(6):55-58
“曾经他们是骄傲的大地儿女,男子驰骋在山林间,女子编织美丽的布匹,用青春体力赢得脸庞上的印记,曾几何时,纹面的荣耀成了被歧视的理由。图像与文字是有限的,而纹面文化却是无垠无限,所纹的是那个我们不曾得见已失落的年代,那是曾经在台湾这块土地真真实实、不可磨灭的生命印记,赐予我们养分的力量,这个力量总在当人们想向大地索讨时才发现不知去向。”  相似文献   

9.
应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的邀请,从4月26日至5月6日,我随“大陆媒体台港澳记者访问团”在宝岛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访问。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块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从台北到新竹,从台南到高雄,有一群人始终吸引着我的视线,那就是台湾的社会义务工作者——台湾称为“义工。在我们参观过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风景名胜旅游区和民间机构团体中,义工的人数占有很高的比例。以设在台北的消费者文教基金会为例,它的专职人员只有34人,而义工则有8O0多人。活跃在台湾社会各个领域的义工,主要由家庭主妇、退休人员和…  相似文献   

10.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11.
一巍峨的哀牢山,层层梯田青翠叠嶂;清澈的阿墨江,曲曲弯弯绕山转。几千年来,在山高箐深、山花烂漫、密林叠翠、气候宜人、神奇壮观的5312平方公里的哀牢山脉中段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境内,繁衍生息着21万哈尼族人民。他们与这里的其他民族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共同组成一个民族大家庭,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拓荒播种、开垦梯田、种粮种豆、种桃种梨、饲养畜禽,时而钻进密林丛里捕猎,走入深塘江河捉鱼。他们喜怒哀乐地在这块土地上歌唱,辛勤苦乐地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半世纪前,哈尼人深受反动官家地霸的压榨。1949年,中国共…  相似文献   

12.
正"苍海月明风雨过,子欲歌之我当和。"自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以来,台湾经历了50年的日据时期。在这期间,有无数大陆同胞与台湾同胞献身革命,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把自己的心与血交予他们热爱的土地与人民,特别是台湾抗日烈士,以生命换取民族的永续发  相似文献   

13.
郑鸿池 《台声》2002,(1):40-41
340年前,即公元1662年的2月1日,中国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经过10年的准备之后,率领25000名中国将士,又经过近10个月的浴血奋战,收复了被西方的荷兰入侵者侵占了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写下了“开劈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的复台诗名句。“先基”就是祖先的基业,说的是台湾这块宝地,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开劈荆榛,用血汗开发出来的基业。中国人民比较成规模地开垦台湾,始于17世纪的颜思齐、郑芝龙时代。颜思齐是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人;郑芝龙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连横在《台湾通史…  相似文献   

14.
到底什么是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问题的提出,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多人却认为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统一是否牺牲了台湾人民的利益?不统不独是不是就维护了台湾人民的利益?到底怎样才能使台湾人民生活得更好、社会更加安定、经济更加繁荣,从而更好地保护台湾人民的利益? ……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了几位生活在大陆的台湾人,倾听了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25日)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是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台湾重新回归祖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60周年,庆祝这一让所有中华儿女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945年10月25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之际,中国政府代表在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上向全世界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成果,是全民族的胜利和骄傲。无数先辈为了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47年回大陆定居的台湾原住民同胞,今年72岁。1992年我回台湾探亲,途经香港,看到飘忽不定的米字旗,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今,目睹香港的平稳回归,我心中无限感慨:我们的国家从此富强起来了,不再受外国人的欺侮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近日回来探亲的亲人,一个个满脸堆笑,谈论香港回归情况,谈论香港未来。谈到台湾统一问题,弟弟愤愤地说:岛内一些政治势力抛出“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独立的国际法人”等等,妄图把海峡两岸变成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他们视台湾2100万人民的利益而不顾,是很不得民…  相似文献   

17.
付开镜  董坤玉 《传承》2013,(10):118-119
质朴的中国农民用辛劳和节俭支撑着中华民族永不停息的步伐,勾勒出当今中国的强盛画面,然而他们却忽略了自身的发展,尤其在社会心态方面滞后于社会前进脚步。中国繁荣、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实现程度最终取决于农民阶级这块短板,这块短板提升速度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文明程度,而农民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是社会心态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清初统一台湾,是继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历史事件过程中,施琅与姚启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这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论述。而李光地作为当时康熙皇帝身旁的谋臣,也曾积极参与此事。李光地与施琅、姚启圣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对他们二人的作为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本文拟简要论述他们三人在统一台湾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赵辉 《台声》2010,(12):68-71
<正> 林生祥曾四度获得台湾金曲奖,担任主唱的交工乐队被誉为台湾近10年来最值得关注的独立乐团,他的音乐甚至被认为是"一代人的史诗"。尽管他的演唱全部用客家话,但并未影响人们从他的音乐中听到南台湾的稻田、客家人的喜怒哀愁和美浓小镇那片土地的味道。如他所说,"我是农民出身的歌手,总是想着用自己的音乐为农业做点事情。"他歌唱的是土地、劳动和农民,歌唱他们生活的欢欣与美,歌唱他们抗争的勇气与无奈。  相似文献   

20.
祖国的宝岛台湾 ,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个陌生而亲切 ,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去年12月26日 ,我率江苏省南通市民族乐团赴台演奏交流 ,从北到南历时13天 ,使我对台湾及这片土地上的同胞有了更多的了解。许许多多的乡亲和那些熟悉的朋友以及素不相识的同胞 ,热情地招呼、款待我们 ,还有的从几十里、几百里远的地方赶来观看我们的演出。我们在好几个城市的几所学校也看到学子们很喜爱民族音乐 ,学校有民族乐队 ,有和我们一样的民族乐器 ,有指导老师。我们在台湾的7场演奏以及和台湾同行的交流 ,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人民同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