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邦德国正积极谨慎地调整其东方政策,核心是利用当前形势的“历史性机会”,增强其国际地位,为最终解决德国统一问题创造条件。西方国家对此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牵制;苏联的态度则有利用和限制两面。今后的基本走向是:在西方联盟内争取更大的独立性;进一步加强同苏联的经贸合作,换取苏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让步;加强对东欧的“怀柔政策”,逐步瓦解东欧集团;在发展两个德国关系和推动解决德国问题方面有可能采取某种“突破性”举动。  相似文献   

2.
蒋菁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23,(3):142-156+161-162
俄罗斯在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以来,西方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制裁,这不仅对欧亚经济联盟的自身实力和运行制度构成严峻挑战,还将对联盟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从短期看,西方制裁造成联盟成员国的经济活动进一步趋缓,给联盟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从中长期看,受西方制裁影响,联盟如期实现一体化目标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制裁导致联盟与外部世界的科技差距进一步拉大,相互贸易中的高科技产品供应将持续短缺,这使联盟经济实现科技引领突破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制裁导致联盟成员国的国家主权意识增强,联盟内部壁垒有所增加,导致联盟超国家机制运行效率呈下降趋势,联盟成员国经济在短期内难以摆脱在全球产品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为应对西方制裁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联盟充分利用一体化机制,协商共同的应对措施,力图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提高抵御外部挑战的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在联盟对外经济合作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深化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济合作,为推动“一带一盟”高质量对接提供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3.
俄独立后,对外政策不断调整,俄与西方关系一波三折。 车臣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反应谨慎。西方担心车臣独立行为一旦蔓延,可能会使俄中央失控,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必将殃及欧洲;西方也不希望欧洲东部建立一个新的伊斯兰国家,更不愿车臣危机而刺激俄与西方的紧张关系。车臣事件久拖不决,西方开始指责俄违反了它对欧洲安全承担的义务,强调它们既要维护俄的领土完整,也要尊重人权。西方在车臣问题上的政策立场,也同俄罗斯开始推行以重振世界大国地位为目标的强硬对外政策紧密相联。 今后一个时期,俄同西方的关系仍为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在欧盟深陷多重危机背景下,德国在维护其全球经济竞争力与推动欧洲一体化之间进行"再平衡",对外政策加速"欧洲化"。地区安全、价值观、市场准入、公平贸易等欧盟层面的关切在德国对外政策中的权重将越来越大,德国传统上以经济利益为主轴的务实对华政策出现调整。中德关系虽面临挑战,但对中国而言亦存机遇。中国可以此为契机突破和拓宽中德关系的固有边界,以德国为杠杆,对欧盟整体施加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1993年1月克林顿出任美国总统以来,不断调整政府政策,迄今其军事政策已趋于定型。 一、美国军事政策的调整 (一)调整的动因 美国军事政策调整的主要动因,一是国内面临较为严重的经济困难;二是国际安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对付国内经济不景气,他提出了“振兴美国经济”的口号,强调“国家安全主要是经济安全”,要求美国根据冷战后国际形势和振兴国内经济的需要重新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和全面调整军事政策。1993年下半年以来,又就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进程中,两党候选人在对外政策方面的基本共识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正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威胁与挑战,恐怖分子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发动袭击是当前头号威胁;美国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保持全球领导地位并以美国的信念、原则改造世界.在具体议题和对外政策模式上,两党候选人分歧明显民主党主张从伊拉克撤军、与伊朗直接谈判,共和党主张美军继续留在伊拉克,强化对伊朗的多边制裁;民主党强调通过加强联盟、运用多边合作方式推行美国外交政策,挽回美国的国际形象,共和党则突出重振自身军事、经济力量的重要性,维持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风格.在本次大选中,两党候选人在对华政策方面仍将保持"沉默状态",中美关系也不会列入下届美国政府最紧迫的对外关系议题.  相似文献   

7.
项昊宇 《和平与发展》2023,(1):97-112+156+159-162
日本岸田内阁通过发布“安保三文件”,对国家安全战略和防卫政策作出大幅调整,标志着二战后日本国家发展路线的重大转向。日本重拾激进强军扩武路线,尤其是引入“反击能力”和大幅增加防卫开支,使其“专守防卫”等战后军事约束进一步名存实亡,和平主义发展路线出现动摇。日本国家安全观和对外战略思维突出阵营对抗和大国竞争指向,强化与美西方阵营的意识形态和军事安全捆绑,凸显“冷战回归”色彩,将深刻影响亚太安全环境和全球战略稳定,对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构成新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日本施行“安保三文件”、落实强军举措仍面临诸多内外制约和掣肘,在其国力衰退的大背景下本质上属“以攻为守”之举,根本诉求是使日本“摆脱战后体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进而谋求在国际秩序变革期中提升大国影响力,未来日本军事大国化仍将是有限度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为切入口,通过考察后冷战时期北约内部有关北约存废的争论,分析北约战略转型的过程,指出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显示其依然是跨大西洋联盟的主要协调机制,北约战略转型基本完成和定型.目前北约已经成为以共同价值为导向,具有明显进攻性的政治-军事同盟组织,其活动范围超越了自身边界.作为西方军事同盟,北约的对外干预将更为主动和具有意识形态色彩,其目标则为扩大西方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和主导性,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保护西方联盟利益,其行动将更注重在形式上尊重联合国,努力与欧盟和俄罗斯协调从而加强合法性.为了有效地实施对外干预,西方军事同盟将运用“巧防务”继续保持军事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9.
德国统一后的对外政策存在摇摆和多面性的特点。除强调多边主义、推动欧洲一体化外,德国的对外政策也越来越体现出很强的地缘特色,这种更加本质性的东西来源于于它自身的定位,特别是在地缘和文化层面的定位。统一以后,德国的身份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定位已经基本成型。这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德国未来的政策走向,并进而影响大国关系全局。  相似文献   

10.
经济、创新和技术等原因,促使俄罗斯扩大对外军事技术合作,但与西方的合作困难重重,比较而言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则更具成效,但也面临诸多困境。俄罗斯调整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的法律由两大部分组成: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对外军事技术合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转型和自身实力的急剧下降,从维护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出发,俄罗斯国内就对外政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构想。这种争论源于国家身份的不确定或者说多重性,表明俄罗斯还没有形成一致认同的世界观,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对外政策缺乏一致性。新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2.
军事外交,指主权国家的国防部门及武装力量旨在增进和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尤其是国防安全目标,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进行的交往、交涉和活动,是一国对外关系和总体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该国国防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体现.①根据英国国防部发布的2014-2015年《国际防御参与战略》(International Defence Engagement Strategy),英国军事外交的主要目标是“消除敌意,建立、维持互信,维护英国国家安全,实现冲突预防及冲突化解”.②在方式方法上,英国提倡更加广泛和整合的路径(a wider integrated approach),综合国防、发展、外交与情报手段,通过军事培训、军事演习、政策顾问、部署军事和民事专家展开军事外交,促进地区稳定并减少冲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 经济制裁一直是美国政府对外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重要政策工具。20 世纪90年 代以来, 伴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与美国国内政治出现的新情况, 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政策又有了新的变化, 这说明美国为了达到称霸全球的目的, 将进一步利用经济手段加大对其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干涉 力度。  相似文献   

14.
杨荣国  张新平 《和平与发展》2015,(2):57-71,117,118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反恐形势,为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奥巴马政府将构建广泛的国际反恐联盟作为国家反恐战略的重要举措。其基本思路是:扩大联盟参与范围,构建多层次开放型的联盟体系;避免重陷"反恐泥潭",发挥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作用";综合采取多重反恐手段,提升反恐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加大军事支持与经济援助,协助盟友增强自身的反恐能力。但由于存在内部利益和态度分化、组成结构包容性缺乏、地面力量战斗力不足等问题,给国际反恐联盟的发展前景增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试析布什政府对外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政府尚未推出完整的对外政策,但从布什总统及其幕僚的观点和举措来看,共和党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的"现实主义"传统,将主导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走向.在"现实主义"理念支配下,美国新政府将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强军事力量,加强与盟友的关系,加大对伊拉克、朝鲜等国的打压力度,调整对俄罗斯的政策并将其重点转向安全领域,压俄在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等方面与美进行合作.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上升,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将呈现出更注重现实利益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是有关国家对国际政治安全秩序的性质、发展趋势、维护路径、本国与之关系等问题的看法、立场和主张的总和,对国家对外行为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抽象的国家观念,它既可见于国家对外政策权威文件,也体现在一国有关国际政治安全问题的对外行为中。通过中俄对外政策文件,考察两国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之异同,并结合中俄有关国际政治安全问题的外交行为,特别是两国在安理会的投票,可以逆向透视两国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这种互补性研究路径结合文本解读与对外行为分析,使二者彼此验证,可弥补单一路径之偏颇。中俄均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政治安全秩序的稳定,推动多极化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军备竞赛和外空军事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国际冲突,并非西方所谓的“修正主义国家”。中俄两国在对多极化的理解、维护国际政治安全的手段和依靠力量、欧亚地区秩序、对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安全制度的尊重程度等方面有异。比较而言,中国之“言”(国际政治安全秩序声明)与“行”(维护国际政治安全秩序之行为)更显一致。  相似文献   

17.
德美两国在是否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双方的激烈争论已引起国家关系的紧张。从表面上看,德美关系紧张是美国对伊动武政策所致,但德美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也反映了近年来德美关系深层次的变化。本文从德国新外交理念、对外政策的二个层面、德美地理位置差异、两国不同的战争经历和当代德国主权国家意识及经济和环保等方面,探析影响德美关系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04年,美国全球战略重点开始由欧洲转向亚洲,重新调整军事部署,在东亚实行“加强东部与中间突破”的战略。同时在“协调与强硬”之间寻找平衡点,把朝鲜作为在东北亚地区“关键的战略支点”。而中国自2003年12月开始展开“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在东北亚地区积极推动六方会谈,和平解决朝鲜核危机,为维护东北亚和平、安全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未来发展看,布什政府对外推行以“反恐”为标志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扩张战略,包藏着危险四伏的制约因素和无法摆脱的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9.
自以色列建国以来,维护其生存和安全是美国历届政府一直不变的承诺,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就是保障其安全的重要举措。美国主要从现实主义出发,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来决定它对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的力度。由于美国在不同时期内对全球目标特别是中东战略目标有所不同,美国对以色列的军援政策也随之变化和调整,经历了一个限制——积极——以军援为施压手段——制度化——强化的演变过程。从未来发展看,美国与以色列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互有所需,战略盟友关系不会变,美国对以色列的军援政策也基本上不会变。  相似文献   

20.
5月7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这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普京政权下的俄罗斯将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其前景如何,正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一普京早在任俄代总统期间便着手调整对外政策,从相继出台的“新国家安全构想”和“俄外交新构想”中可以看出,俄将奉行“务实外交”,即最大限度地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为“强国富民”、复兴经济服务。从普京近期采取的外交举措看,俄罗斯以西方为重点、“以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东西方均衡的全方位外交架构已具雏形。(一)放低姿态与西方缓和关系。俄罗斯与美欧间虽然存在根本性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