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亚明 《台声》2011,(6):45-46
农历三月二十三(今年是4月25日),是妈祖诞辰纪念日。在此前后,台湾岛内会举行一系列活动隆重庆祝,甚至还举行“妈祖文化节”,此风相沿成习,并日益鼎盛,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句俗语,叫做“三月疯妈祖”。  相似文献   

2.
图说宝岛     
《台声》2011,(5):6-9
农历三月疯妈祖 农历二月二十三(4月25日),是妈祖诞辰纪念日,在此前后,岛内会举行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各式各样的“妈祖文化节”也会应运而乍,此风相沿成习,日益鼎盛,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句俗语,叫做“三月疯妈祖”。  相似文献   

3.
4月20日(农历三月二十三),为弘扬妈祖精神,传承妈祖文化,天津举办“纪念天后诞辰1046周年”庆典活动。妈祖诞辰庆典活动在津已经举办了两届,今年恰逢天津天后宫建宫680周年,庆典活动声势更加浩大,天后宫不仅举办妈祖诞辰纪念活动,而且还将组织皇会队赴台湾参加北港朝天宫妈祖庆  相似文献   

4.
阳春三月,我们应台湾台中县大甲镇澜宫的邀请,随“福建莆田妈祖庙赴台参访团”访台,在参加大甲妈祖绕境活动和浏览台湾风光名胜期间,许多见闻令人难忘。屏东农民兄弟送真情赴台第二天,我们乘大巴正往南投县埔里镇行进,导游杨思蜀先生说:“屏东有一个人打电话来找你们,说要送莲雾来给大家品尝。”原来,台湾屏东县里港的黄树福、黄顺益先生于去年农历三月十三日曾到莆田文峰宫进香并请了一尊妈祖神像回台。这次听说文峰宫参加团队到台湾来,就打听好了本团的行程,从200多公里远的屏东驱车赶上我们的大巴,送来了10盒台湾南部特产——黑珍珠莲雾…  相似文献   

5.
3月24日,台中县大甲镇澜宫董事长兼台中县议长的颜清标和台中县籍“立委”郭荣政、邱太三、陈杰儒、杨琼樱及台中县副县长刘世芳,联袂前往“交通部”拜会部长林丰正。颜清标提出,一年两次(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及农历八月妈祖升天日),台湾有很多民众绕道香港前往福建朝拜。大甲镇澜宫为台湾数一数二的大型悠久寺  相似文献   

6.
陈筠 《两岸关系》2008,(10):66-67
“通过参加妈祖文化旅游节,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两岸妈祖信众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在第四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上,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会常务董事长蔡辅雄对本刊记者说道。“妈祖文化旅游节有利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而且两岸妈祖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了。”台湾大甲镇澜宫副董事长郑铭坤说。  相似文献   

7.
吴志 《人民公安》2014,(9):53-53
<正>众所周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是妈祖故里,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前后,来自世界各地、海峡两岸的近500家妈祖分灵庙,都会恭请妈祖神像到湄洲岛祖庙谒祖、进香。活动一般从农历三月初一启动,至三月底结束,数万人次陆续到祖庙朝圣。2014年是妈祖诞辰1054周年。4月上旬,200名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信众,首次驾车到湄洲岛祖庙朝圣,车上恭奉着台湾地区新竹长和宫妈祖銮驾。"台湾地区的车辆到大陆后,要申办临时车牌。这次台胞驾车拜谒妈祖庙,为两岸车辆互通试行提供了有益的尝试。"4月15日,刚刚在现场执勤结束的莆田边防检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滦南县境内有个千把人的小村子蚕沙口。自1992年以来,滦南县利用蚕沙口村古老的妈祖文化搭台,在妈祖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举办妈祖庙会,结合展开对内对外商贸活动,受到海内外的关注。今年的妈祖庙会期间,到会香客达十余万,商贸摊点500多个,总成交额300多万元。以“中国两岸民间交流协会”副会长唐建新先生为首的4名台湾客商,朝拜了妈祖后对蚕沙口所在的乡镇服装厂和广袤的海湾滩涂进行了考察,对蚕沙口一带的海水养殖潜力产生了浓厚兴趣,拟于八九月间,组织一个二十多人的台商团组来此考察,以期进行海上养殖业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祖庙祈新福 庆典迎盛世——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侧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人注目的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于今年10月在妈祖的故乡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隆重举行。来自台湾、澳门及天津、山东、浙江的妈祖宫庙代表,和来自印尼、马来西亚、美国、泰国、英国、日本等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莆田籍乡亲3000多人参加了旅游节的开幕式。其中,参加开幕式的台胞旅行团人数达2000多人。率1000多名妈祖信徒前来参加旅游节的财团法人台湾省台中县大甲镇澜宫副董事长郑铭坤先生向记者介绍说:“妈祖文化在闽台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早期从福建移居到台湾的民众大多居住在沿海地区,他们以捕鱼为生,一向祈…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4,(4):60-60
<正>妈祖,是台湾的民间信仰之一。每年妈祖生日绕境,热闹非凡,且总会下雨,带来的雨水,是浇灌土地的生机。为何"大甲妈祖会"开始于几个城市间绕境?任贤齐监制的纪录片《妈祖乃台湾》,以类似电视综艺节目的方式记录2013年农历三月,为期9天8夜(任贤齐说了数回8天9夜,看来是弄混了日与夜的计算法)"大甲镇澜宫"行之多年的妈祖绕境活动。这部由任贤齐与游绍翔联合执导的纪录片,在任贤齐活泼的身影声调中,随妈祖神轿、抬轿者、旗队、随行信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次巡游台湾,这是闽台两地乃至海峡两岸民俗交流的一大盛事,是炎黄子孙共同弘扬妈祖文化的一个创举。为满足台湾广大信众朝拜湄洲妈祖金身的强烈愿望,应台湾知名人士陈适镛的邀请,湄洲妈祖金身以及湄洲妈祖祖庙的元代石雕妈祖像、清代镇殿宝每等珍贵文物,在以我为团长的护驾团成员护驾下,前往台湾巡游102天,  相似文献   

12.
台湾北港朝天宫与妈祖文化徐晓燕元宵节期间,我和好友们一起去了台湾北港朝天宫。朝天宫为云林县首屈一指的庙宇,也是全台湾300余座妈祖庙的总庙。其号召力之大从每年妈祖庆典,数十万人涌入北港一事,即可见其一斑,而“大甲妈回娘家”百年来例行不辍,信徒以苦行僧...  相似文献   

13.
江中龙 《两岸关系》2006,(10):45-47
被誉为“海峡和平女神”的妈祖,自从宋元时期被传入台湾岛内以来,一直深受台湾民众的爱戴,并有着大量的信众。妈祖信仰已成为台湾民众社会心理的一大组成部分,并深深地影响着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对妈祖的虔诚信仰,也正反映了台湾民众强烈的寻根意识、忧患意识和统一愿望。  相似文献   

14.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6,(12):62-63
“潮汕文化在台湾传播与发展”论坛在汕头举行;潮乐声声系两岸 台北中华业余潮乐团到东山县进行艺术交流;台湾妈祖信众莅汕寻根进香 开创汕台两地妈祖信仰文化交流首航之旅;台湾知名人士陈德伦一行访问桂林;临澧县台办邀请“鼓王”慰问台胞台属;  相似文献   

15.
陈伟建  郑岚 《台声》2002,(12):31-32
引人注目的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于今年10月在妈祖的故乡福建莆田湄溯妈祖祖庙隆重举行。来自台湾、澳门及天津、山东、浙江的妈祖宫庙代表,和来自印尼、马来西亚、美国、泰国、英国、日本等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莆田籍乡亲3000多人参加了旅游节的开幕式。其中,参加开幕式的台胞旅行团人数达2000多人。  相似文献   

16.
林长华 《黄埔》2014,(2):88-91
正阳春三月,惠风和畅。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台湾和福建迎来一个共同的、隆重的纪念日,这就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妈祖的身世传说有关妈祖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能预知人祸福……"妈祖是福建省莆田市湄洲人。她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夫妻俩平时行善积德。一天晚上,王氏梦见观音慈祥地  相似文献   

17.
龚雯 《台声》2019,(19)
<正>10月10日,台湾云林县麦寮拱范宫主任委员张克中赴福建省漳州市进行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当天,包括麦寮拱范宫在内的20多家台湾妈祖宫庙的800余名妈祖信众,来到漳州上街天后宫谒祖进香。现场彩旗飘扬,鞭炮齐鸣,花鼓队、大鼓阵浩浩荡荡迎驾,引领台湾信众在上街天后宫旁主要街道绕巡,热闹非凡。祈福进香仪式上,台湾信众身披绶带,面向几十尊两岸妈祖金身依次进行迎神、献香、献帛、献花、诵读祈告文等传统祭祀礼仪。  相似文献   

18.
刘永玉 《台声》2002,(7):6-8
5月8日至12日,应金门天后宫妈祖会盛邀,湄洲妈祖金身首次巡安金门。这是继1997年妈祖金身巡游台湾以来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又一盛事,是湄洲妈祖金身首次以海上直航方式出巡,首次在金门接受信众朝圣,并开创湄洲岛与金门、乌丘之间50多年来的首次双向客运直航。此举再次震动海峡两岸,受到两岸媒体的广泛关注。一5月8日上午8点50分,经过数千名湄洲民众长达两小时徒步送驾,湄洲岛启动了妈祖金身直航金门的行程。当天下午1点50分许,妈祖金身及其110多人的护驾团和53人的金门迎驾团乘坐的“太武轮”平安抵达金门料罗…  相似文献   

19.
赖锦宏 《台声》2013,(2):35-35
1月24日凌晨,台湾“中华保钓协会理事长”谢梦麟、世界华人保钓联盟会长黄锡麟,保钓人士游嘉文、许登魁等7人乘“全家福”号娱乐渔船前往钓鱼岛,计划将妈祖神像送至钓鱼岛,庇佑台湾渔民安全。台湾“海岸巡防署”也派4艘舰艇保护,但最后遭日本船舰阻挠,未能成功。  相似文献   

20.
刘明 《台声》1994,(11)
福建省莆田市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城市,又是著名的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去台人员多,前来朝拜妈祖、旅游探亲的台胞多,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多.今年6月,江泽民主席曾来莆田视察.几年来,这座古府新市注重抓好“软”“硬”环境建设,继1989年建成方便台胞探亲商贸、旅游购物的“台湾街”后,去年又投资100O多万元兴建“台湾大酒店”和台胞接待站,并开辟三个台轮停靠点,实行台胞落地签证制度,还新建一座3000吨位对台客运码头.凡此种种,使莆田市在台胞心目中的位置不断上升,往来台胞数量不断增加、层次明显提高、回头率逐渐加大.去年,莆田市接待前来投资考察、探亲旅游的台胞近9万人次(不含直达湄洲岛朝拜妈祖的香客10万人次),其中不乏台湾政要、工商巨子和文化名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