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合作社依然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引擎。文章聚焦农户增收问题,基于2014-2018年武陵山区建档立卡户数据,将生计资本作为衡量农户生产生活状况的综合指标,测算农户的生计资本值并分类,探究生计资本异质性下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论显示:合作社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增加了农户的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分项收入;生计资本显著地扩大了合作社的增收效应;合作社对中生计资本群体工资性收入的增收效应高于低生计资本农户和高生计资本农户;随着生计资本水平提高,合作社对农户经营性收入的增收效应渐强,对农户转移性收入的增收效应减弱。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下,要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助力当地产业扩容升级,提升农户生计资本积累,鼓励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生存型农户""经营型农户"以及"农户转型"一组新概念,以表征贫困地区农村以家庭为经济单元的发展路径特征。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以课题组2018年在西北四省区收集农户经济金融数据为研究基础,对农户生计资本进行测算,依据农户家庭经济特征区分生存型农户与经营型农户,分析农户转型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农业信贷在两类农户转型过程中发挥着明显正向作用,对于无农业收入的农户,增加单位金融资本使生存型农户向经营型农户转变的发生率更为显著增加。相关结论对"后贫困"时期的启示是,综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増加农户生计资本存量并改善其结构,以实现生存型农户向经营型农户转化,使农户在实现劳动力价值以外获得可观的土地、财产、管理和技能收益,由此巩固、扩大国家扶贫攻坚战略效果和防止返贫,是政策瞄准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江西政报》2007,(21):7-9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精神,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的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4.
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国新时期民族村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必要关注民族村落农户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文章选取云贵两种不同旅游扶贫模式的民族村落,对村民进行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构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其旅游精准扶贫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旅游扶贫模式的村落精准施策不同;不同旅游扶贫模式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不同;不同旅游扶贫模式对贫困户的吸纳能力不同。总体上,民族村落农户的生计资本仍然有限,旅游参与型农户的生计资本相对较好,在精准帮扶影响下,除社会资本外,传统务农型农户多种生计资本欠缺。据此提出了其生计资本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5.
实施环境规制,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治污投资低、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不完善和污染产业转移,限制了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所以,我们应探索市场化机制,实施差异化的环境政策,以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政报》2008,(6):36-3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以下简称“两个确保”),现就完善我区退耕还林政策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时代的绿色发展转型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进入城市时代,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双重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融合,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剖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城市绿色发展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时代绿色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安排,重点进行理念更新、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加强市场建设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实行绿色改革和政策支持体系、推行示范城市的试点等,开展绿色城市化工作。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山区避灾型移民搬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闻  何得桂 《前沿》2014,(1):117-119
推进山区避灾型移民搬迁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区域性重大移民工程的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在初步实现"搬得出"之后,面临着"稳得住"和"能致富"难题。基于生计可持续发展视角,发现避灾扶贫搬迁后所带来的移民生计资本缺乏、农户生计策略单一、社区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并从保护生态、产业支撑、技能培训等方面为促进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由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为此,国务院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现就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山区少数民族农户生计转型过程中,参与市场对农户改善生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考察滇西南山区少数民族农户参与市场程度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研究发现:参与市场程度与农户种植结构、劳动力配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户参与市场程度增加1单位,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和劳动力从事非农活动的概率分别增加0.8968、0.5812;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或劳动力从事非农活动的概率增加1%,农户参与市场程度分别增加0.284、0.0296。  相似文献   

11.
陈庆 《中国发展》2023,(1):82-90
如何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和绿色转型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命题。该文基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109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层级TOBIT回归模型研究了区域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绿色创新投入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新环保法颁布实施后,地方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有助于激励制造企业从事绿色创新活动;地方财政补贴强度和金融发展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可以有效提高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的引致效果。基于以上分析,该文提出了打造绿色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和丰富绿色投融资主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绿色生活方式内涵及其促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对转变发展方式、消费方式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基于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尝试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之间建立链接,整合绿色生产—消费系统展开分析,强化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联与互动。首先,探讨了绿色生活方式的概念,包括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两个维度;其次,依次分析了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面临的困境与障碍;最后,提出了绿色生活方式的促进机制,包括充分发挥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建立绿色生产—消费系统,积极开展绿色价值共创,改善绿色产品属性与建立绿色消费社区,利用非理性因素促进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3.
《天津人大》2013,(8):30-30
我市为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出台了大量扶持与激励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升级改造,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在针对既有制造业(或存量优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对既有制造业还可从“引智”、“品牌”培育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推动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对武汉而言,倡导低碳经济、推行绿色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武汉市低碳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验证绿色信贷—生态认知—农业收入占比—生态农业技术实施行为之间的内在因果链条,深化对农户生态农业生产行为的驱动因素认识,对绿色信贷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农户生态认知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法,考察绿色信贷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绿色信贷通过改变农户生态认知对生态农业技术实施行为的间接影响,并对生态认知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决策过程中的农业收入占比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绿色信贷对秸秆回收、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生态认知在绿色信贷影响有机肥施用、中高农业收入占比组农户的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行为中具有显著正向中介作用,但在低农业收入占比组农户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行为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第三,农业收入占比在生态认知影响农业秸秆还田、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中的正向调节效应显著,即农业收入占比能有效促进生态认知向生态农业生产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湖南省浏阳县以及岳阳县进行调研的371份有效问卷数据,从农户视角对当地的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农户对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评价,得出每个农户的政策效果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对大部分农户而言,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而对粮食生产补偿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户的自身素质、耕地亩数、生产补贴标准以及对政策的了解途径会影响政策的效果。建议提高农户教育水平、增加土地流转速度、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和加强政策的宣传渠道,以此提高粮食生产补偿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国发〔2007〕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由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为此,国务院决…  相似文献   

18.
《山西政报》2010,(8):37-38
省直各有关部门、各市发展改革委:为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和导向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投资企业,促进创业投资资本形成,提高创业投资在促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以及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十部委令39号)等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制定了《创业投资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  相似文献   

19.
现代服务业和互联网催生并衍生了新业态,而新业态从业者均以青年群体为主。新业态从业青年生计遭遇着系列脆弱性问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其生计脆弱性。本文主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线上个案访谈,从生产、生活和生命三个维度探讨新业态从业青年生计脆弱性,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衡量其生计水平,从宏观制度失范、中观外部风险源与微观内部生计资本三个层面探究生计脆弱性发生机制。结果发现,总体上,新业态从业青年不仅存在着生计资本水平低的现实,还受到多元力量的影响,从而导致其面临着生计脆弱性风险。最后提出织密织牢"三张网",即能力网、安全网和保障网,以期保障新业态从业青年生计安全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不仅是农民的个体迁移行为,更是农民家庭基于生计资本状况的理性选择,家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以及物质资本对农民的非农化转移有着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匮乏、金融资本不稳定、社会资本滞后、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孱弱,农民家庭生计资本呈现一定的脆弱性,这也是农民外出务工最直接的动因。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不仅是家庭生计资本状况变化带来的外延效应,也是提高家庭生计资本存量、增强家庭风险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