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合作社依然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引擎。文章聚焦农户增收问题,基于2014-2018年武陵山区建档立卡户数据,将生计资本作为衡量农户生产生活状况的综合指标,测算农户的生计资本值并分类,探究生计资本异质性下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论显示:合作社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增加了农户的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分项收入;生计资本显著地扩大了合作社的增收效应;合作社对中生计资本群体工资性收入的增收效应高于低生计资本农户和高生计资本农户;随着生计资本水平提高,合作社对农户经营性收入的增收效应渐强,对农户转移性收入的增收效应减弱。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下,要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助力当地产业扩容升级,提升农户生计资本积累,鼓励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问题突出、碳减排压力明显、粮食安全遭受威胁等背景下,促进农户绿色生产是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省产粮大县农户的调研发现,由于绿色生产生计资本匮乏、规制政策不完善导致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出现背离现象,绿色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高。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和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SLA),剖析了生计资本、政府规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农户绿色生产生计策略转型和生计结果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了农户绿色生产长效驱动机制,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促进农户绿色生产的本土化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3.
在山区少数民族农户生计转型过程中,参与市场对农户改善生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考察滇西南山区少数民族农户参与市场程度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研究发现:参与市场程度与农户种植结构、劳动力配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户参与市场程度增加1单位,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和劳动力从事非农活动的概率分别增加0.8968、0.5812;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或劳动力从事非农活动的概率增加1%,农户参与市场程度分别增加0.284、0.0296。  相似文献   

4.
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国新时期民族村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必要关注民族村落农户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文章选取云贵两种不同旅游扶贫模式的民族村落,对村民进行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构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其旅游精准扶贫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旅游扶贫模式的村落精准施策不同;不同旅游扶贫模式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不同;不同旅游扶贫模式对贫困户的吸纳能力不同。总体上,民族村落农户的生计资本仍然有限,旅游参与型农户的生计资本相对较好,在精准帮扶影响下,除社会资本外,传统务农型农户多种生计资本欠缺。据此提出了其生计资本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不仅是农民的个体迁移行为,更是农民家庭基于生计资本状况的理性选择,家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以及物质资本对农民的非农化转移有着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匮乏、金融资本不稳定、社会资本滞后、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孱弱,农民家庭生计资本呈现一定的脆弱性,这也是农民外出务工最直接的动因。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不仅是家庭生计资本状况变化带来的外延效应,也是提高家庭生计资本存量、增强家庭风险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我国农户经济的若干思考宋圭武一、历史变革什么是农户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主要利用自有生产资料所进行的自主性生产经营的一种经济形式。农户经济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一般具有不同的特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定推动农户经济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经济即非现代工业经济,它在工作条件、工作待遇、工作保障上都远远不及现代的正规工业经济。这种经济的特性使农户的妇女、老弱只能留守农业、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可能移动于这种经济与农业经济之间、农户家庭决不敢贸然放弃农地,因此农户普遍兼业。我们的农地流转、农地规模化经营决策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方能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户水稻种植行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的水稻种植行为和水稻种植目的息息相关,不同的地区和经济条件下的农户的水稻种植目的是不同的。落后地区的农户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的口粮需求,而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则侧重于现金收入的获得。落后地区农户劳动力主要配置在种植业的比较有效率的作物上面,最优的选择是水稻的种植;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水稻种植农户的决策在资本缺乏的情况下,对家庭资源的配置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配置上,而劳动力的配置决定于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在现有的情况下,农户减少了水稻种植上的劳动力投入,而增加了其它生产活动的劳动投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在陕西秦岭山区对贫困农户生计的调查数据,从个人和家庭层面探讨西部贫困山区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性劳动力外出是农户的家庭决策,受家庭特征和女性劳动力个人特征的共同作用;户主年龄、家庭网络、资金可及性和家庭抚养人口等家庭特征对女性外出有显著影响;教育、培训、年龄和婚姻等个人特征对于女性外出有显著影响;家庭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当地的政策、经济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农户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西部贫困地区农户经济体系的独特性;个人因素体现了家庭对个人的要求,与家庭因素同时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山区避灾型移民搬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闻  何得桂 《前沿》2014,(1):117-119
推进山区避灾型移民搬迁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区域性重大移民工程的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在初步实现"搬得出"之后,面临着"稳得住"和"能致富"难题。基于生计可持续发展视角,发现避灾扶贫搬迁后所带来的移民生计资本缺乏、农户生计策略单一、社区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并从保护生态、产业支撑、技能培训等方面为促进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户背景特征对农业服务购买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继红  钟涨宝 《求索》2011,(1):12-15
本研究主要对我国农户背景特征对农业服务购买意愿影响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县市农户的问卷调查,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农户对农业服务是有普遍需求意愿,农户地区分布、购买方式、收入变化和文化等农户背景特征异质性对15种农业服务的购买意愿有明显影响,该研究结论为我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的农业服务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冯道 《中国发展》2001,(1):48-50,57
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产联合的基础上,通过产权制度创新,实现经营联合,由单个、分散的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收益权参与股份制经营,逐步弱化以家庭为概念前提的经营自主权,集聚生产要素形成规模经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产品的资本化生产,加速农业资本的积累,是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释放的制度效应,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使农地资源进一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在此背景下,乡村既有的利益格局被搅动,农村剩余人口的生计受到冲击。本文尝试建构土地流转的人口分析范式,从家庭束缚和人力资本两个维度,将农村剩余人口划分为相对剩余人口和绝对剩余人口两种不同类型,阐释他们与土地结合而形成的生计模式,即“范围经济”和“老人农业”,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本下乡促成的土地规模流转如何重塑他们的生计。最后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提出如何完善社会保护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格局,以缓解因土地规模流转对农村剩余人口造成的生计压力。  相似文献   

14.
李孝 《前沿》2005,(9):280-28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它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因而,有关这一领域的任何一项研究成果,对农村经济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无疑都将起到促进作用。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韩喜平教授发表的《中国农户经营系统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这本专著,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深厚的理论基础,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中国农户经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是一部关于中国农户经营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首先,在《中国农户经营系统分析》这部著作里,作者对中国农户经营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农业及农村经济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转型,农业增长从主要依靠传统的土地、劳力等物质要素的投入转变为在依靠土地、劳力等传统要素投入的同时,主要依靠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现代物质要素投入.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农业产业化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农业经济转型的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16.
杨志强 《前沿》2013,(1):10-13
台湾经济发展分期主要有:政治政策分期、经济发展速度分期、综合分期和时间代次分期四类。笔者综合以上分期方法,以经济转型为主线,考虑各经济指标和影响经济相关因素,将台湾经济转型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转型发展准备期(1949—1952年),主要特征是恢复生产;第二阶段为转型发展开拓期(1953~1964年),主要特征是台湾经济从农业向工业转型,台湾经济由内需型向外向型转变;第三阶段为转型发展加速期(1965~1979年),主要特征是农业向工业,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工业内部制造业比重增加,外向型经济更加明显;第四阶段为转型发展升级期(1980~1989年),主要特征是台湾经济进一步转型,农业比重逼近零,工业升级逐步向策略性工业发展;第五阶段为转型发展深化期(1990~现在),台湾经济遭受重挫,财政盈余转为财政赤字,2001年台湾经济出现了自1947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从此经济波动频繁。  相似文献   

17.
摘要:近年来城镇化建设驱动的村庄拆并潮流,带来社区形态与家庭结构的深刻变迁。基于家庭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指标体系,构建家庭发展综合指数,能够评估转型社区家庭发展状况。研究发现,转型社区家庭经济增长乏力,社会资本急剧削弱,社区归属感和整合度降低。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策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要积极构建家庭发展政策体系,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以提升转型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增进社区社会管理的效能,应对社区急剧转型对家庭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立群 《长白学刊》2008,(3):107-109
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组织制度对发展现代农业产生了明显的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对我国农业基础组织制度缺损的重要补充,是发展现代农业基础组织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为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完善与创新农业基础组织制度,构建与新的环境相适应的农业组织体系。因此,需要在农户家庭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找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办法,要承认小型规模化农户的"市场经济地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不同农村公共产品特性有异、不同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度强弱不均以及农户间经济实力存在差别等原因,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农户有效地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必须以农户具有公共精神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建立起高度组织化的农村合作组织和具有较强组织供给能力的村民自治组织等为前提条件。从农户参与供给的路径上看,需要通过培育农户的公共精神,增加农户收入,完善农村合作组织,增强村"两委"的管理能力,为农户参与供给提供思想动力、财力保障、有效载体和领导支持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必须首先正确认识我国农村客观环境下农户的资金需求情况。本文以包括生产和消费两方面活动的农户经济行为为基础建立Probit模型,利用湖北省辖区内九个地区2008年11月份75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借贷行为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随着家庭工商业平均收入的增加,农户的借款需求先下降后增加;随着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的增加,农户的借款需求先上升后下降;农村农户的借贷需求与农户是否有抵押物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而农户在有借贷需求的情况下实际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概率也与农户是否有抵押物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农户的借款获得和是否是个体工商大户与种养大户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镇内金融机构数量与农户的借款需求和借款获得都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