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密切结合中国实际,全面阐述了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如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推进司法体制和司法能力的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形成了丰富、严谨的司法改革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改革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邃的理论内涵,其以创新性为统领、以人民性为根本、以科学性为内涵、以实践性为导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理论与司法改革实践的创新发展,必将在深化司法改革、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发挥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2014,(3):4-4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本身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更好地彰显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必须把司法体制改革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意义上去考量。  相似文献   

3.
司法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司法建设、司法改革、司法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司法理论博大精深,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可概括为“八个明确提出”,即明确提出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明确提出司法权是对案件事实和法律的判断权和裁决权,是中央事权;明确提出以司法责任制为牛鼻子,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明确提出加强对司法权的制约监督;明确提出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司法队伍;明确提出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从司法改革到政法改革,是法治领域改革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法治领域改革迈入新阶段。新时代政法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开放型政法工作新格局的迫切需要。这场改革是由党中央统一部署推进的重大改革工程,是政法领域的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革命。深入推进新时代政法改革,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提高执法司法效率,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新时代政法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深化政法机构改革、法治实施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政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法职业管理制度改革、政法科技体系创新,推进政法工作体系和工作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杨帆 《中国审判》2021,(4):F0003-F0003
2月25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周强主持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会议。周强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加强系统集成,实现精准施策,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6.
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未来、赢得未来构筑了可靠的制度大厦,也从制度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党的基本方略提供了根本保障。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如何把"初心"融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新使命之中,加快司法行政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司法的人民性的重要遵循.该论断系统阐明了司法为了谁、服务谁和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司法必须贯彻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坚持司法为民、保障人民权益、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司法效率.司法应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基础上,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人民参与机制,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机制,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建设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借力现代科技推进司法现代化,带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司法工作人员应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好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民法院通过深化司法改革,在践行司法服务、落实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民主、强化监督制约、创新审判管理、加强司法保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深化司法改革,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法治的思维方式,进行更加理性的分析和研究,推动改革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一 对几个问题的理解 (一)司法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法律性.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全社会法治化的过程,法治中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法治建设的认同,也是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重要的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这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司法机关是党领导下的重要国家机关,人民司法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就是在维护党的权威,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和威信.因此,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树立法律权威和建设法治国家的统一认识,形成高度共识,这样才能使司法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9.
黄文艺 《法学论坛》2021,36(1):13-21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法治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法治基本理论、法治推进方略、法治重大关系等三大理论板块。在基本理论板块,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法治中国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一系列基本理论。在推进方略板块,明确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统筹推进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专业力量和群众力量相融合,坚持抓关键少数和抓绝大多数相结合。在重大关系板块,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政治与法治、改革与法治、政策与法律、发展与安全、活力与秩序、维权与维稳等一系列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呈现出从司法规范重建——审判方式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司法改革不仅开启了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崭新历程,也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步伐。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突出问题是司法改革的全局性缺失问题,具体表现为司法改革缺乏统一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明确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确定深入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制度的整体现代化;确立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是推动司法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走反思性司法改革道路是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路径,其关键是要反思司法改革的方法,尤其要注重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方法、综合研究方法和局部试点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学》2021,(1):3-32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备,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新发展阶段的法治航标,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十一个坚持",精辟概括和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涵。我们要在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制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上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司法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面对的课题。11年前,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同时明确提出了司法改革的任务,司法改革由此迈开步伐。党的十六大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进一步提出了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七大又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这表明,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突出法治保障,具有战略考量,也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的中国必然是法治中国。明确法治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定位,有利于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作为上层建筑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层面的法治,突出体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特色,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及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大力倡导依法治国、法治天下的理念,为国家深化各项改革、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司法职权,树立司法权威,让每个人在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万春 《人民检察》2023,(14):1-9
检察委员会是我国检察机关的业务决策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检察委员会制度充分体现了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在保障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检察委员会工作,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指引,厘清职能定位,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加强政治业务素质建设,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以检察委员会工作现代化助推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关于法治领域的改革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准则,从新时代国家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把握中国的法治国情特点,科学论述当代中国法治领域改革的政治方向、历史进程、根本目的和内在机理等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内涵丰厚、深刻精辟、系统完备的法治改革论述,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深化法治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新时代的法治领域的改革,必须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运用其指导法治改革实践,为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7.
李林 《政法论坛》2023,(2):3-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指明了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时代使命和中心任务,而且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和法治保障,具有重大意义。要毫不动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全面加强新时代新征程“法治轨道”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周强 《中国审判》2021,(4):6-11
2020年11月16曰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视野下,司法行政机关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统筹整合政府和社会的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全面覆盖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和人权保障的大众化,社会呼求司法领域的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司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将从概念界定、改革背景和改革举措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推进中国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