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德文 《欧洲研究》2012,(2):1-20,159
"民族国家"是诞生于欧洲的国家形态①,主要通过专制君主国转型和封建帝国解体而来。欧洲民族国家兴起过程中,"民族"起到整合国民认同、赋予国家合法性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说,"民族"只是建国的理由,民族国家在欧洲兴起的深层原因是推翻封建制度。欧洲民族国家的出现是历史进步,但建构过程也使世界付出沉重代价,两次世界大战均与其有关。同时,由于"民族意识"具有持久性,欧洲民族国家建成后,多数仍然面临"民族问题"困扰。当代欧洲,民族国家正在发生新的转型:各国的民族构成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国家主权行使方式在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中改变。本文认为,民族国家建构、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是一个进程的三个方面。到目前为止,民族国家仍是多层治理体系的核心与合法性的来源,不应得出其弱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欧洲一体化对爱尔兰的国家身份产生了持久的深刻影响,为认识全球化、地区一体化进程中民族国家的身份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案例。爱尔兰的欧洲化进程与其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相契合,带来了国家身份在国家形态、经济模式、社会治理、对外关系维度的重大变化。英国脱欧使爱尔兰国家发展再次面临关键历史节点,有助于爱尔兰民族摆脱历史上形成的对英国的心理依赖,成为爱尔兰潜在的"宪法时刻"和国家身份进一步变迁的契机,但也显示了其在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借助"后民族国家"方案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面临的复杂挑战。就该问题开展深入的跨学科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展欧洲化研究在历史制度主义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议程,而且彰显了在更广义的欧洲学和全球化研究视野下国别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胜利 《欧洲研究》2012,(2):21-32,159
法兰西民族国家是长期历史演变的产物。大革命传统和共和主义理念奠定了当代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基石。在民族观念方面,法国与德国的分歧与历史文化差异有关,但也是欧洲大陆两大国政治博弈的产物。在法国,共和同化政策被视为进步和文明的表现。法国在社会文化模式和移民政策方面历来强调"大一统"和"共和原则",这主要是由于法国在世界上长期拥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国地位所决定的。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法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以及移民问题引发的社会危机,法国的民族国家观念、社会文化模式和民族认同受到了严重挑战。法国人不得不对法国的社会文化模式、法兰西民族认同,以及法兰西的前途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一方面旨在探究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对民族国家社会标准以及社会政策行动空间和分配空间的潜在影响;另一方面概述发达民主国家在过去二十年里社会政策的核心发展趋势,并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即改革结果到底是由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这些外部条件变化促成的、还是因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以及社会福利国家自己造成的问题状况等内因导致的,或是所有上述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最后本文简要阐释在欧盟层面进行社会政策再规制的可能性。讨论这一问题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很多学者将国家间和超国家的社会标准看作是维持西欧福利国家成就的救命稻草,这尤其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已经无力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罗坎的"中心构成"理论和巴尔托里尼的"系统程序"理论,利用这些理论分析了欧洲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这两个不同的历史进程对民族国家领土空间中各种"中心"和"系统"的不同贡献,讨论了这些"中心"和"系统"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而指出:民族国家中的经济和法律等机制来自于国家建设历程,它们遵照功能性规律向欧盟层面转移;民族国家中的社会文化等机制来自于民族建设历史,它们根据民族性逻辑而滞留在民族国家层面;受到民族和国家两种力量双重推动的经济社会机制则在民族和国家"错位"的情况下被置于肢解的状态,转移的只是其中功能性的部分。欧洲一体化因此表现出一种"犬牙交错的国家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6.
张金岭 《欧洲研究》2012,(4):123-136,8
自2010年以来,文化多元主义在欧洲多个国家"被宣告"失败,深刻地反映了欧洲社会在文化多样性问题上厚此薄彼的态度——积极支持欧洲本土文化的多样性,却消极对待以移民群体为代表的非欧洲文化的存在;文化纠结是当代欧洲文化多元主义实践中的一种真实心态,折射出他们在国家与民族认同层面上的价值诉求;欧洲国家不应当仍旧把持"单一民族"国家的观念去治理和应对一个实际上已经"多民族化"的国家现实,"多元一体"应当成为未来国家与民族建构的指向。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华族的身份认同问题是二战后东南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东南亚现代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过程中,华族的身份由"华侨"、"海外华人"转变为"华人",这不仅仅是称谓的改变,其中包含了对他们政治身份、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位.本文描述了华人身份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并从民族国家建构的理念来分析其中的原因;结合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变化,探讨全球化进程中东南亚华族身份认同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有关欧洲一体化的思考和论说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他认为一体化的新动力在于全球化造成的后民族格局以及需要建立世界内政的客观现实。只有建立起与全球市场相匹配的政治行动能力,才能真正解决传统民族国家的困境和全球性风险,而欧盟正是在区域层面进行跨国治理的成功模式。哈贝马斯的一体化思想着重于阐释欧盟的世界意义并为如何推进一体化提供具体方案。这一思想带有康德哲学的"世界主义"特征,是后民族理论向"乌托邦"的世界公民理论过渡的逻辑环节和实践性的中间步骤。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正在进行的所有社会文化过程中,全球化现象当属第一.20-21世纪之交的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化学认为,全球化是指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和经济、财政和科技、艺术和科学方面的一体化过程,需符合发展中国家,首先是欧洲大西洋板块,亦即美国和欧洲各大国出台的一整套应普遍遵守的法则.  相似文献   

10.
<正>融入欧洲一体化,是许多原苏联国家在民族国家重建过程中制定的对外战略目标之一。特别是在欧盟启动"东方伙伴关系"计划之后,原苏联国家中的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的入盟热情达到历史高潮,特别是在乌克兰还因此爆发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社会危机。乌克兰地处欧洲大陆东端,长期以来处于沙皇俄国和苏联统治下,国家文化和经济制度已经被深度"斯拉夫化"。但是,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却对"回归欧洲"孜孜以  相似文献   

11.
沈国琴 《德国研究》2011,(2):46-51,79
1951年之前,德国家长与学校在教育青少年时偏爱"守秩序与勤奋"、"服从与从属"这些目标,1968年后,"独立性与自由意志"、"自身判断力"与"自我意识"这些教育目标移至领先位置.上述这种发展导致德国青少年价值观从上世纪50年代至2010年间发生了三次转变:即从"顺从"、"秩序"经"自主"与"个性化"至"注重业绩".青...  相似文献   

12.
谭渊 《德国研究》2011,(2):62-68,80
<老子>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次数最多的典籍,从1827年至今,其德语译本数量已经超过百种.本文首先回顾<老子>在德国的传播史,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意义的四个译本,随后聚焦于德国学者对老子生平的研究,特别是基督教思想对<老子>接受的影响.在基督教神学的左右下,老子长期被神圣化,被视为带有犹太教-基督教色彩的先知.直...  相似文献   

13.
陈敏  戴叶萍 《德国研究》2012,27(1):95-105,128
在《东方之旅》中,通过叙述者H.H.对精神盟会及其首领雷欧的回忆和追寻,展现了黑塞对自我探索以及个体与整体关系的思考.本文逐层深入地阐释了叙述者H.H.追寻象征人类精神世界的盟会之经历和雷欧的性格特征,试图说明中国老庄思想及尼采思想在此作品中的作用,从而证明黑塞通过《东方之旅》的创作来尝试他的一个人文主义梦想:结合东西方思想精华,以老庄圣贤思想为引导,个体在尼采生命哲学观的激励下,不断完善、超越自我,以有限的个体生命献身于人类整体生命之永恒,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宇宙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欧债危机的复杂性与欧盟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兆荣 《德国研究》2012,27(1):28-32,12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深化和扩展,是当前国际形势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世界性问题.本文首先论述欧债危机的演进以及欧盟尤其是欧元区国家的危机应对措施,继而分析欧盟内外在化解欧债危机上的五对矛盾,最后对欧盟发展前景作出展望,指出,不能因为欧盟目前的困境而看不到它仍有优势并有能力克服困难,最终走出危机.  相似文献   

15.
陈虹嫣 《德国研究》2011,(2):52-61,79
1953年创刊的《世界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刊物。50余年来,《世界文学》积极致力于外国文学的译介,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选取《世界文学》(1953-2008年)为研究对象,视德语文学翻译为一整体,通过运用描述性译学的研究方法,力求展现德语汉译作品在《世界文学》中的译介状态,揭示其成因并说明其嬗变。另外,通过对《世界文学》中德语文学翻译的梳理,也可以对德语文学在新中国的汉译发展轨迹有一个初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欧洲货币联盟、财政危机和民主问责失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洲货币联盟,一些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工具已经让渡到了货币联盟的层面,各成员国难以用本国尚存的政策工具来应对宏观经济失衡.因此,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并非发源自欧洲,但货币联盟却大大增加了其成员国在面对危机时的脆弱性,并有可能使经济危机转变成一场民主合法性的危机.本文回顾了民主合法性和宏观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简述了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政策模型的基本要素及其特定的政治影响,并揭示出欧洲货币联盟的创立如何改变了现有的国家制度,以及欧洲货币政策中的不稳定力量又是如何将某些成员国置于危险境地,使其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不堪一击.在结论部分,笔者分析了试图拯救欧元并改革货币联盟机制的方案会带来哪些可能的政治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海冰 《德国研究》2011,(2):11-17,77
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对外援助政策调整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内整合与对外协调一致的欧盟化趋势;援助政策与相关政策领域加强协调、进行综合治理的趋势;援助方式创新、注重提高援助有效性的趋势.归结起来,欧盟援助政策调整以突出一致性、互补性和协调性为特色,以增强欧盟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内的"可见度"为...  相似文献   

18.
欧洲国家的社会和公共服务提供经历了漫长的制度性发展,首先是从公共部门提供转向由私有部门来提供服务,而近期,又有相反的趋势,似乎"回归"到了公共部门的服务提供.在分析这一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时,本文试图区分各国间制度共性和差异,以及影响各国发展轨迹趋同或趋异的因素.在地域覆盖范围方面,本文将重点研究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  相似文献   

19.
吴建广  项雯 《德国研究》2012,27(1):82-94,128
歌德《浮士德·第二部》最后一场“山谷”是古希腊悲剧形式和德意志浪漫精神的完美结合.尽管浮士德全场缺席,然而他却无处不在,其中诸男性形象均为浮士德的本质性变形.他在向往神性的过程中走完此在的最后瞬间,不断向上意味着原先的无神论人本主义者浮士德的神性皈依,承认并敬仰在人之上的更高存在,最终成为崇拜圣母玛丽亚的博士.  相似文献   

20.
?Westfälisch“ inspirierte Analysen des europäischen Integrationsprozesses behaupten, dass kulturelle Heterogenität die Bildung eines gemeinsamen politischen Willens der Europäer verhindert. Demgegenüber leitet sich für ?kosmopolitische Demokraten“ der normative Reiz der EU gerade aus der Notwendigkeit ab, eine politische Gemeinschaft neuen Typs zu konstituieren, die historisch erstmals tatsächlich rein ?zivile“ Wurzeln hat. In Abgrenzung zu diesen Positionen geht der folgende Beitrag davon aus, dass die Regulierung des kulturellen Pluralismus auf europäischer Ebene von den Widersprüchen gekennzeichnet ist, die der institutionellen Entwicklung der EU generell zugrunde liegen: Während das intergouvernementale Prinzip die Rolle der Nationalstaaten hervorhebt und dem Schutz der entsprechenden ?Nationalkulturen“ einen hohen Stellenwert beimisst, eröffnet der europäische Transnationalimus auf der anderen Seite jedoch auch Möglichkeiten für die Artikulation kultureller Identitäten unterhalb und jenseits der Nationalstaaten und trägt damit in gewissem Umfang zu einer ?enationalisierung“ politischer Kulturen bei. Am Beispiel der Sprachpolitik lässt sich diese Situation gut illustrieren. Im Schlussteil befasst sich der Beitrag mit dem Potenzial des Subsidiaritätsprinzips für ein ?reflexives Identitätsmanagement“ in der E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