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4,(31)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建设是高校形成校园文化特色、推进校园文化科学化发展、实现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由之路。以《推宣教促自教,倡服务助成长——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打造"三位一体"普法宣教实践活动》这一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建设为例,介绍了高校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建设的途径,提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6)
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建设和社会文化链接载体。高校要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要科学地、战略性地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从创新型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出发,分析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流核心价值体系弱化、校园文化指向不明、学生对未来展望不明确等问题。从而认为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创新素质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创新上为学生提供多种自由发展空间等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程云 《学理论》2012,(28):192-193
网络教学的发展促进着英语校园文化的建设,它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辅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引导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多元英语校园文化添砖加瓦。网络英语校园文化和现实英语校园文化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接触英语,自主学习的自由度增大,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安娜 《学理论》2013,(14):383-384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是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迫切需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潜力、创新能力等都有重要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高校坚持以大学精神和校训凝聚校园文化,建立与创新型人才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机制,加强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校园文化的学术层次,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杨蓉 《学理论》2013,(15):332-334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者"的重要角色,它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又是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径,对于形成高校浓郁的文化氛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从学生社团对高校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入手,分析了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发挥社团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的主体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1)
新媒体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媒体素养教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各高校可以开设媒体素养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媒体知识;开展媒体素养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利用媒体工具的能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媒体道德。  相似文献   

7.
徐丰 《学理论》2015,(7):175-177
新媒体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在学生管理事务中的话语权,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越来越必要和紧迫的任务。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大学生的主体性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意见领袖的作用;强调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媒体信息判断力;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积极吸纳学生意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拓展育人手段,提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组织在学生管理实践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董明晶 《学理论》2012,(28):190-191
英语多元校园文化建构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及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把英语学习过程由枯燥转化为乐趣。英语多元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为大学校园营造出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因此,英语多元校园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师生在文化认同、情感激励、品格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宁波市高校为例,从高校管理者、专业教师、高校学生三方面梳理了三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同地位,论述了其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不同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明确的情况下,着重强调从传统文化、学术文化、公益文化三个方向出发,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夏楠  杨亚楠  王韫华  乔媛媛  朱静 《学理论》2013,(12):310-312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作为会议的主题,提出"文化兴国"战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张弘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来分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问题以及对策,以其寻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开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4)
在独立学院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主阵地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探寻校园文化发展的困境,促进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相长,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李晓华 《学理论》2015,(3):125-126
文化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软实力",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软实力,不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导向作用,而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示范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渗透在学校的教育理念、发展模式等各个方面。主要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性民族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采取措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3.
韩同振 《学理论》2015,(3):226-227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教育管理的注意力已经从扩大学生规模转移到了高水平师资的建设上,高校逐步走上了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现阶段发展存在的压力,从以"人本管理"的思路出发,提出了教师个人、高校以及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对策:一是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育;二是以高校为单位设立专门的教师培养组织机构;三是评价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和规范化;四是对青年教师实行签约薪资制;五是提高高校教师地位。通过上述措施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成长环境,以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贺一红 《学理论》2012,(19):291-292
校园文化具有规范行为方式、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文化成果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等重要功能和作用。大学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是承载和弘扬校园文化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进一步推动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高校在"十二五"期间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这种形式的宣传优势越来越明显,给传统媒介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从新媒体的视角,提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搭好平台,发挥优势,大力弘扬高校廉政文化;创新内容,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广大师生人文素质;新旧融合,拓展渠道,共同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鹏 《学理论》2014,(11):235-236
依托陕西理工学院基层工会组织多年来的工作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对广大师生员工的调研,研究高校基层工会工作从"注重师德培养,提高教师技能"、"尊重教师权力,履行教师义务"、"建设‘教工之家’,关心师生生活"、"提倡运动锻炼,彰显精神风貌"、"参与学科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响应上级号召,完成各项任务"这六个方面进行创新,构建高校基层工会组织的创新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张树龙  谢茜  张世伟 《学理论》2015,(5):221-22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日益贯彻到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这不仅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同时也有助于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在我国,大学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缺失现象仍然很严重。在探究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因,提出一些看法如下:去行政化,提高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民主程度;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革评价机制,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大对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3)
高等戏曲艺术院校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出发点,以教师为主体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支撑点,以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高等戏曲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教学相长的基础上,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0)
文章阐述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立环境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构建"教育环境""制度环境""实践环境""文化环境"等党建环境的角度,分析了环境保障机制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创新和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5)
在对高校新生教育策略的思考中探索建设吉林省教育强省,明确了高校新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下:加强新生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成立专门的引导研究机构;搭建好辅导员的发展平台;加强队伍管理,提高专任教师的素质;建立学生服务中心新生服务处;加强高校新生上网规范引导;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和新生寝室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