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服务商著作权责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法律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效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促进互联网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而网络服务商在作品传播的责任方面是问题的关键。本文对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及损害赔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与著作权集体管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艺 《知识产权》2000,(2):25-26
随着国际互联网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在网上的传播,使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共享。成千上万的网民足不出户便可纵观天下风云,尽情地冲浪在知识、文化和信息的海洋中。网络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信息的传播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甚至把网络的重要性称为“无‘网’不胜”。但网络技术的特殊性也对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也随之成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里最前沿的焦点课题。  相似文献   

3.
吕沛璐 《法制与社会》2010,(13):70-70,7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网络技术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却有着极快的发展速度。网络系统的便捷性促使社会丈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但也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对信息转载的自由性等引发了一些问题。我国关于网络著作权的相关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完善;近年来,由于网络著作权引发的纠纷和问题十分严重。有效遏制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的发生,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已成为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促进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同时,逐步完善我国的著作权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奶酪格局     
正互联网自1969年在美国诞生以来,以其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们生活的色彩斑斓。即使你我相隔万里,我也无需漂洋过海才能看到你;即使你我未曾谋面,却也依然可以成为"点赞之交"活跃朋友圈。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交流方式,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而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也对现有的法律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互联网渠道服务与内容提供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用户对聚合型互联网应用的依赖不断加深。互联网聚合型服务提供商逐步强化对渠道和互联网用户界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颁布至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已走过十年历程,立法上形成了以《侵权责任法》互联网专条为核心的侵权规则体系,执法上形成了以“剑网行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手段,网络版权侵权形态也从网络服务提供者与著作权人的冲突逐步转向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矛盾.然而展望未来制度变革方向,可以发现对部分版权制度的认知和固守已给版权产业的进步造成制度瓶颈,立法者和主管机关往往过于依赖采取“堵”的方式解决保护问题,却不愿意放手产业主体自行构建授权机制来完善“疏”的途径,致使高效合规的版权市场因授权机制的落后而无法形成.  相似文献   

6.
浅析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日益膨胀,网络这一传媒工具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知识产品被使用在各类局域网、数据库等网络服务企业的现象已经极为普遍,但由此引发的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也日益增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各方面的影响。网络著作权侵权涉及网络服务企业、著作权人、社会公众三方利益。本文从网络著作权侵权的现状出发,解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该侵权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探讨了网络侵权与著作权保护的矛盾所在,以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不仅诱发了信息交流方式的革命,而且导致许多网络侵权的发生。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是现代侵权行为法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网络侵权行为,在网络时代如何规范该类侵权行为,如何建立一套制约相关各方权利、平衡各方利益的法律制度,合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对纲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裁,同时又能够保证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笔者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网络内容提供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着作权侵权责任加以分析.进而提出建构我国网络环境下着作权侵权责任的相关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在给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提供重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最集中的问题之一便在于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广义而言,网络侵权不仅仅局限于著作权,还包括肖像、隐私等人格权,商标、商业秘密等其他知识产权,然不可否认的是著作权,无疑是网络侵权领域内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也日趋凸显。本文从著作权和网络著作的基本概念谈起,详述了网络著作权的违法行为、网络著作权的损害事实、二者的关系以及网络著作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了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发展给著作权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互联网的无国界性、信息来源的复杂性,使得侵权之源,有迹亦难寻。传统以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为基础的司法管辖权标准在互联网世界的适用遭遇瓶颈。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判决的反思,提出了在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确定侵权行为地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21世纪我国首例互联网侵权案“《大学生》杂志社诉263首都在线案”中被告网络服务商应否承担间接侵权责任,并在对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网络服务商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及形式。  相似文献   

12.
屠波杰 《法制与社会》2014,(32):269-270
互联网的应用,使传统的"印刷版权"进入了"数字版权"时代,网络的强大复制功能和便捷的信息获取平台,给网络版权的保护带来了全新的课题。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法律法规的相对稳定性已经成为二者不尽适从的重要矛盾之一,政府和学界均在对此进行不断地分析和研究。本文试从网络版权保护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借鉴现有的相关法律规制关系,力求为网络版权保护的法律途径革新及完善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网络链接是万维网的核心技术,在互联网信息交互和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链接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了一些侵权诉讼,尤以版权问题最为突出.本文结合百度提供超链接诉讼案,从版权人角度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如何维护合法利益,以及如何在现行法律背景下平衡信息公开自由与版权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作品版权保护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中国的版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保护网络作品的版权,成为众多知识产权法研究学者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分三部分提出版权保护策略:一、当前我国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现状;二、网络作品的特点;三、应对网络作品的版权侵权的重点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为正确审理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维护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技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浙江高院课题组就2005年以来全省法院审结的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特点和疑难法律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具体意见。一、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解读《侵权责任法》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已成为反映民情民意的重要媒介,言论自由这项权利在互联网上也有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可是,当我们享受着网络给我们带来的自由空间时,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却因言论自由超出法律的规制,而显得岌岌可危。令我们欣喜的是《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带来了福音。本文将着重分析《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之规定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意义,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给社会繁荣带来巨大契机的同时,也给司法界带来不少的问题和困扰.上海市版权局日前发布了2011年度上海十大版权典型案件,涉及了出版、摄影、网络游戏与视频、软件预装与使用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悠悠书盟"网侵犯著作权案、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诉百度公司侵犯著作权案、庄则栋、佐佐木敦子诉上海某公司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等等,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版权案件具有了新的特点: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广泛,视频网站蓬勃发展,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纠纷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APP应用引发的著作权相关案件日益增多,而传统的网络环境下先授权再使用的著作权许可模式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妥善处理APP应用发展与著作权保护的问题需要审慎思考。本文从涉案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侵权样态和技术特点出发,根据实践审判经验总结了移动APP侵权案件的审理难点,并通过对几例典型案例的剖析,论述了当事人不同的请求权路径选择及法院的相应态度,并最终提出了法院针对互联网APP应用相关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网络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确定便是其中之一。网络所建构的虚拟空间突破了实体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当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发生时,以地域为基础的传统管辖权理论与规定似乎无法圆满解决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争议,因此当侵权行为人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引发诉讼时,判断侵权案件地域管辖即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的一般性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关于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相关的规定及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确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P2P开辟了互联网的新时代,它搭建了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人们可以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但在该资源被更多的人交换和分享的时候,权利人却没有因此而获利。先进的技术给法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P2P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通过P2P传递资源的网络终端用户,他们的行为是否侵权?学界众说纷纭,笔者在此谈了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