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春波 《中国审判》2021,(17):16-21
历经三次审议,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并定于2021年11月旧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立法,也是网络安全法治建设的重要立法。  相似文献   

2.
金成 《检察风云》2023,(6):9-10
<正>大数据时代,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个人信息日益成为一些商业竞争的主要资源。个人信息被泄露,个人权益遭侵犯等情况时有发生,保护个人信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个人信息中,车辆行踪轨迹信息亦属于《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2021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明确了凡非法获取、利用他人车辆行踪轨迹信息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随着2021年9月1日《数据安全法》和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正式生效施行,对App个人信息保护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建党百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历史交汇点,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补齐制度短板,完善治理机制,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相关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App个人信息保护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现行个人信息相关立法,知情同意是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普遍前提。通过对个人信息需要保护的利益分析,我们发现,个人信息上不仅附着了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和自由利益,个人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公共利益也是个人信息法律制度需要保护的重要利益。基于此,本文认为,知情同意不是且不应成为个人信息处理的唯一合法性基础,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中应首先明确个人信息上的利益,然后根据个人信息上的利益之间的平衡建构个人信息的使用规则,建立多元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5.
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齐爱民 《河北法学》2008,26(4):15-33
中国在社会信息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制环境依然很严峻。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任务已经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然而制定符合中国实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并非易事。自律机制是美国保护个人信息的基础机制,发挥了良好的社会功用,但它并不适合我国。欧盟"资料保护"制度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个人信息保护关涉基本人权,应由立法进行。我国宜借鉴安全港模式,积极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同时倡导行业主动采取自律手段保护个人信息。我国台湾资料法可谓兼顾中西的一个尝试,对我国大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网络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方便我们查阅各种信息的同时,个人信息正在被非法之徒窃取牟利。高发的网络盗窃个人信息案件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本文从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界定网络盗窃个人信息,同时借鉴国外立法浅谈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巨型数据库时代的公民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经进入政府巨型数据库时代,政府掌握着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但是,当我们开始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时候,却没有人注意到政府巨型数据库可能对公民隐私权造成的危害。历史上,政府巨型数据库对公民隐私权的潜在危害是个人信息保护法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世界范围内,个人信息保护逐渐成为宪法隐私权的一部分,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宪法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这一发展又促使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政府巨型数据库的规制越来越严格,对个人的保护越来越完善。我国在进行相关立法时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弄清楚我们的政府巨型数据库的运作情况及其对公民隐私权的影响。我国在确立宪法隐私权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宪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的社会出现了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相互交织共存的现象,我们对网络德依赖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网络侵犯个人信息权的问题.这使得个人信息权保护问题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焦点之一.民法是保护个人信息权的一项基本法律,要求明文规定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内容,即在民法中,专门规定保护个人信息权的内容,明确侵权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本文从研究我国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实际情况入手,研究在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个人信息权的民法立法保护,为有效遇制侵权行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被侵犯的现象愈加严重,这里有非法收集、擅自泄露、交换个人信息等因素外,非法交易个人信息正被经济利益所驱动,侵犯个人信息的方式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我们处在信息日渐发达的时代,个人信息暴露的机会也随之加大,随着公民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很有必要性.第七次刑法修...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个人信息保护原则是基于个人信息主体确定而义务主体不确定的对世权保护原则;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尤其是实名制的实施,导致基于信息收集契约关系的个人信息权利义务主体的确定性特征及其权利义务关系发生本质变化,并对个人信息权利保护原则提出新的挑战。经过对实名制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考察,我们应当重新构架新的个人信息保护原则。具体而言,实名制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原则应当包括个人信息自决原则、信息收集处理合法原则、信息收集处理规则公开原则、信息收集处理双方地位平等原则、个人信息收集数量最小化原则、个人信息收集和利用有限原则、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原则以及信息控制者的救济责任原则等八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揭示高校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基本结构,文章以系统论为主要研究视角分别对大学生个人信息的输入、运行和输出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此项分析旨在为我们完善高校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建设,推动高校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修订后的第十年,我国旨在惩治各类犯罪的《刑法》的第七个修正案,2月28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这一修正案,主要内容涉及反腐败、组织传销、绑架、非法泄露个人信息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旨在惩治各类犯罪的刑法第七个修正案,在全面修订后的第十年,2月28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这一修正案,主要内容涉及反腐败、组织传销、绑架、非法泄露个人信息等。  相似文献   

14.
吴洪爵 《法制与社会》2010,(27):296-296
“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隐私权的思考。基于我国法律保护现状,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迫在眉睫。本文在考察各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基础上,基于法经济学“财富最大化”的观点,认为美国“自由流通论”式的立法模式应该是我们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修订后的第十年,我国旨在惩治各类犯罪的《刑法》的第七个修正案,2月28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这一修正案,主要内容涉及反腐败、组织传销、绑架、非法泄露个人信息等.  相似文献   

16.
个人信息保护的频频失手不断敲响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警钟,也引起了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普遍关注。民法作为权利法,无疑应该在个人信息保护中走在最前列,确认个人信息及个人信息权是当务之急。首先阐释了个人信息的概念,然后分析了个人信息能够被权利化从而成为个人信息权的理由,阐释了个人信息权的概念及内容,最后就个人信息权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了理论上的探讨与分析,如个人信息权的主体、对象、民事救济及其限制。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社会中,个人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目前在我国个人信息的管理基本处于真空状态,个人信息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本文通过探讨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个人信息的侵权现状与法律保护现状,认为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才是对个人信息最为有效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8.
建立在个人信息搜集、处理之上的科技新浪潮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引起了包括法学界在内的普遍关注和讨论。然而,这种科技新时代却将人类置于前所未有的新危险和危机之中。权利是人们对现实和可能存在的侵害、危险的保障诉求方式。在这种科技新时代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仅仅从民法、行政法或刑法层面作为一种权利进行讨论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个人信息权应当被视为一种新兴(型)人权,以使我们更深刻认识到科技新时代可能带给我们的难以预料的危险和风险。  相似文献   

19.
何永东 《法制与社会》2012,(14):249-250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客体是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为人格利益之一种.在网络背景下,个人信息的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现有的法律不能对个人信息提供完整保护,我国也缺乏对个人信息进行法律保护的技术规范和措施.因此,应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完善个人信息管理者的行业自律,加强个人信息主体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丁晓东 《法学家》2020,(1):64-76,193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依赖于公法对个人信息的定位。在公法与公法理论上,有两种看待个人信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人信息权是一种基本权利,个人信息应当受到法律的确权保护;另一种观点则将个人信息视为他人言论自由的对象,个人信息的自由获取与使用受到法律保护。但这两种观点都无法从整体上理解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权的观点忽视了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属性与公共属性,而个人信息作为言论自由对象的观点则忽视了个人信息背后的多重权益。个人信息兼具个体属性与社会流通属性,应当确立一种"个人信息相关权益被保护权"。从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出发,个人信息保护应当在具体场景中确立个人信息收集与利用行为的合理边界。基于场景的行为主义规制更为符合个人信息保护的根本特征,也将为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一条超越欧美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