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肖建华  黄伟东 《政法学刊》2009,26(4):97-100
虚假信息诈骗的形式多样,主要分为网络诈骗、短信诈骗和电话诈骗三种类型。虚假信息诈骗的特点包括团伙高组织性,高隐蔽性;犯罪成本低,作案方便;犯罪方式跨地区,跨省;犯罪危害巨大。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出现高发,多发态势;诈骗团伙民展趋于专业化,低龄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范围扩大化。  相似文献   

2.
宋岩 《刑警与科技》2004,(12):55-56
现代社会的发展口新月异,各个行业的改变也成迅猛势头。商业银行的壮人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人的资金支持。但是,随着商业银行普遍推行“柜员制”的客广服务方式,各式各样的金融诈骗也应运而生,如钱币诈骗、外币诈骗、票据诈骗、存款诈骗、银行卡诈骗、借贷诈骗等等。其中很多的诈骗都使用了高科技手段,使得金融系统的安全性提升到一  相似文献   

3.
电信诈骗的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诈骗由于其诈骗手段多样化、作案手段隐蔽化、作案技术科技化使得其并未能得到有效抑制,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如何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已成为政法机关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本文对电信诈骗的特点、防范与打击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短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的诈骗形式,具有隐蔽性强,影响范围广,手段多样等特点,并且治理难度大,已经严重危害了公民的财产安全.本文将对短信诈骗案件频繁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以期达到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崔国栋 《法制与社会》2010,(18):189-190
由于犯罪手段的隐蔽性和便利性,近年来,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化通信工具实施诈骗的现象日益突出。检察机关针对网络诈骗作案特点,积极应对,加大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力度。本文针对利用手机进行诈骗犯罪的新特征,种类,犯罪构成,完成形态及危害结果等方面立足于刑法学的立场提出了相关见解,以期有利于刑法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金融诈骗是金融风险的重要表现,当前金融诈骗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诈骗行为之猖獗,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金融安全乃至经济安全,我们必须从健全体制、提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法制观念、采用非常手段及各部门配合等方面,系统地对金融诈骗进行防范和打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互联网、通信业及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日益高发,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由于电信诈骗多为异地犯罪,且手段隐蔽,技术性强,打击难度较大。鉴于电信诈骗犯罪始终不能离开银行卡,文章立足基层工作实际,以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中收售银行卡环节为突破口,严打电信诈骗下游犯罪,为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郭兵 《人民司法》2012,(5):61-65
一、诉讼诈骗行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争论虚假诉讼包括诉讼诈骗和诉讼欺诈等,本文着重讨论诉讼诈骗问题。诉讼诈骗,系指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通过虚构法律关系、伪造证据等方式欺骗法院,导致法院作出错误裁判从而获取非法利益,妨害司法机关正常司法秩序的行为。诉讼诈骗行为能否构成刑事犯罪?构成何种犯罪?观点不一。第一种观点认为,诉讼诈骗行为不构成犯罪,主要理由是诉讼诈骗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与侵害的客体都不符合传统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诈骗罪的被害人与受骗人具有同一性,且被害人系自愿地交付财物,而诉讼诈骗的对方是法院而不是被害人,被害人系慑于法  相似文献   

9.
赵园 《法制与社会》2012,(13):119-1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票据诈骗犯罪所采取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隐蔽,反侦察能力越来越强,对于侦查机关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票据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应从票据诈骗案件的特点、票据类型以及票据流程入手展开调查取证。  相似文献   

10.
集资诈骗罪的认定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集资诈骗作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犯罪行为应当从"非法占有目的"、"欺骗手段"、"诈骗对象"和"犯罪数额"几个犯罪构成要件上与其他类似罪予以区分。同时由于集资诈骗罪的涉众性,我们应当根据《刑法》中的共犯原理对涉及集资诈骗的其他人员一并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11.
论三角诈骗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张明楷 《法学研究》2004,26(2):93-106
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时,如果被骗人(财产处分人)与被害人不具有同一性,即属三角诈骗;三角诈骗既具备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又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三角诈骗与盗窃罪(间接正犯)的关键区别在于,被骗人事实上是否具有处分被害人财产的权限或者是否处于可以处分被害人财产的地位;诉讼诈骗是典型的三角诈骗,应认定为诈骗罪;对于利用他人的债权凭证非法取得财物的行为,应当正确区分三角诈骗(诈骗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赵春霞 《法制与社会》2011,(14):71-72,74
在网络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网络诈骗犯罪现象日益猖獗。本文从网络诈骗犯罪概念、手段入手,简洁分析了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并对网络诈骗犯罪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建议,以期达到切实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们关于"网络诈骗"的定义还未有统一的说法。本文所指的"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网络,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不法行为。文中指出应通过对网络诈骗的危害、网络诈骗的特点的认识,加强治理网络诈骗要坚持群专结合的道路,进行社会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诈骗作为诈骗罪的特殊形式,具有专门的入罪与量刑标准。与传统诈骗相比,网络诈骗的入罪门槛低,量刑相对重,准确认定网络诈骗对于正确定罪量刑,实现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司法解释并未明确网络诈骗的概念,且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致使网络诈骗的司法认定成为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正确认定网络诈骗,首先是要厘清普通诈骗与网络诈骗的区别,以解决罪与非罪的问题;然后要厘清网络诈骗与特定网络环境下盗窃、赌博及信用卡诈骗的区别,以解决此罪与彼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诉讼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提起虚假的民事诉讼为手段,利用法院的错误判决,骗取他人财产或免除自己的债务,数额较大的行为。诉讼诈骗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应以诈骗罪论处。  相似文献   

16.
论诉讼诈骗及其刑法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董玉庭 《中国法学》2004,(2):135-140
诉讼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利用法院的错误判决,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诉讼诈骗尽管具有诈骗罪的某些特征,但认定其构成诈骗罪是不妥的。诉讼诈骗的行为属性应从其侵犯法院审判秩序的角度分析才是恰当的。现行刑法典只能对部分诉讼诈骗行为进行评价,其余无法定罪的诉讼诈骗行为的犯罪化问题,只能留给立法解决。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在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犯罪嫌疑人的诈骗手段。尤其近几年,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本文基于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两起真实案例,分析了当前电信诈骗案件侦查中受害人范围广、犯罪手段智能化、行为非接触性、诈骗方式多样、反侦查能力强等问题,探讨了由个案侦查向串并案侦查的侦查思维转变,从传统物证向电子证据的取证方式转变,从侦查部门合作到与电信部门、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侦企合作模式转变以及提升社会公众防范意识等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方彦锋 《法制与社会》2010,(12):108-109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信用证诈骗是发生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一种比较复杂的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极大。本文指出信用证结算贸易的当事人应从自身的角度加强对信用证诈骗的防范。  相似文献   

19.
贷款诈骗罪中的诈骗手段多种多样,但何种情形构成贷款诈骗,何种情形属于民事欺诈,本文通过案例的形式具体分析了贷款诈骗罪的不同罪过形态。  相似文献   

20.
王鑫 《行政与法》2006,(3):99-101
网络金融诈骗是金融诈骗与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表现为犯罪主体智能化,犯罪工具高科技化,犯罪手段多样化,犯罪方式虚拟化,犯罪后果严重化。要防范网络金融诈骗犯罪,必须加强对网络金融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管理,加强网络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对网络金融诈骗犯罪的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