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道德冲突中的行为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社会转型相一致 ,现阶段正是我国道德价值及其规范体系发生大变革的时期 ,也是社会精神生活整合程度比较低、道德文化现象大量结构性失调 ,人们普遍感到道德选择的困惑的阶段。在社会生活中 ,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 ,各种各样的道德观念杂糅渗透 ,异彩纷呈。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如何在道德冲突中有效地进行自由选择 ,并勇于承担道德责任 ,是我们道德生活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最为迫切也最为棘手的问题。因而 ,认真研究和探讨道德冲突及行为选择的问题 ,不仅是伦理学上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也是当前人们道德生活中所面临的亟…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主义是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培养加拿大国民认同感的重要举措.历史上,加拿大的公共事务处理就充分体现了加拿大的民族性:尽管存在着种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却没有发生过因为意见分歧而引起的流血冲突与暴力革命,就连国家的建立都是一个和平协商的过程.1971年之后,英法之外的其他族群也获得了与这两个建国民族相等的文化地位,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主义多元并举的特色.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多元文化主义也意味着多种文化形式共存而无主体文化的凸显.因此,以多元文化主义来加强加拿大的国民身份认同问题,势必有得有失,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这是一种本质主义的德育。它的产生主要是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本质主义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反思和批判本质主义德育,实践思维和德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传光 《探索》2004,(5):109-112
当代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这就是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它的产生主要是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本质主义思维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反思和批判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实践思维和“德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肯定文化差异的文化多元主义为大多数人所赞同,但它不是没有问题.文化多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策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意识形态则很容易走到与人类文化本质相反的道路,因此必须对文化多元主义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坚持文化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道德约束力的他律与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泛法治主义"提出的"法律是他律",而"道德是自律"这样一种"法无禁止则自由"的观点,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出发,提出"道德既有他律也有自律,而且从来都存在着他律的执行主体,当今中国只是到了现在,这一主体才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中逐渐弱化和消失的"。并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既要整合传统道德文化、发扬革命道德文化、学习各民族优秀道德文化,又要构建合乎中国特色的道德约束机制,从而充分发挥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波  汪润 《湘潮》2007,(12)
在我国现阶段,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淡薄,对政治普遍不感兴趣,参与的频度和自觉性都很低。这既有社会经济的原因,也有政治制度的原因,但更有传统政治文化的原因。其中王权主义的影响特别大。  相似文献   

8.
生态危机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环境危机是人性的危机.随着生态危机的日趋严峻,迫使人们去思考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环境价值观上的哲学范式转变,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世界观和伦理观,而且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王清宪撰文认为,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立刻引起反响。德法并重治理好我们的国家,也就成为我们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两会”上的重要话题。 道德是自然形成的、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用来自我约束、协调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可以进一步把道德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具体的道德行为准则,二是指指导这些行为与准则的道德理念。前者就不必说了,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道德的准则。我们也在自觉中用某种道德准则评价着我们周围的人和事。而一般人很少去想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意识中,这样做就是道德的,那样做就是不道德的?根源在于我们拥有的道德理念。  相似文献   

10.
道德父爱主义是父爱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公民教育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自由主义民主政治为主流的今天,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以公民教育为表现形式的道德父爱主义对本国公民的品德和素质进行规范和培养,在这个意义上,道德父爱主义得到了它存在的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11.
韦庭学 《世纪桥》2012,(5):46-48
爱德华.W.萨义德是世界公认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之一,他在《东方学》与《文化与帝国主义》等著作中通过分析、解读福楼拜、康拉德等人的一系列著名理论著作、历史书籍以及小说来批判本质主义的文化观。在批判本质主义文化的同时他也建构并展现了自己的反本质的文化观,主张文化应当是异质的、多元的、包容的混成体。萨义德的这种文化观对于揭露和抵抗以西方支配东方为主的各种文化霸权有着重要的意义,给人们理解历史、认识社会等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也存在如未能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12.
古今伦理学家对"善"的定义多种多样,各学派间相互争论,莫衷一是,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到元伦理学,摩尔提出了"善是不可定义的"惊人论点,使伦理学发生重大转向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善"应当是可以定义的,其存在基础即道德会永恒存在。与"善"定义相应,"善"的标准问题随之而来。道德的基础是人性,道德的归宿是人以及社会之利益和福址。从道德的基础和归宿出发,笔者把"善"定义为人格的健全发展,即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是看其能否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经济的振兴能否置人们的道德进步于不顾而踽踽独行?市场经济是强化当代人们道德素质的沃土还是促使人们道德滑坡的润滑剂?这些问题已日益引起理论界的深切关注。这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问理论界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功利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凝结了历史、现实的经验教训和邓小平的理性思索,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一、物质利益原则:邓小平社会主义功利思想的核心道德和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探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人们从事经济活动,首先就打一个如何从道德角度看待物质利益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曾深刻论述过物质利益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向我们指明:“人们奋斗所争…  相似文献   

15.
小平同志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小平同志反复论述了不能改变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是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根本问题。 “变不变”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民是不是得到利益,人民是不是拥护。所以,“变不变”不单纯是一个主观意愿的问题,根本上要看实践证明它是不是“对”,而“对”又有客观标准,这就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归根到底就是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的八荣八耻”,无疑是针对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来讲的。但其影响和意义却远不止于道德领域,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同样重大而深远。道德建设重在源头治理毋庸讳言,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规范。符合时代要求、适应社会性质的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而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和性质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八荣八耻”的道德荣辱观,是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本质要求。可以说,…  相似文献   

17.
张玉存 《理论学刊》2002,3(6):113-115
人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作为个体而存在 ,另一方面又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存在 ,因此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就成为人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利益面前 ,是倾向个人主义还是倾向集体主义 ,这是区分人们思想道德类型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进行道德评判的重要标准。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 ,人们都曾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亦即“为公”与“为私”的问题上作出过自己的回答。当前 ,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大背景下 ,比较一下中国传统道德中初具形态的“为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集体观之间的异同 ,对正确认识道德建设的历史继承性 ,进一步提高道德…  相似文献   

18.
为了理解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有必要梳理社群主义代表人物的自我观,因为其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处在它对新自由主义全方位批判的最基础的层面.泰勒要求超出原子主义的狭隘视界,探讨主体的本质以及人类自为的条件;他认为,实施强评价是人类自为的本质特征.麦金太尔揭示了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提出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桑德尔从其“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在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的评价问题上,伯内斯及晚近的泰勒都表现出了超越二者抽象对立的意向,可供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是我国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与此相适应,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臣大的变化,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时期,从而给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否需要加强道德建设以及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等等,就是我们当前急待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道德建设,这绝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据和客观必然性。 首先,加强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西方自然法学与中国法家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永强 《探索》2001,(3):125-129
西方古代自然法与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分别是中西法律文化的源头,他们在法的实质、运行、作用及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彰显出中西法律文化所具有的基本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对中西社会的历史走向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我们向法治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这种比较无疑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