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圈地"黑幕     
《巨贪堕落的日子》是一部反映几位晚节不保的贪官在堕落过程中的恩怨情仇的长篇小说。在该书中讲述了贪官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个社会问题,描写了几位贪得无厌的省市级高官最终都栽在了对权、利、色的疯狂掠夺之中……本书称得上是一幅动人的"贪"画。下文选摘的《"圈地"黑幕》便是该书很生动的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2.
江歌案曾轰动一时,引起过人们的巨大关注.最近,随着媒体采访江秋莲视频《局面》的播出,人们再度关注这位失去女儿的母亲.江歌案背后,有着怎样的爱恨纠葛,又有着怎样的质疑和执着?  相似文献   

3.
赵玲 《研究生法学》2002,(1):94-103
中国股市十年来,正式被揭露出来的黑幕也就寥寥数起,虽然每起被揭露的黑幕都有其鲜为人知甚至是惊人的内幕,但是仅仅从数量上看,我国证券市场可谓一个比较昌明的社会了。股市中各方都有自己的算盘:证监会也许正需要某些庄家拉动市场,使之不至于死气沉沉;股民也许还在庆幸有庄  相似文献   

4.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下称《征收补偿条例》)相比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下称《拆迁条例》)无论是对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还是对强制执行征收的限制均有明显的进步.但在亮点背后,《征收补偿条例》并没有明确被征收房屋承租人的法律地位.为此,本文拟在比较新旧条例差异的基础上对被征收房屋承租人的权利进行分析,进而充分保护承租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王磊磊 《法人》2011,(5):71-73
地方政府基于揽税目的,出面协调当地税务机关和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政府的插手不仅让收票企业老板身陷囹圄,而且在法院判决仍未生效之前,收票企业竟已被人霸占——这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黑幕  相似文献   

6.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拆迁许可一旦生效,拆迁许可确定的拆迁范围(即红线)之内的房屋肯定要被拆除。可能是被拆迁人自愿拆除或者被拆迁人同意拆迁人拆除;也可能是被拆迁人不同意而被强制拆除;还可能是由于拆迁人采取停电、停水、停气、断路、骚扰、恐吓等非法手段迫使被拆迁人接受拆除的现实。第一种情况效果最好;第二种情况如果能做到依法进行,是立法者所追求的结果;第三种情况是一种侵权行为,是法制国家所不允许的行为。依法强制拆迁可以保证有关项目的顺利进行、维护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利益冲突的平衡、体现公正执法和公正司法。依法强制拆迁是《条例》、《仲裁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科学设计,在拆迁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拆迁,本是经营城市为民解困的德政,但时下有些地方却演变成以营利为目的,着眼于圈地投机、与民争利的"害民工程".  相似文献   

8.
刘东亮 《中国法学》2012,(4):136-148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以司法强拆取代行政强拆的制度难负众望,因为法院缺乏保持司法中立的制度性保障,同时又缺乏对作为拆迁根据的法规、规章等违法性"法律"进行解释和审查的权力。司法强拆并不能终结拆迁悲剧。解决拆迁问题的关键是对被拆迁人作出公平、合理的补偿,这就要求必须从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形式等各方面全面调整目前的拆迁制度设计,特别是要对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作出补偿。从深层次上说,解决拆迁问题必须解决土地征收背后的财政、人事等体制性根源,并推进、深化司法与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省长于幼军日前在总结黑砖窑事件时,将事件"深层次的原因"归结为干部的"麻木不仁"(7月16日《人民日报》),我觉得一语破的。实际上,不仅在事件的黑幕被揭露前的无数个日夜里,干部是麻木不仁的,即便是在事件查处过程中,干部仍然是麻木不仁的——洪洞县纪委的干部,在调查黑砖窑的紧张时刻,聚在办公室大打扑克,被记者抓了个现行。  相似文献   

10.
张驰 《法人》2011,(7):71-73
商业社会,合同违约并不鲜见,但发生在开发商广州市环博展览有限公司的合同违约却特别诡秘——先是大肆收取购楼定金建楼,然后推迟交房,待楼价飞涨之后,再强行毁约并承诺双倍赔付购楼人定金。然而,当法院支持的赔付判决下达后,开发商却突然没有了执行财产——这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不为人知的黑幕?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征收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拆迁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作废,全国范围的“拆迁新政”由此开始施行。新政最为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将强拆的权力从行政部门剥离,而统统给予了法院。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自建立以来,一直将规范、发展奉为座右铭,但仍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被暴光,2001年成为黑幕最多的一年,中科系跳水引出幕后黑庄,猴王惊爆上市公司提款机黑幕,银广夏、亿安科技使绩优陷阱浮出水面,浓墨重彩“地雷股”的中介机构纷纷落马……这期间,证监会力撑监管大旗,重拳出击,打完黑庄查黑商(上市公司),查完黑商封黑嘴。以往被圈钱者视为“沉默的羔羊”的股民也一反常态,跃跃欲试地要起诉、要索赔……股市空前热闹,但为股市保驾护航的法律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种种现象尘埃落定之后,透过股市看法律,证券市场的诸多问题确实值得立法者、司法者以及其他法律适用者深深地反思。  相似文献   

13.
胡明 《政法学刊》2011,28(3):77-8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房屋拆迁而引发的社会恶性纠纷日益增多,一边是不由分说的"强拆",一边是不惜以死抗争的"抗拆",行政权力的无限膨胀,对个体财产权的肆意侵犯,已成为我国在建设法治国家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伴随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出台,备受社会各界非议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也同时废止。新拆迁条例在限制行政权力,保障私权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未达到一个相对完善的境界,可以结合新拆迁条例,从公共利益的界定、程序正义、公平补偿三个方面思考如何进一步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以真实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4.
<正> 明太祖朱元璋是怎样推行《大诰》的?《大诰》有无法律效力?它的峻令在当时是否真正实行过?曾经"盛极一时"的"圣书"是何时被废止不行?这些都是《大诰》研究中疑义最大、然而又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媒体关于权力失范的报道就风生水起。先是有《法人》记者朱文娜采写的报道涉及辽宁西丰县委书记负面内容,于是西丰县公安局上演了“进京抓记者”的惊心一幕;紧接着在湖北天门。公民魏文华在路过时发现城管执法人员与村民发生激烈冲突,于是掏出手机录像,却被城管人员当场打死;后又传出江西丰城“株连拆迁”的消息,许多与被拆迁人有亲属关系的公职人员被告知:  相似文献   

16.
2007年,颁布了重在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给那些饱受拆迁行为侵权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但是现在公民的权益仍在遭受着暴力商业拆迁事件的侵犯。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行政商业拆迁模式使拆迁方和被拆迁方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所以,在《物权法》颁布的背景下研究一种新型民事性商业拆迁模式,这是一种以实现民法中的契约自由、保护国民合法私有财产为目的,使商业拆迁中的拆迁方与被拆迁方于平等地位的新型房屋拆迁模式,是解决社会上的暴力商业拆迁侵权难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在普通人心目中,硕士、博士应该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 人。然而,近几年在党政干部中兴起了一股"高学历热",有些地 方的党政干部在戴上"官帽"后,还想在头上再戴顶"学位帽"。在 职的党政干部如果是为了把本职工作干得更好而不断进修,这 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少干部谋取高学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把自 己的"官帽"戴得更高。为此,他们大肆弄虚作假,花样百出,严重 败坏了学术风气和干部形象。最近,《半月谈》杂志刊发文章,将 "高学历"背后的黑幕--揭露。  相似文献   

18.
拆迁引入司法裁决机制,可以通过司法的力量,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给行政权力在拆迁中戴上法律的枷锁。本文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有关司法强制执行的法律规定入手,分析司法强制执行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价值、启动的条件、现实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建议,旨在能有效解决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司法强制执行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每当谈起63岁老人黄振云手持《宪法》抵制强制拆迁一事,不由地使笔者想起了刘少奇同志的遭遇,深深感受到:两位曾都举起《宪法》的老人,却有着两种不同的命运。“文革”期间,造反派欲武力揪斗国家主席刘少奇。刘少奇高高举起《宪法》,大声抗辩:“我是中华人  相似文献   

20.
王达 《人民司法》2005,(7):29-31
补偿安置是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核心内容,拆迁活动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补偿安置,而补偿安置的基础是被拆迁房屋价格的评估,评估结论的载体是评估报告,那么,评估报告在裁决和诉讼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在实践中有两种认识:一是依据;二是证据。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评估报告在补偿安置纠纷处理中仅起证据作用。建设部2000年《关于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脱钩改制的通知》要求评估机构应当按照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改制为估价师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通知》(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