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陪母亲聊天     
天出奇地晴朗,难得清闲的我,终于可以休息一个周末了。简单收拾一下行李,我的心已经飞到乡下的家中了。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我就成为护卫城市一方的保安队员。从那时起,就养成了每月至少一次回乡下陪母亲聊天的习惯。坐在暖煦的阳光里,我为母亲点了一支烟。透过袅袅青烟,年迈的母亲显得格外幸福、格外慈祥。母亲快七十岁了,老人家虽然花了眼,耳朵也有点背了,但是依然满头黑发。每逢我回家,母亲总是拉着我,絮絮叨叨聊家常。几场悄然降临的薄霜,袭落了院里梧桐枝头所有历尽沧桑的桐叶。母亲把铺满庭院的梧桐叶一片一片用大针和麻线串起,一嘟噜…  相似文献   

2.
国庆节过后,北方的天气很快冷了起来。每年这个时候,我就会提前安排好工作,一边收拾房间,一边去家政公司挑选保姆,做好迎接母亲来北京过冬的准备。自从18年前父亲去世后,母亲就跟着我妹妹一起生活,住在山东梁山的乡下。但到了冬天,农村乡下没有暖气,母亲就会象候鸟一样来北京,到家“猫冬”。  相似文献   

3.
我和两个哥哥在城里,只有弟弟在乡下。母亲老了,我们都叫她进城来住,母亲却说她喜欢乡下的生活。其实母亲是要在乡下帮弟弟带孩子、看家、喂鸡鸭……母亲向来特别宠爱弟弟,到老也改不了。  相似文献   

4.
正又是一年的端午节,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说是已经包好粽子,托人捎来给我们几个姐妹。我心疼母亲太劳累,告诉她已学会包粽子了,不必从老远的乡下寄来。她则说,粽子是用自家山茶籽壳烧出来的碱水浸上糯米、花生仁等包的,香着呢。母亲的一个电话把我的思绪拉回记忆中——端午节,老家的乡亲们是否还用一张红纸条捆上艾叶和菖蒲钉在门的两边避邪?是否还将雄黄酒洒在门槛下、窗台上避蛇虫?  相似文献   

5.
母爱无言     
黄进 《人大论坛》2007,(10):46-46
又是一年中秋节,母亲从乡下打电话来,问我、妻子儿子是否回家过节。我因工作原因对母亲说不能回家了。  相似文献   

6.
田恬 《世纪行》2007,(3):47-48
前不久,丫姑从乡下打电话来,盛情地邀我母亲带我一道去她们那里看看。丫姑名叫田桂芝,家住湖北省大悟县黎家河,是我母亲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上山下乡时结识的一位村姑,当年和我母亲十分投缘,认她作干姐。我母亲回汉  相似文献   

7.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在公安机关工作一晃就是十二年.不仅在城里娶妻生子而且单位还分给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每到西北风刮起.我就催着父亲和母亲从乡下搬到我在城里的家里来住。在乡下.父亲和母亲舍不得生炉子取暖,每年冬天不是冻破了手就是冻肿了脚。即便这样,二老还是不愿意来城里久住。  相似文献   

8.
<正>美丽的龙城,大鹅山下。在绿树掩映的柳州机车车辆厂,关于李建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的故事,时常被厂区人家甚至区外许多人挂在嘴边。她以一个女车工的"精细"爱心,像一棵树,15年来精心呵护多个家庭,向社会昭示了孝心有道,和谐兴家;她用共产党员的"特殊材料",为自己打  相似文献   

9.
满满爱     
正每次从老家回来,母亲都会给我收拾大包小包的东西,有家里种的菜,还有母亲做的好吃的,统统让我带走。只有我"满载而归",母亲才高兴。我常常"左手一袋茄子,右手一袋黄瓜,身后还背着一袋西红柿"。后来我索性准备了一只大兜子,让母亲把东西放到里面。我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我十三岁离家在外面上学,从那时起,母亲就为我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提包,褐色的,上面印着"上海"两个字。大提包的结构极简单,不像现在的提包,把里面的  相似文献   

10.
周元亚 《黄埔》2008,(3):58-60
父亲自1976年4月去世至今已有30多年,这篇稿子是我在阅读母亲张素我让我保存有关父亲的大量资料之后整理出来的。我无法控制自己想要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阅读,因为越读越接近了父亲,越读越觉得父亲的亲切。  相似文献   

11.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12.
林华 《两岸关系》2008,(3):54-55
2008年2月4日,是我父亲的祭日,一大早,母亲就在父亲的遗像前摆放上米酒、元宵和水果,点燃蜡烛,时到中午或晚上,我们全家便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简单的团圆饭。20年来,年年如此。而最难忘的莫过于2007年的春节,我和姐姐在台湾过年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特殊签名     
这学期,当我第一次查看入学报到册,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时,一个家长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马俊娃",一个未经文人修饰过的名字,一个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漂亮英俊的名字,这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的乡下曾是那么普遍,而现代都市生活中已经多年不曾看见了。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家长们给孩子起的名字大多别具一格,有韵味,  相似文献   

14.
感恩母爱     
正因工作需要,我习惯将手机铃声设为振动。那天拿出手机看时间,发现有5个母亲的未接来电,心里顿时紧张起来,该不会是爸妈出什么事了吧?手机响了一声,就听见了母亲焦急的声音:"凤,你没事吧?怎么不接电话呢?""妈妈,我没事呀,你和爸爸好吗?"母亲在电话那头长吁一口气,说:"没事就好,我昨晚做了个噩梦,就想给你打个电话,你老不接,还以为你出事了。"母亲在电话那头千叮咛万嘱咐,我静静地听着,一行热泪不经意间滑  相似文献   

15.
正"当妈以后我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有潜力,我完全可以当超人了!"2016年2月28日,经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的赵玉霞从牡丹江市儿童医院返回派出所后,趁着开早会前的5分钟,更新了一条微博。39岁的赵玉霞,是黑龙江省宁安市公安局第五派出昕所长,也是一名两岁女孩的母亲。在陪着重感冒住院的女儿打了一夜点滴后,她当天还要带领民警继续开展"基层基础大会战"。"其实,当妈和当所长是一样一样的!"在赵玉霞眼里,"好母亲"和"好所长"的角色并不冲突,"或者说,当个好母亲的同  相似文献   

16.
章琰 《中国减灾》2011,(2):16-17
墙厚不容易王石: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对话是关于绿色建筑,你说"节能建筑不就是墙厚一点嘛",讲得非常好。易中天:我发现做星级酒店基本上可以不用空调和暖气,一看,就是墙厚。把墙盖厚一点,客人越不用空调,越省电费,酒店是算好这个账了。我们的业主就不这么算账:他满  相似文献   

17.
阿噜汉子的米酒,会醉人. 阿噜姑娘的狂欢,更迷人. 早就听说在云南省金平县老集寨乡彝族支系--阿噜人保留着一种传统的民族节日叫"阿卑节",汉语意为"姑娘节".当我第一次走进阿噜山寨,置身"阿卑"狂欢夜,品尝阿噜人醇香的米酒和"阿卑茶"时,便被这里的神秘深深吸引.  相似文献   

18.
老家     
成爱桃 《当代广西》2009,(10):54-54
老家在乡下。每每回去时,总有着一言难尽的感动。当我远远地向村口走去,看见村口那几棵老柿树和房顶屋脊上袅袅的炊烟时……就像偎进了母亲的怀里一样,有一腔难以言说的甜蜜和幸福。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爱情     
林夕 《观察与思考》2002,(12):40-41
<正> 那天和母亲在家整理衣服。母亲打开箱子,小心翼翼地把里面的衣服一件件拿出来,我接过来顺手一抖落,那盈得整整齐齐的衣服就成了一堆褶,堆放在床头。母亲轻声说:"你小心点儿。'"反正过会要晒的嘛。"我一边嘀咕,一  相似文献   

20.
1990年8月,76岁的母亲离开了人间。我们兄妹在为她更换寿衣时,发现她身上装着74元人民币和一张用旧布包着的选民证。在场的人都不禁潸然泪下。那时我家还不甚富足,平时给老人家几个零用钱她舍不得花,竟然还装着。我们望着她珍藏的选民证,更加体味到她是如何痛苦地离开这依恋不舍的好社会的。母亲民国三年出生在乾县,民国十八年大灾荒随着饥饿的人群讨饭流落长武。成家后一直靠我父亲拉长工打短工在饥饿线上挣扎苦熬。那时还有什么人权、民主可言。连我们与小孩玩耍时,母亲都要叮咛,"咱和人不一样,省事些,低人三分做人"。解放后,另是一重天。我家凭着"雇农"的好成份,分得了土地、毛驴,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