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我们家起床最早的人。母亲一早起来洗脸、梳头、扫地、做饭,忙忙碌碌着,一直到我和姐姐起了床,她也没有闲下来。那时我和姐姐还都在上小学,学校离我们家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当我们要出家门时,母亲不管手里在忙什么,总不忘嘱咐我们一声:“中午早点回来”(那时的学校中午是没有午饭的)我们自顾走我们的路,每一次都是很随便地回她一句:“知道了!”其实出了家门我们就把母亲的话像风一样地忘到了身后。每一次我们都是在外面疯玩到肚子咕咕作响、再也忍不住饿时才想起回家的。母亲总会先于我们的脚步抵达家门时给我们开开门,…  相似文献   

2.
母亲     
南山 《今日海南》2014,(12):44-45
<正>窗外下了一场小雨,淅淅沥沥,但很快又停了。我在整理一些旧稿,都是一二十年前的,泛着黄色。突然,我看到一份医院死亡证明书,心不由地抽搐了一下。转眼间,母亲已去世整整10年!母亲,一个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伟大词语。她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又是领着我们走向社会,展翅飞翔的人。2004年10月,那时我已7年没回家乡。84岁的老母亲正生病住院,确诊为癌症晚期。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刻,我终于来到她的身边。医疗已经进入"死马当作活马医"的阶段。在医院艰难挣扎了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眼泪     
陈文海 《中国保安》2006,(10):46-48
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是个极好强的人。她虽然不识字,但很识大体,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父亲一直缺少家庭的责任感,他那时是村里的会计,官不大,架子却不小。在家什么事不做,整天在外吃喝赌。是母亲一个人把家里家外料理得那么好。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太好。那时,村里的医疗水平很差,每次犯病,母亲总要背着我走上10几里路到乡里的医院去看病,父亲总以工作忙为借口,没有陪过我一次。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发高烧并不停地呕吐,而不巧的是那天母亲也卧病在床。可是体弱的母亲硬是挣扎着起来背上我向医院赶去。一路上,母亲走得好艰难。在村口,我们遇见了喝得…  相似文献   

4.
奶奶的药粒     
奶奶住到我家的时候,已经有些神志不清。通常,奶奶在吃完午饭后小睡片刻。醒来,就一个人念叨,午饭呢,怎么还不吃午饭?弄得母亲不得不向偶来的客人解释。奶奶会长时间地盯着床边的一角,然后一边挪动着身子,一边叫着爷爷的名字,你倒是向里坐一坐呀,一半屁股坐着,你累不累?其实那时爷爷已经过世两年,奶奶的话,让每一个人毛骨悚然。奶奶每天都要服药,她经常说,怎么这些药粒都不一样呢?花那么多冤枉钱,干什么呢?奶奶以为,世界上的药都是治同一种病的。奶奶吃药需要别人提醒,即使这样她也是嘴上说好,一会儿就忘得一干二净。那几年父亲的生意不好。…  相似文献   

5.
口述实录人的肩膀太神了对人对己都不能强加什么安顿/采写1997年10月10日,星期五,下午4∶40,徐慧开着她的菲亚特小车准时到我家门口。说好了要到她家“坐坐”。在此之前,我们为了这一次聊天打过大约五次电话,约好了三次时间,但是三次都因为她有事而临...  相似文献   

6.
《公民导刊》2008,(6):42-43
我们的面前摆放着9张选民证。9张选民证向我们讲述着历史。收藏这些选民证的是安徽省六安县东河口镇的管思成。从1953年到2005年,他共收藏全家选民证16期33张,一期不缺,还收藏了第一、二次普选时的代表当选证。他的这些收藏真实地记录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虽然许多才来到美国不久的中国老人们每天都早出晚归,由小巴士接送着去老人活动中心,但是老人活动中心是个什么样儿,我是一点也不清楚。可是看着将近80岁的母亲自从一年多前加入了那里的活动之后,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身上的病痛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不再时不时地要我带她去医院看病,由这事想来,老人活动中心必然是一个有趣的地方。我家姐妹众多,大家相聚时总爱揶揄母亲说,她每天早晨花了太多的时间装扮,把自己弄得那么干净整齐,又不是中学生去学校上学,还指望着哪个男孩子对她多看上两眼。母亲被我们如此的逗弄每回都是笑得花…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心愿     
我的母亲有个心愿,但却一辈子都没有实现。母亲生于20世纪40年代成都郊县一个小山村。由于家庭条件很差,她高小毕业后就参加了劳动,最初是下地干活挣工分,以后又当过赤脚医生……后来,找了个当兵的父亲。我出生的时候,父亲转业到成都一家经济效益非常好的国营企业。那时正值"文革"时期,"一工一农,胜过富农"的传说非常盛行。按理说,母亲应该称心如意了,然而她并不满足,我依稀记得,那时母亲的太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好     
正五年前我搬进新家认识了芸,她住在我家对门。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个婷婷玉立模样俊俏的大姑娘。每当她看到我提着重物艰难地上楼梯时,都会伸手帮忙。我向她道谢,她总是笑盈盈地说:"都是邻居,这点小忙算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面前摆放着9张选民证。9张选民证向我们讲述着历史。收藏这些选民证的是安徽省六安县东河口镇的管思成。从1953年到2005年,他共收藏全家选民证16期33张,一期不缺,还收藏了第一、二次普选时的代表当选证。他的这些收藏真实地记录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发展历程。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当年召开由人民普选产生乡、县、省(市)各级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从这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人大代表的选举。全国当时有97.18%的18周岁以上人口进行登记,并领到了选民证书。85%的持证选民参加了投票选举。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花开心田     
正母亲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从来不和邻居们争长论短。那年,我们家要盖新房子。当时五间大瓦房在村子里还是很惹眼的,邻居婶子是个嫉妒心极强的人。她嫉妒我们的日子过得和睦幸福,更嫉妒我们早他们一步盖上了新房子。新房上梁那天,我家请了很多人来帮忙。母亲兴冲冲地张罗饭菜,要好好款待来帮忙的乡邻。婶子主动过来帮着母亲操持饭菜,母亲很开心。可谁也没有料到,婶子在拌香肠的时候,把一瓶煤油当酱油倒进一大盆香肠里。当时香肠算是比较奢侈的好菜了,就这样毁了。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喜欢领着她3岁的小女儿逛商场。可是,每次去商场她的小女儿都非常不愉快,甚至哭闹不止。这位母亲非常不理解:商场里琳琅满目、美观漂亮的商品,怎么不能给她带来快乐呢?有一次,在商场游逛时,小女儿的鞋带儿开了,母亲蹲下来给她系鞋带儿。在母亲蹲下来与女儿处于同等高度的时候,母亲的心震颤了,因为此时她看见的不再是赏心悦目的商品,而是密密麻麻移动着的人的腿。原来每次来商场进入女儿视野的景象竟是这样的单调、丑陋甚至有些恐怖,母亲终于理解女儿为什么哭闹了。我们常说,理解万岁,而理解需要蹲下来平视。我们课程改革的…  相似文献   

13.
感受母亲     
人有多早懂事,就有多早感受母亲。 我最早对母亲的感受大概也就只有五六岁吧,那时候我常常问姥姥:“我妈妈是不是后妈呀?” 记忆中的母亲很少有笑脸,说话声音不大,语调也很平和,但是却有威严,凡是母亲说过的话,我们孩子是一定要照办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和哥哥都以为,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这样,张三李四家也一定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对母女,是我母亲的远房表弟媳妇,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年纪,但是她不仅不听她妈妈的话,而且每天都粘在她妈妈身上,她母亲不是拉着她就是背着她。我和哥哥都傻了,  相似文献   

14.
母亲     
在多少个万家团圆的夜晚,孤单的母亲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家里煎熬着,那时的她,该多么渴望我能在她身边和她说说话啊!可母亲从未要求过我什么。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生日     
说来实在惭愧,都四十好几的人了,连母亲是哪一天生日都不知道.但打我记事起,母亲每年就开始给我们过生日,尽管她终日忙碌,但6个孩子的生日,她却记得十分清楚.那时乡下日子极为清苦,说来生日也没有什么盼头,不像现在,人们过生日除了大鱼大肉外,还有生日蛋糕和生日蜡烛,气氛热烈而又奢华……而乡下人的生日,无非是两个煮熟的鸡蛋!  相似文献   

16.
在沈阳市和平区马路湾街道居民吕丽华家的家庭档案里,珍藏着一张54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颁发的选民证,这是前年86岁的老父亲临终前交给她并嘱咐她永久珍藏的遗物。吕丽华说,这张选民证记录着父亲一生的坎坷经历,也见证了共和国的民主历程。  相似文献   

17.
表妹叫她的母亲"后妈",原因是晚餐桌上,每人面前只有一碗黑米粥,一盘拌菜,紫甘蓝、茄子、青椒都是生的,只加盐、醋凉拌,三个月里雷打不动,说是为了"养生"。表妹来我家,一大盘鸡翅,吃得酣畅淋漓、满手流油,边吃边比划:"在家我都快成小白兔了!"  相似文献   

18.
母亲这30年     
即使是平凡的人,身上也承载着历史,经历过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人或多或少会留下时代的印记,我的母亲就是其中的一个。母亲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种田,三是开店。母亲出身在农民家庭,从小就学会了干农活,农村集体制的时候,母亲和大伙一起种田,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1978年,母亲已经30多岁的时候,农村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我家分到了5亩地。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从呱呱坠地到上大学,我一直穿着母亲千针万线纳的布鞋,度过了人生那段最美丽的年华。那鞋是那样的合脚、那样的舒服。我家祖辈住在湘南农村、资水江畔。父亲当兵复员后在新疆阿勒泰从事野外地质工作,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兄妹四人,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那时,生产队集体出...  相似文献   

20.
下一站,家     
那年,我的工作一直不顺,总想着去外面的世界打拼。母亲劝我留在家乡,我却执意要离开,并且对母亲说,一定要做出个样子再回家。可是,孤身一人在异地他乡生活工作,比我想象的艰难百倍。一年快过去了,我的工作上还是没有什么起色,总觉得自己处在边缘地带。男友的家人也因为我家在异地,不同意我们交往。很快,我发现他在疏远我,我们渐渐不再联系。那时,人生真的是到了最低谷。事与愿违,心想事不成,苦恼、沮丧、失落折磨着我。我觉得自己像一叶浮萍,漂泊无依,找不到自己的根。一个人的夜晚,我开始想家,可是我不敢回去。我算什么?一个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