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桑榆 《唯实》2001,(11):69-69
美国人苏伦斯·丁·彼得根据对官场的观察 ,综合归纳出“官场定律”若干条。既然称之为“定律” ,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像那些科学方面的定律一样 ,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涵盖力。桑榆读之 ,觉其中多条可与中国官场对照 ,故从中选出数条 ,逐一评释之。其一 :如果事实与理论不一致 ,这事实必须被除去。评释 :官场中之理论 ,多为官场中人从自己的立场或自身的利益出发而推出的 ,或者说是坐在办公室里“研究”出来的 ,不论是否合乎实际、合乎民情 ,这理论一经当权者制定 ,就成了“真理”。凡是与“真理”不一致的事实 ,当然必须被除去。否则怎能…  相似文献   

2.
又进步了     
当你浏览这一页时,笔者就是面对领导了,自然而然地也免不了说几句官场的话,皆因官场上说不得诸如“编者的话”一类,尽管笔者是个地地道道的编者。其实,笔者是没有资格说“官话”的,因为笔者既不是高官,也没有当过某个地方基层领导的亲历,但也不是一点“生活”没有。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在党政机关呆了几年,多少有些感性体验。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省城的期刊社做编辑工作,直到今天,也算是个离官员们不远的行当。或因近朱者  相似文献   

3.
看完乔云华君与李真刑前《对话》,心内五味滚沸。李真虽毙,然其集官场诸毒之大成,曝官场积弊之沉苛,实乃触目惊心。李真腐在哪里?败在何处?笔者探究其因,得其毙前“八大垢病”,供领导及反腐者鉴之:一曰“善于从‘侧面’不断杀到权力的更高层”。李真是“坐着火箭上升”的官场新贵。1962年生的李真1981年大专毕业在某油漆厂工作。为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李从高层寻出缝隙,避开正道,杜撰自己硕士学历,养父是老将军。然后靠政治投机,上窜下跳,当上“河北第一秘”。自1990年至1996年,连升6级,升至河北省国税局局长。  相似文献   

4.
“作秀”,就是表演。“官场秀”,就是官场表演。一段时期以来,“官场秀”在少数地方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官场秀”,说到底就是弄虚作假,与我党一贯倡导的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必须坚决纠正。“官场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涉及到干部工作的各个层面,其主要表现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经济是一项艰苦、细致、长期的工作。然而某  相似文献   

5.
王春 《廉政瞭望》2007,(7):12-13
一改官场四平八稳的传统风格,敢于亮出个人观点,用“铁腕”手段推行变革,甚至用“专制”手段推行民主,“另类”施政引发争议……个性官员大胆挑战官场潜规则。民生,公平,和谐……个性施政无疑彰显了政治的文明。  相似文献   

6.
张弘 《廉政瞭望》2009,(9):50-51
《国画》出版距今已经10年了,作为“官场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开拓者,47岁的王跃文被誉为“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而写作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金饭碗”不能再端了,同僚们嫌他点破了官场潜规则。近日;在湖南省作协,王跃文向笔者畅谈他弃政从文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7.
“跑官”现象始于何时,很难考究。不过,我敢武断,自从有了官制,就有了官场,有了官场,就出现了“跑官”现象。只是“跑官”之风之盛至极,恐怕也只是近十几年来的事。   小官跑大官,下官跑上官;无官跑官,有官亦跑官。自己亲自跑,带着老婆孩子跑。领着小姨姘头跑,七拐八弯托着亲友老同学跑。白天跑,晚上跑,利用开会出差之机挤出时间跑。拎着洋烟洋酒土特产跑,怀揣首饰珠宝美元跑。吹你、捧你、肥你,令你嘴软、腿软、灵魂出窍,使你飘飘然忘乎所以,占贪便欲罢不能。看准时机成熟,向你要“官”,要“政策”,要“工程”,一…  相似文献   

8.
一改官场四平八稳的传统风格,敢于亮出个人观点,用“铁腕”手段推行变革,甚至用“专制”手段推行民主,“另类”施政引发争议……个性官员大胆挑战官场潜规则。民生,公平,和谐……个性施政无疑彰显了政治的文明。  相似文献   

9.
王春 《廉政瞭望》2007,(7):14-15
一改官场四平八稳的传统风格,敢于亮出个人观点,用“铁腕”手段推行变革,甚至用“专制”手段推行民主,“另类”施政引发争议……个性官员大胆挑战官场潜规则。民生,公平,和谐……个性施政无疑彰显了政治的文明。  相似文献   

10.
王春 《廉政瞭望》2007,(7):8-11
一改官场四平八稳的传统风格,敢于亮出个人观点,用“铁腕”手段推行变革,甚至用“专制”手段推行民主,“另类”施政引发争议……个性官员大胆挑战官场潜规则,民生,公平,和谐……个性施政无疑彰显了政治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接待”不仅浪费现象严重,也让很多人大呼“伤不起”。八项规定出台之后,这一官场怪现象正在悄然消失……  相似文献   

12.
小苏: 你好。你来信诉说到工作单位后的“苦衷”:“我十四年寒窗苦,到工作单位后,竟成为一个杂工,真令人痛心!怎么办?反正我端的是铁饭碗,白天工作,能应付的就应付,不能应付的就拖,我要重新组织知识,向研究生进军,此处,只是我暂时的栖身之所……”这令我十分惊讶,痛心!你忘记了你在毕业典礼会上的讲话:“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你也忘记了你离校前夕我的举杯祝词:“你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哺育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3.
申子 《党课》2010,(24):72-73
官场、官道历来是世人谈论的热门话题,在一个“官本位”和“权力拜物教”盛行的社会里,各种官场上的歪经歪道,更是泛滥于《权术》《官场》等无数典籍里,充斥于觥筹交错的酒桌上,淹没于窃窃私语的神秘中。于是乎,为官之道越说越神乎,官场之水越涉越玄乎,为官之经越念越邪乎!  相似文献   

14.
“这个人,‘喂不熟’……”在官场上,谁如遭这样的评议,十有八九预示着谁的官运到头,将停止“进步”矣。 关于“喂不熟”一词,我的考证是来自“忠狗奸猫”之说。捡来的野狗,你丢给它一点食物,它便摇头摆尾,会为你看家护院;而捡来的猫,这种报恩意识要淡漠得多,即使天天“食有鱼”伺候,也未必能换来对你的忠诚,没准儿哪天就跑到待遇更高之家或又任性四  相似文献   

15.
古语有云: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吴冠玉曾任落马高官原海南省副省长辛业江的专职秘书,在他身上,这句古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背景资料]在“高官落马,秘书多为腐败助力器”的官场现象中,一些高官秘  相似文献   

16.
郭振纲 《求贤》2012,(3):35-35
据《人民日报》1月10日报道,当前的官场,不少官员爱酒如命.饮酒成瘾.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接待,因酒致病屡见不鲜,因酒致命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出现不少怪现状:年终考核靠酒验收,“跑部钱进”酒成媒介,招商引资催生专业“陪酒族”,酒量多少成了升职的敲门砖……在公款消费的助推下,官场上的饮酒之风可谓登峰造极,以至享誉华夏的茅台酒...  相似文献   

17.
齐世明 《前线》2014,(7):115-115
目睹官场诸多腐败现象,具家国情怀如侪辈者,肝火焉能不旺?连日溽热,胸中更热。忽一日,笔者翻阅清末名著《官场现形记》。正在沉思之际,只闻一阵风声,竟然是《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先生翩然而至!遂有下列相隔107年的“超时空对话”——齐:官场的腐败,是不是跟权力没有“笼子”制约,抑或有“笼子”但钥匙在自己手上有关?李:可作如是观,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腐败是官德最大的负面。不施之真正民主、法治的“阳光”,这腐败的官德终不可除也。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18):22-23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刹节日送礼风,但是,官场送礼歪风却在向更隐蔽、更高科技化发展。“送礼新趋向”是公款送节礼已穿上从地上转入地下的“隐身衣”,这背后是一些经销商对公款消费等畸形商业形式还抱有幻想,一些党员干部对纠正“四风”还存有观望之念、侥幸之心。官场送礼风难除,根本上是因权力而生的利益输送中,不行贿就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何时起,旧时官场盛行的拜认“干爹干妈”,如今又流行起来。而且,似乎有一种愈演愈烈之势。仔细分析一下,那些热衷于拜认“官场干爹”的,无非是三类人。一类是一些想寻找官场保护的地痞流氓或黑社会成员;另一类是削尖脑袋爬官的“官迷”们;第三类当属那些并没有很专一的目  相似文献   

20.
“爸,这2000块钱您快拿上,地里的活儿多雇几个人,别太累着……” “闺女,爸爸不能拿你的钱,你挣钱也不容易.” “爸,你不要这么说,你抚养我20年,你就是我的亲生父亲,我孝顺你是应该的……” 2014年10月16日,五师八十六团十连职工李兰平与养女李慧的一番对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闻之动容. 过去20年里,李兰平义务抚养3个孩子.如今,他们都长大了,跟父母特别贴心,比亲生的孩子还要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