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旅融合背景下“坐妹”旅游演艺舞台真实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本,承载着一方文化底蕴的同时更是提升了旅游体验。文章基于舞台真实性理论,探讨了"坐妹"从侗族民间习俗到旅游演艺的活态演变。东道主将自身熟知的文化习俗搬上舞台,通过对建筑、服饰、语言、乐器、场景、场地和人物等要素的细致刻画和摸索创新尽可能地还原了文化本身,游客也能从这些细节中窥探其"真实性",游客对于真实性感知往往会影响其旅游体验。舞台真实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民族文化舞台化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基因的传承和表现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张秀平 《青年论坛》2014,(4):145-148
"于正剧现象"的特征是"叫座不叫好"。这种类型的电视剧违背艺术真实的美学原则,文本中充满大量的虚假情节、虚假人物、虚假环境、虚假道具。既不符合直观真实或超现实真实,又不符合主观真实,更难以达到客观真实的美学高度,是一种典型的高碳艺术。大力开发符合艺术真实,特别是实现客观真实的低碳艺术,这是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频繁出现的旅游中"天价"消费事件,尤其是在一些旅游旺地,宰客早已由暗转明甚至由潜规则变为公开化。虽然各地相关部门对此类事件加大了治理力度,但宰客事件却屡禁不止……"天价鱼"、"天价虾"、"天价海鲜"、"天价炕"等"天价"消费事件不仅严重损害游客利益,也对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一段时间里,"天价"消费事件成为国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公众在对黑心商户见利忘义、监管部门失职渎职予以谴责、口诛笔伐的同时,也引发了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旅游的日益繁荣给目的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导致诸如文化的"真实性"缺失、"舞台化"与"商业化"等问题。在海南三亚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的研究案例中,借助舞台理论分析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域"的舞台化表征及其建构中的权力互动,即可加深对"旅游域"的认识。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域"具有典型的多元舞台化特征。"旅游域"的多元舞台化建构过程中,景区开发者、景区讲解员、居民、游客等多种力量进行互动。"旅游域"中的"旅游民族"经历了由被动展示到主动展演的身份建构过程,实现了多元舞台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汪芳  田彬华 《前沿》2010,(14):170-172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陕西凤县在原有矿产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下,主动转型,试图开展以羌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在全县开展了羌族化的一系列活动。对于凤县而言,这是经济发展中的主动选择,是一种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而对于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言,涉及羌族原生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推广。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真实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凤县发展羌族文化旅游中的最大障碍,而旅游者对真实性的观点直接影响到旅游的成败。营造游客的"体验真实"就成为凤县羌族文化旅游的重点所在。而羌族原生文化在促进凤县旅游的同时,也由于文化的备受重视和强势传播,进而获得在现代社会强势文化冲击下生存发展的全新动力。期待凤县的主动转型和羌文化传承保护二者能成为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双赢耦合效应典范。  相似文献   

6.
一、从艺术的角度看旅游:"旅游是一种表演性的艺术" 对旅游的研究,一直以来就显现在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人类学早期对旅游的研究也侧重于跨文化的视野,或认为是一种神圣的现代朝圣.随着西方人类学的发展和现代旅游的兴盛,旅游活动的美学问题逐渐受到了关注.  相似文献   

7.
媒介因素即旅游体验载体是影响游客获得旅游体验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博物馆旅游为例,主要分析了博物馆旅游体验的媒介因素,并设计了包括旅游活动体验载体、旅游环境体验载体和旅游服务体验载体的博物馆旅游体验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8.
跨境旅游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经济增长点。跨境游客作为核心要素,其权益保障是跨境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基于信息不对称、语言障碍、停留时间有限等因素,跨境游客权益保护存在诸多行政与司法困境。"一带一路"国家间应开展跨境游客保护国际协同与合作。从建立跨境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语种跨境旅游联合投诉、构建跨境旅游纠纷联合调解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跨境旅游纠纷在线解决、开展紧急情况联合救援合作保障跨境游客人身安全等具体路径,全方位构建一套完整的跨境游客权益保护合作机制,作为"一带一路"跨境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刘海英  彭万臣  高文智 《前沿》2011,(6):137-140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皮影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四种关系,即差异与相似、传统与创新、真实性与商品化、旅游者与东道主,内容涉及市场确定、产品定位、旅游体验。皮影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应以真实性为内核,大胆进行商品化创新;不能忽视国际市场,注意营造"环境空气泡"保护墙;兼顾不断建构的旅游者主体间以及旅游者与东道主之间的身份、情感、利益等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云南旅游景观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有利的区位,为云南省建成旅游大省提供了基础优势.但是,云南省旅游景观生态环境质量却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影响游客在旅游活动时的心理审美感受和身心恢复功效,若不予重视并及时治理保护,势必成为影响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本文从云南旅游景观生态环境现存的问题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入手,提出对其治理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光前  张宁 《新东方》2009,(5):14-18
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主体、客体和介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在旅游活动中已经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凡是旅游活动中涉及的文化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文化。三亚南山旅游文化区在发展旅游文化时,非常充分地发掘了历史积淀的丰富的文化因素,又十分敏锐地融入了很多当今风靡全球的新的文化因素。推动海南旅游文化的发展繁荣,头等重要的是保护和发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实现山水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苏轼诗中的“沧海何曾断地脉”和丘浚诗中的“遥从海外数中原”,非常精当地概括了海南文化的特色,即既和中原文化同根同脉不可分割,又因孤悬海外而与众不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更好地保护和发掘海南本土特色文化,将使海南旅游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海南的旅游品位得到提升,也使海南的旅游更具魅力,更具国际吸引力。另一方面,旅游是世界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旅游以文化为根,协和万邦,可以增进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正确的思想方法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国际游客的文化诉求,对世界优秀文化因素进行融合创新,促进海南旅游文化国际化、现代化,使海南的旅游文化更具活力,更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12.
刘琪 《人民论坛》2011,(9):240-241
旅游活动中的道德失范源于多个旅游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难以得到平衡。从协调利益的角度出发或可为解决道德失范问题找到恰当的路径。政府是社会活动的管理者也是旅游开发的主导者,应为协调多个主体的利益发挥主导作用,须端正旅游开发的思路,摆正自身的角色,才能建构起旅游道德,使旅游业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活动中的道德失范源于多个旅游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难以得到平衡。从协调利益的角度出发或可为解决道德失范问题找到恰当的路径。政府是社会活动的管理者也是旅游开发的主导者,应为协调多个主体的利益发挥主导作用,须端正旅游开发的思路,摆正自身的角色,才能建构起旅游道德,使旅游业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化,是毕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毕节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要大量吸引游客到访毕节,要着力提升游客赴毕节旅游的满意度,要在引导游客在毕节旅游消费上下功夫,强化毕节旅游的价值链、产业链培育,着力培育良好的毕节旅游产业生态,实现毕节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来,该县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以"四全四特"工程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地缘文化内涵,抓发展、创特色、促提升,基本实现乡村观光向休闲体验、"等待输血"向"自我造血"、"单打独斗"向"联动发展"等三大转变,实现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型。目前,省、市级特色村和休闲旅游示范点达19家,农家乐经营户数550户,床位数突破10000张。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64万人次,营业收入近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和30.4%。201 6年2月该县入选首  相似文献   

16.
符号经济与旅游符号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丽芝 《求索》2008,(10):36-37
现代旅游经济活动中,特定的本土旅游景观对游客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特定的景观就是旅游符号。其实,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经济的消费范式,它一方面通过“原滋原味”的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符号来吸引游客,另一方面通过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传达人们的精神共鸣,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旅游规划与开发应该根植于民族原文化土壤,同时兼顾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凝视”取向,对旅游符号的意义加以适度创新。最终让旅游活动及旅游业持续兴旺,并推动旅游符号的开发和旅游地旅游经济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是《旅游法》的立法宗旨,表现为该法规定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旅游者维权的途径。《旅游法》为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充分享有的同时也规定了其相应的义务,以及国家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职能等。《旅游法》实施后,其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障、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等作用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云南游客的旅游心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俊辉  刘婷 《创造》2003,(2):13-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主要形式。各地区都认识到旅游业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纷纷把旅游业定位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采取各种措施加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旅游市场竞争激烈,迅速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产品的需求者和最终消费者,因此,关注他们的结构性行为特征及预测其动向,把握住游客的需求和心理,是地区旅游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旅游经济课题组组织去云南实地调查。在调查中我们设置了云南省游客意见调查表,调查的基本方法是随机向…  相似文献   

19.
曾芸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27-13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以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旅游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乡村旅游正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潜力巨大的旅游活动形式。但如何利用现有的乡村资源,乡村旅游应如何发展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对贵州屯堡地区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模式的优缺点,以利于今后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快重庆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我市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发展"一圈两翼"的战略是我市发展生态旅游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市加快生态旅游发展条件已经成熟,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把生态旅游做大做强,努力实现生态旅游的率先突破,推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整体和谐发展。一、充分认识我市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一)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生态旅游不仪是一种旅游产品,也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更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重要业态和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交相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