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撰写完成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225卷,公元1060年编撰完成,作者为欧阳修、宋祁。我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凡事讲究官阶高低,一本书如果由几个人合作撰写,最后只署其中职位最高者的名字。编撰《新唐书》时,欧阳修是枢密副史、参政知事,宋祁是翰林学士,欧阳修的职位比宋祁高出一大截,按照当时的规矩应该只署欧阳修一个人的名字,为什么这部书却署上了两个人的名  相似文献   

2.
《新、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了天宝年间以前的云南政区建置情况。其时,唐朝在云南境内设置州(郡)、县,由剑南道戎州都督府(驻今四川宜宾)、姚州都督府(驻今云南姚安)和岭南道安南都护府(驻今越南河内)分管。天宝末年,南诏叛唐之后,唐朝设在云南的州(郡)、县俱废,南诏自行建立其政权机构、改划政区。其大概情况,《蛮书》卷五说有六賧、七节度;《新唐书,南蛮传》则说有十賧、六节度、二都督。如此,则在南诏全境,除了有似当时唐朝内地的“州”的“六賧”或“十賧”(按,《新唐书·南蛮传》:“夷语賧若州”)之外,其余百分之八十右左的地方,皆为节度、都督的管辖区,而在节度、都督的管辖范围之内,不复存在作为政区的州(郡)、县等的建置。直至近代,绝大部分的人皆如此理解。事实是否如此?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进行研究的问题。和同时期的唐朝内地一样,南诏的节度、都督皆为军事性的建置。《蛮书》卷九  相似文献   

3.
精彩书摘     
《潮起钱塘》一书由浙江省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巡视员、《浙江人大》杂志社社长杜方文主编。本书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浙江的生动实践,题材新颖,体例丰富。本刊特摘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史记》所记述的历史,从表面来看似乎纷繁复杂,实际上它不但体例井然,而且其繁复的内容也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历史的主体,即《史记》所记述的变动不居的人与事;历史的主线,即人与事所构成的贯通古今的历史进程;历史发展变化的主因,即古今人事之中所蕴涵着的理与常。历史的主体、主线与主因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史记》所述历史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孙大明 《求索》2012,(6):125-127
本文以现存史料为基础,对唐朝的司法鉴定制度以及司法鉴定实践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论述。通过考证,基本展现了我国唐朝时期司法鉴定制度与实践活动的概貌。最后笔者对唐朝司法鉴定领域的成就以及对我国当前司法鉴定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最大的历史贡献是审议通过了《决定》,《决定》全文一万八千余字,展现了丰富的内涵;《决定》在宏观方面提出了带有指导性的原则要求,在战略布置中提出了工作要求,在微观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要求;《决定》的观点和内涵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等方面的特色;《决定》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又一次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历史性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1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5卷本,约2 70多万字的巨著———《贵州通史》。该书所记历史上起远古,下至当代,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贵州历史的专著。为该书的编写,贵州省集中了全省近百名优秀的专家学者,历时十年,数易其稿,最终成书。从体例上来看,本书没有采用传统的纪传体体例,也没有采用社会发展分期的方法,而是根据贵州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将这部通史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撰述,即:从远古到元代为第一卷,作者又将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分为“史前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至元代”两个时期。其它四卷分别…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2012,(5):72-72
《两岸关系六十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全面展示两岸关系历程的大型画册,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与精粹文字,形象展现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为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提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筠博涉经史,长于《说文》,所著《说文释例》是《说文》学中的要籍,也是王筠的代表作之一.《说文释例》对《说文》体例进行了全面阐发和细致的总结,为后人阅读《说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了解《说文释例》的性质,正确评价王筠对《说文》体例的研究,在《说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新视野》从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学生新视野》丛书,共六本,它们是:《人人历史看中国》、《从道德看民族》、《从政策看改革》、《从科技看发展》、《从今天看2000年》、《从变化看世界》。这套丛书为中学生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它以生动的文笔、...  相似文献   

11.
《大秦帝国》是展现中华原生文明的第一部"以法治国"的悲壮史诗。作品以强大的历史气场、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商鞅、李斯、秦始皇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描绘,弘扬了中华文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演出了一幕威武雄壮的大悲剧,但孙皓晖对秦帝国反人道、反文明的暴力专制问题,没有给予深刻的历史批判,这是《大秦帝国》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12.
曹金发 《求索》2013,(1):109-111
章学诚认为《文献通考》乏善可陈,对其贬抑有加,然而他在修撰《史籍考》时,却恰恰效仿了该书的体例,导致了他本人在辑录体目录问题上的自相牴牾,此举的原因来自于提要体例、学术主旨、挑战考证以及个人际遇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维佳 《求索》2012,(7):102-104
天宝年间唐玄宗将《亢仓子》一书赐名为《洞灵真经》,位列于四经之一,由此可见《亢仓子》在当时所占的重要位置,虽然关于其书已经被证实为伪书,但是仍不失为研究唐代社会与道教思想的重要材料。《亢仓子》其书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对其道教思想进行研究,首先从文献考证的角度,对各家说法进行汇总,采用其书成于唐朝的说法;其次重点分析《亢仓子》中所蕴含的"诚信治国、以人为本"的政治观和"忠孝仁义"的伦理观,反映了唐朝社会高度发达的政治与伦理思想,不仅对于全面地认识唐朝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当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通历史、现在、未来,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着重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全党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充分肯定了党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李春生 《中国减灾》1993,3(1):30-32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防汛抗洪历来是一件关系治国安邦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的国家里,没有法律根据的治水,是很难奏效的。我国制定水的法规,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期的诸侯盟约到秦朝的《田律》、西汉的《水令》和《均水约束》、唐朝的《营缮令》和《水部式》、宋朝的《疏决利害八事》和  相似文献   

16.
刘璐 《理论月刊》2012,(3):88-91
作为史学性理论小说的典型代表,安伯托·埃柯的《傅科摆》通过对所描写的事件进行符号化水平上的处理,展现了文本和历史被结构的过程.在这部小说中,埃柯运用了多种实验性的手法,巧妙地运用构架和构架断裂来显示后现代矛盾,借此将历史的呈现力问题摆在读者面前.本文分析了作为符号化世界的《傅科摆》小说文本,试图探讨埃柯解构历史叙事的神圣化、揭秘历史与书写间的关系问题,以此了解埃柯本人的文学、历史观.  相似文献   

17.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4〕38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深挖重庆文化底蕴,全面反映重庆历史发展变迁,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编制出版《重庆历史地图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编制出版《重庆历史地图集》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紧扣时代发展要求,将地图集编纂与我市的文化建设战略相结合,将重庆的历史发展过程全面展现出来,为各级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图书馆、博物馆以及专业研究人员、海内外人士了解重庆历史提供观点鲜明、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科  相似文献   

18.
文史园地     
《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临朐文史资料专辑》出版近日,由临朐县政协编辑的《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临朐文史资料专辑》出版发行。该书分亲历改革开放、历史足音、往事追忆、史林折枝、人物春秋、高考琐忆、政协情缘等7大部分,收录稿件76篇,30万字。此书通过个体人物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多角度、多层面反映了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讴歌和赞美了临朐发展的历史变迁,展现了政协情怀和履职担当。  相似文献   

19.
徙莫祗考     
今云南文山有一部分彝族自称撒摩都,昆明彝族支系子君人也自称撒摩都。撒摩都人在明、清云南志书中广有记载,分布于云南各地,范围极广,现在还保留这一名称的子君等支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彝族这一支系的历史,见于记载,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唐代的徙莫祗人。对于徙莫祗历史的研究,虽然方国瑜教授和尤中教授在他们的论著中有所涉及,但专门的论著,则尚未有见。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作引玉之砖,以期得到专家、学者教正。一、徒莫祗的出现及其名称变化徙莫祗人最早出现,是在唐初,由于归附唐朝而见载。《新唐书·地理志》说:“贞观二十三年,诸蛮末徒莫祗、俭望二种  相似文献   

20.
程皓 《传承》2009,(6):140-141
《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它打破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旧体例,使民法编纂工作进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阶段。通过《大清民律草案》,大陆法系民法尤其是德国民法的编纂体例及法律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被移入我国,对近现代中国的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新审视该草案,分析其得失,对我国法制改革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