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工运》2012,(4):53-54
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只要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就是光荣的,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得到承认、受到尊重。要更加尊重劳动者特别是基层一线劳动者.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实现体面劳动.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下更好地焕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2.
邓良才 《时代风采》2009,(22):26-26
协调处理劳动关系,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情,充分认识到我们所要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基于这一大前提,协调劳动关系要始终坚持双赢的原则,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与共谋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坚持以职工为本的原则,把实现劳动者利益、保证劳动者共事社会发展成果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密切配合原则,把维护企业发展稳定和职工队伍稳定作为重要保证。在以上原则指导下,要努力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与劳动供给行为洪承义,严峰当前,国有企业普遍活力不足,已对整个经济运行产生了不良影响。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的原因之一是不能有效地激发国有企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企业劳动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甚至扭曲,是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能实现劳动...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涉及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工作及生活等诸多方面,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也与集体和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了解和掌握其原动因,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加强劳动者和单位行政之间的团结,促进生产的发展;防止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是人类为了达到满足自身需要目的所从事的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活动。人们在劳动中所结成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利益关系。因而,人们在劳动中所发生的争议,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冲突。1.利益作为广泛的社会范畴,表现为人对周围现实的一种关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要改造周围的对象和环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和工资分配是劳动者最核心的经济利益,作为职工利益维护者的工会组织.要积极为广大劳动者说话办事.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运》2012,(3):52-53
今天,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劳动.靠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别是要靠最基层的劳动者、广大产业工人的劳动创造.科技人员的创新劳动.扎实推动科技进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强工会参与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对于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提高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深刻理解工会参与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职业健康是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深刻阐述了实现体面劳动与劳动者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强调全社会要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强调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对企业领导的一个传统优势和重要的工作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利益调整,虽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企业经营者和职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在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必须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做好经营者和劳动者两方面的工作,这既是不断加强法制建设的过程,也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 首先,要做好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劳动者和企业经…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的两大基本生产要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具体运行的形式和表现,反映着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和解决的特点及要求。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的变革,其目的是要解决如何更好地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具体结合和具体运行的问题。因此,劳动关系的变革是社会经济变革中的最本质和最根本的变革,而变革就是劳动关系开始实现市场化。劳动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劳动关系的发展状况,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但劳动关系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其状况也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  相似文献   

10.
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特别是要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收入,实现最大限度的劳动保障,提高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的界定与特点常凯研究劳动关系,必须要对劳动关系的主体进行界定和分析。这是进行劳动关系研究的基本的和首先的问题。本文拟对于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的界定与特点,作一简要的分析。一、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概念界定不同的学科,对于劳动者...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可以预见,改革的结果,必将是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这些都会使全体人民得到巨大的利益。但是,改革并不是无偿的,特别是在改革的起步阶段,为了得到长远利益,就必须要付出一些现实利益为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者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劳动者损失了许多原有的利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没有引入市场机制,而是由政府采用行政手段控制,而且为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行政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王忠 《工友》2014,(5):38-39
正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而劳动竞赛就是最能激发调动职工群众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一种形式。广泛的群众性是劳动竞赛的精髓,正因为劳动竞赛的广泛性,就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竞赛的格局,广大职工群众、工程技术人员、党政管理干部在这个格局下,在不同的岗位上,通过竞赛为发展生产力贡献力量。因此,如何调动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的积极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形成格局,齐抓共管对劳动竞赛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的积极性。因此,在竞赛活动中,公司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使劳动世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劳工组织为促进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提出并倡导实行体面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关注民生,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工会在实现体面劳动中肩负着新的使命,特别在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等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劳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劳动而形成的关于劳动与劳动者的完整的系统 的看法与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劳动对于国家发展的伟大意义,提 倡劳动者积极参加劳动实践,保持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劳动本色的同时,更加重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更加 关注劳动者个人的发展。强调劳动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劳动者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劳动水平,要 求国家与政府为劳动者提供完善的劳动保障,教育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这体现了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 劳动实践与理论学习,艰苦奋斗与劳动保障,淡泊名利与尊重劳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代表人民、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策指南。报告就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工人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重申和提出了许多方针和政策性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在依靠工人阶级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杂音和问题。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宪法,切实落实工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必须进一步贯彻党的"依靠"方针,更好地形成"劳动光荣"、"尊重劳动"、落实工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推进工人劳动者逐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同时还要重视和发挥工会组织代表维护工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使党的工人政策真正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7.
蓄枝 《时代风采》2014,(10):6-7
不论时代如何更迭,不论梦想如何变迁,劳动成就的幸福最踏实、最美丽,我们要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浓厚社会氛围。只有每个劳动者胼手胝足,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中国梦云南新篇章才会不断揭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劳动正义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由四个维度组成。劳动正义即劳动者得其应得,劳动者劳动能力获致正义是劳动正义的基础,劳动交换正义是劳动正义的起点,劳动过程中正义是劳动正义的保障,劳动成果分配正义是劳动正义的目标。只有劳动者得其应得,劳动正义得以伸张,社会才能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政策法规问答问:《劳动法》所说的劳动者是否包括经营者?答: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劳动者,什么是经营者。在劳动法范畴里,劳动者既不是一个对所有人都适用的普遍概念,也不单单指从事具体生产操作劳动的员工。它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法律用语,是指依法享有劳...  相似文献   

20.
要将美的事物转化为广大劳动者自觉追求的理想理念,就必须把社会生产实践与审美教育很好地统一起来。掌握审美心理建构与劳动者体征特点是开展审美教育的前提条件。通过厘清生产劳动与审美教育的差别联系,才能不断挖掘生产劳动中的美学意蕴和尊重劳动者的审美感受,继而在实践中锻造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最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