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扶不起”反映的群体无意识到频繁出现的“最美”现象中人性光辉的绽放,从染色馒头、郭美美事件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到欧兴国老人“活着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的执著坚守,从两岁女童小悦悦两次碾压多名路人从她身边走过却未施援手到拾荒“老太”毫不犹豫地伸手施救,从屡屡发生的道德事件到大张旗鼓地评选表彰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十大感动中国人物”,2011年,道德注定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话题。面对冰火两重天,人们扪心自问,是社会太坏,还是我们自己不够善良?是权力太蛮横,还是我们自己太漠然?是企业太强硬,还是我们自己不够坚强?不管怎样说,从社会道德建设的角度看,民众关注和讨论道德问题都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充分说明大家对于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期待和信心。那么,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到底如何?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道德现状?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又如何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贡献力量呢?本刊特别策划推出此专题。  相似文献   

2.
文丽 《理论月刊》2003,42(1):54-55
从古代社会“以理制欲”为主导的欲望观到当今社会多元欲望观的形成,欲望在发挥着对社会和人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使社会和人一再地陷入困境之中。对欲望的道德调控是一个必须且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制度伦理及舆论导向建设,净化欲望主体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和改进对欲望主体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道德选择能力、增强其道德责任意识。为人们最终形成合理的欲望观,实现自我及社会价值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孙晓青 《小康》2011,(12):44-45
重塑道德伦理规范对于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对当下社会道德风气的变化深为忧虑,这恰是改变这一局面的动因所在,从官德、商德到民德,都需要在确立和遵守规范的道路上开始行动  相似文献   

4.
“德不责众”是我杜撰的一个新词儿。所谓“德不责众”显然从“法不责众”比附而来.是说这样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个体角度说,明知一种行为背离道德标准、道德要求,却明知故犯、照样去做;从社会角度说.是因为大家都如此,所以不作道德谴责.对其听之任之、麻木不仁。个体的背德行为根源于从众心理和社会的“德不责众”的道德评判现象。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道德的结构与功能也应该实现转型。但现实是,我们的道德理论和道德建设的方式都未能及时实现这种转型。时下,道德与社会生活之间尚存在着很大的隔离感,这样一来,道德便难以发挥其规范和指导民众生活与实践的作用及功能。  相似文献   

6.
秉承几千年的德治教化,中华民众树立了根深蒂固的德治意识.在法治建设的初期,正确对待民众道德评价显得日趋重要.防止道德评价冲击法治,又使民众道德评价作为法制中的社会监督手段之一,有益于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娜布其玛 《前沿》2008,25(3):81-83
从语义的角度,对诚信涵义进行界定.指出“诚信”是有序、有效和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础道德的重要内容与市场经济以及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新道德体系.就必须在学校中倡导并实践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新道德和新道德教育,以实证的方法.紧密蛄合实际.从大学生学习行为、经济行为和就业行为三个角度,详细罗列并阐释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有钟时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8.
唐涛 《求索》2008,(2):77-79
道德冷漠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现象,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呈现的一种麻木、冷漠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具有相当的聚合性与持久性。道德冷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和疏远;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冷淡、不信任,甚至彼此排斥和否定。本文认为,以往对道德冷漠现象的分析范式缺乏对个体内在体验的反思.忽视对社会主体健全的道德人格和交往型现代人格有意识的培育,而仅仅注意社会成员被动依赖社会系统的整合这一面,势必进一步削弱人的道德实践能力。本文试图弥补这种分析范式的不足,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沉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和文波 《前沿》2011,(13):145-147
针对我国目前民众道德水准不高的现状,首先明确提出了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问题。其次,从历史和现实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了造成我国目前道德水平下滑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要从弘扬传统道德文化、借鉴西方文化先进经验、加强法制建设和制度约束、反腐倡廉打击行业不正之风创建和谐、公平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实施综合治理提高国民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褚丽  彭凤莲 《求索》2013,(12):88-90
作为社会规范,无论法律还是道德.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对人们某一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从理论上讲,一定社会的法律与道德应当是一致的.否则人们将无所适从。然而,现代生活中法律与道德矛盾现象屡见不鲜。法律与道德时常发生冲突的现象。一直困扰着相关学界和社会有识之士。深入分析发生这种冲突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消解冲突的基本理路.具有多方面的学科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湘宁 《湖湘论坛》2005,18(4):79-80
人们大多将道德都看成是理想性的要求,但这样的看法很可能不符合实际,道德分为积极道德和消极道德两种,对广大民众而言,后者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最新的社会调查统计结果为依据,以近似“荒岛承诺”式的情景案例分析倡导消极道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傅治平 《新东方》2001,10(3):33-40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一种体现,是协调社会利益的一种公共准则。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因此,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按一定阶段、一定层次逐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从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转型,从道德整合中实现道德创新,从道德实践中实现道德完善,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  相似文献   

13.
吴灿新 《岭南学刊》2014,(1):117-122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舍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14.
谢宜辰  李建华 《求索》2007,(10):67-69
道德是社会交往的产物,当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的物质手段发生了变化,同时带来的将是道德关系的变化。与电子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了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网络道德也就应运而生。与传统道德比较,网络道德的一个突出特点或发展趋势,在于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明显变化。网络社会的到来,道德他律面临困境,传统社会中那种他律管理方式在网络社会中往往作用不大,网络在检验着人们道德意识的强弱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网络需要人们由他律道德上升为自律道德。  相似文献   

15.
王伟芳 《理论月刊》2010,(1):126-129
中国现行的广告道德规范,从制定程序上说,缺乏共同协商的过程,从内容上说,比较宏观,对具体的德目,缺乏内涵和外延的限定与解释,没有理顺与社会公德的关系,没有确立道德优先序,因此缺乏被遵守的条件。一个正在走向法治性、制度化、程序化、开放性的社会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应是以公正合理为基础的,普遍可接受、可操作的道德规范和规范程序,以真正做到道德规范的约束面前人人平等。广告道德规范的设置应根据公正和商谈原则.充分尊重各方的话语权。应关注道德现实尺度与道德理想的矛盾张力,为广告活动提供合理获得利益的道德秩序,应充分虑及广告道德规范自身的层次性、自洽性和系统性,虑及广告道德的社会控制与个体内在养成的美系.真正从最终结果的角度.关注广告活动过程的程序和环节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6.
陈伟 《求索》2010,(3):109-111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日趋开放及文明的勃兴,道德个体自由之选择度也得以广泛扩张,然而道德自由度的过度膨胀将会造成道德责任的缺失和道德权威的丧失。从古希腊的“努斯精神”到文艺复兴的“天赋观念”、卢梭的“人生而自由,道德无不被缚”于“枷锁”之中。也就是说,现实之道德自由是有边界的。这种边界就是道德责任,它构筑了道德自由的理性维度。惟有把握道德自由与道德责任这一孪生性维度,方可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11,(11):18-19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世界,人们以修德作为立身之本,但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滑坡让人瞠目结舌,其严重程度已到了必须紧急制闸的时刻。党中央对此十分重视。最近,温家宝总理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提出了“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的要求。社会各界都在密切关注这个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晓禾写了《道德文化建设的“短腿”问题如何解决?》一文。为此.记者对她进行了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18.
为人民服务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共产党人提出的道德要求。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为人民服务有了新的内涵,它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也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要求。进行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要紧密同广大民众的物质利益和具体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但又要注意不同的社会角色的区别,对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活中道德冲突一直存在,我国百家争鸣时期、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相关记载,发展到近现代,关于道德冲突的研究成果理论界更是层出不穷。从功利主义和道义论对于道德冲突思想的分析入手,可以研究和探讨道德冲突中道德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闻乐 《文明大观》2001,(9):25-25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公民的道德教育,并采取措施着力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组成的城市国家,其中华人约占77%。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培养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明确提出全民的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公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并努力把这一价值观变成民众的自觉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