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11,(10):8-13
地沟油、黑心棉、塑化剂、瘦肉精、毒豆芽、黑心棉和近期发生的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和江苏好心司机救老太反遭诬陷等事件,频频为道德亮起红灯,道德建设、道德与法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那么,我们到底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道德状况,能否简单地从一些个案或者一些案例的发生就断言“道德滑坡”、“道德倒退30年”云云了呢?编者在“德耀中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的现场才真正感悟到了主流道德的力量。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承认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等一些不文明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还相当严重,提升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借助评选表彰、学习宣传、关爱帮扶全国道德模范的契机,探讨道德建设理论,高扬道德旗帜,努力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2.
理性看待道德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爸是李刚”、“郭美美”、“小悦悦”等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这些事件影响恶劣,侵蚀道德良知底线,引发了人们对道德现状的讨论和争议。人们对道德失范现象的担忧甚至愤恨,从另一方面看,正是出于对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高度关注,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的表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反映和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因此,理性评估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找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李晓红 《求索》2008,(5):56-58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伦理是关于道德的理论,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我们现实社会之上,而网络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网络社会之上。如何理解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我们现实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在网络社会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伦理是现实社会中的既有伦理还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既有伦理迥异的新的伦理。  相似文献   

4.
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如皋殷红彬事件后,“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新闻屡见报端,不断拷问着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老人摔倒在地,扶还是不扶?救人者会不会因此引来麻烦?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讨论,有网友直言:“不是我不扶,而是我没钱,扶不起。”人们对搀扶摔倒的老人变得越来越“谨慎”。在敬老节来临之际,本期《观察》邀您一同探讨:该如何对待倒地老人?  相似文献   

5.
游伟 《民主与法制》2013,(33):66-66
近些年来,公共道德问题令人堪忧,不断引发社会关注。人们不问断地提出“道德滑坡”的种种警示,并将“道德重建”作为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当一些公民出现危难状态,而在场人员又不予施救的事件被媒体频频报道后,更是频遭谴责。而每当这时,就总会有要求法律介入或者予以司法严惩的呼声。  相似文献   

6.
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条件及动力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文阁 《湖湘论坛》2002,15(1):32-36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是道德以“实践—精神”方式把握世界的必然环节。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过程同时也是个体内化社会道德从而产生、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道德的过程。哲学、伦理学及其它实证科学早已证明,道德不是个体先天就有的,一个人生下来并不具备什么道德,那么,道德何以在个体生存活动中出现,又如何成为个体的一种内在的基本素质?推动个体道德发生的动力系统是什么?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道德的本质,更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创设激发独生子女道德发生的道德环境。一关于个体道德的发生问题,从…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总理的怒斥,切中了当前的社会时弊。触到了人们的心灵痛点,反映了公众期盼道德回归的心声和诉求,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8.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11,(11):18-19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世界,人们以修德作为立身之本,但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滑坡让人瞠目结舌,其严重程度已到了必须紧急制闸的时刻。党中央对此十分重视。最近,温家宝总理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提出了“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的要求。社会各界都在密切关注这个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晓禾写了《道德文化建设的“短腿”问题如何解决?》一文。为此.记者对她进行了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9.
无数人在发问,我们的社会道德怎么了? 对社会道德滑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将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视为众矢之的。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10.
刘布弱 《创造》2002,(4):11-11
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关于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已宣传、教育、引导了五十多年了,然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仍然面临社会信用危机的严酷现实,(社会信用危机对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的重大限制作用是非常清楚的。)对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妨碍了如此美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那么崇高、完善的社会道德体系为什么只能喊在嘴上,而不能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上?现在到了该认真反思和总结这些年来我们在道德建设上的路径和方法的时候了。据笔者看来,这些年来,我们在道德建设上徘徊…  相似文献   

11.
最近频频出现的道德失范事件,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追问:应当如何拯救我们社会已经显得疲惫脆弱的道德?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已经持续了几千年。春秋末期,礼崩乐坏,那个时候的人们就开始追问这个问题。以后,  相似文献   

12.
所谓道德,是体现在文化和历史传统中的一种意识形态或规范,他通过个人的自律、良心和社会的舆论、监督,支配人们的品格和行为,对社会生活发挥积极的调节和约束作用。责任是人们应该做的分内事,或者是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应该承担的义务。义务在这里是指道德上应尽的责任。由二者的含义可见,我们也没有必要对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严加区分。谈到科学家(我们主要指称自然科学家,有时也包括社会科学家)的道德(或伦理)责任(或义务)时,我们要慎重地使用“责任”一词,应该厘清这个概念的复杂含义;  相似文献   

13.
道德迷局 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公众最反感哪些失德现象?怎样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周刊》:“中华民族道德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吗? 谈方:老百姓这样讲,不过分,至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问题到了最严重的时刻。人们对血淋淋的“小悦悦”视而不见,我脑中突然冒出,这不就是《动物世界))里讲的,动物被吃之后,同类若无其事地走过一样吗?我们研究战争史,历史上对待战俘,我看也很少会有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11周年,今年的9月20日是第十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应该说,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成果丰硕,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的神州大地,争做“好人”蔚然成风,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群星璀璨……当然,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道德冷漠、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时有发生,特别是“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影响十分恶劣。这些现象影响范围虽然有限,但无疑对巩固道德建设成果,推动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社会风气不断改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远望方觉风浪小,凌空乃知海波平”,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等道德建设有力举措的实施和人们思想道德觉悟的不断提升,社会的道德风气会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山东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谈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不仅是对两千多年前孔子等先贤以德治国、以德兴业、以德立人等传统政治伦理理念的现实回应,也是针对当今中国社会,具有现实关切和文化战略意义的深远洞见,它直接而积极地回答了两个相互关联且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问题: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道德?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地生活?  相似文献   

17.
李林跃 《创造》2002,(6):39-39
纵览当今落马官员,腐败几乎都是从道德滑坡开始。信念的动摇最危险,道德的滑坡最致命。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 江总书记在强调抓好“依法治国”的同时,反复告诫要“以德治国”,并把“以德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其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防止和克服吏治的腐败,用道德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以德治国”就要从干部的道德自律做起,以此加强各级党政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这个定义不是完美的,但是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公私德两个概念的基本使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但是道德行为同时要求相应的社会条件,这些社会条件可以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来概括。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这样一些作为社会存在的条件是刚性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忽略这样一些条件,把道德仅仅看作个人应该坚持的道德操守,或者道德责任义务时,就有可能滑向道德说教:因为它没有考虑到道德社会结构。因此,一种道德行为实际上和它的社会条件是联系在一起的,道德建设要把道德环境建设和自身的伦理信仰建设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我们应该站在这个高度来思考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9.
顾骏 《创造》2008,(9):22-22
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自律与自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慧兰 《湖湘论坛》2003,16(5):70-7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主体意识的提高 ,道德的自律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 ,自律与道德发展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怎样积极培育和增强主体的自律意识 ,弄清这些问题 ,对道德教育与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自律与他律“自律”(Autonomie)一词源自希腊语 ,由autos(自己 )和nomcos(规则 )二词合成 ,其原始涵义为“法则由自己制定”。道德的自律和他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创和使用的概念。康德把世界区分为两个平行的领域。与此相适应 ,他把规律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然的因果规律 ;另一类是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