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反腐败历来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心,政府不断采取新的反腐措施来抑制腐败的恶性发展,其表明了政府的反腐决心并收到许多成效,但是腐败问题却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对于反腐工作应该从深入剖析腐败原因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真正抑制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我国司法反腐的职能定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司法是治理腐败的国家行为,是治理腐败的重要方式,是治理腐败的重要领域,是治理腐败的法律保障。我国的司法反腐具有刑罚惩戒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建制防范功能、权力制约功能等功能。我国进行司法反腐需要选择以下路径: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司法反腐的政治性;坚持聚焦中心工作,体现司法反腐的人民性;坚持公正司法,彰显司法反腐的法律性;坚持全球视野,适应司法反腐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3.
第58届联合国大会2003年10月31日举行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项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行动、提高反腐成效、促进反腐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公约》涉及的一些问题,我们邀请到曾参加《公约》起草、审议工作的司法部司法协助外事司高级顾问黄风进行采访。记者:《公约》作为一个重要、全面、综合性的反腐败国际法律文书,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黄风:《公约》除序言外,共分八章。对“腐败”的概念、“公职人员”的概念和其他相…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10,(1):5-5
2009年的反腐工作,从立法层面上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在过去反腐的探索基础上更加严密了刑事法网,加强了对贪污犯罪惩处的力度。同时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刑法只是惩罚腐败犯罪的最后一个手段,真正应当做到的是预防或者遏制这种犯罪。预防这类犯罪,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机制制度,制度上的预防腐败比刑事上的惩罚措施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近年来腐败犯罪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化、有组织化、跨国化的趋势,腐败问题逐步国际化。单靠一国之力是难以解决腐败这一痼疾的,惟有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框架下,全面加强国际间的反腐合作,才能遏止腐败在全球的蔓延。从全球化视角透视当下腐败产生的原因、存在的类型、表现形式和新的特点以及反腐国际合作的必然要求,就我国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国际反腐合作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腐败问题一直是印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难于治理的问题.透明国际①每年发布全球清廉指数显示,印度政坛腐败猖獗.印度政坛腐败有制度根源、历史根源、工资收入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原因.印度国内通过反腐立法、建立反腐机构、动员民间反腐组织等手段严控腐败行为.实践证明,印度反腐努力并未取得相应成效,印度在反腐道路上要取得突破,国内反腐机构必须独立,通过严厉打击腐败,提高腐败犯罪成本,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蔓延.  相似文献   

7.
廉政新常态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工作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出发,提出了落实"两个责任"、查办案件"两个为主"、实现"两个全覆盖"的新理念,惩治腐败。在廉政新常态下的反复工作要握稳好方向,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全面治理腐败,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廉政新常态下的腐败治理工作也应当根据反腐工作的需要,不断调整反腐策略,提高对腐败的政治能力和预防、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3,(3):5-5
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也就是从制度设计层面堵住腐败漏洞,这是反腐的关键。近年来,全国各地反腐力度很大,查处了大量违法乱纪干部,但反腐形势却越来越严峻,一方面是大力度反腐,  相似文献   

9.
斯人 《检察风云》2004,(21):4-6
近年来,大量腐败案件被曝光,而且从某一个具体的官员腐败逐渐过渡到一种群体性的官场腐败,出现了像交通系统那样的链状腐败“串案”以及组织系统的网状腐败“窝案”。对此,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政治学教研室主任刘春涛教授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过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当腐败由个体变成群体,由局部向大范围蔓延,由点向面扩展的时候,暴露出的是我们体制的核心性缺陷和弊端。我赞成刘教授的这个判断。从运动反腐、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9月9日、10日,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召…  相似文献   

10.
蔡宝刚 《法律科学》2013,31(2):102-111
腐败征侯群理论以“参与”和“制度”为观照轴心,从国际视野比较研究四种腐败类型的发生病理和矫治法理,有助于我们客观理性地看待和治理我国的腐败问题.面对我国的腐败丛生现象,唯有准确诊断腐败的发生病理,并在法治框架下迈向深度民主化、强化制度反腐价值、讲究反腐策略选择、加强反腐法理研究,才是当下急需端正的反腐理念和有效践行的治腐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金园园 《法制与社会》2010,(12):184-184
在当代中国,反腐肃贪更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政治建设与作风建设中持续关注与践行的重大议题。一个又一个高官的落马以及由此牵出的裙带性腐败,让我们在感叹当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的事实同时更多地是对痼疾性腐败产生原因的全面性思考以及在借鉴成功经验后对反腐制度体系构建的希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1982年起先后开展7四次反腐败斗争,基本上是每三至四年开展一次,这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腐败现象并未从根本上遏制住,反而有蔓延猖极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我国的反腐保廉的机制不尽完善,运行中弊病丛生。因此,要卓有成效地治理腐败,避免反腐一阵风的非常规短期行为,认真总结中外反腐经验,研究当前斗争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反腐法治机制,确有必要。一、当前腐败的特征腐败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制度、道德、经济、权力、文化等多种因素。从政治的角度,腐败可定义为政…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的国际政治风云激荡,地区冲突不断升级,国际社会的反腐形势也是空前突出,少数国家的腐败甚至影响到了政权的稳定。各国普遍注重反腐长效机制的建设,普遍注重国家间治腐的交流、共享与协作,对一些腐败顽症,不断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李慧 《犯罪研究》2010,(6):44-5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不断融入到反腐的全球浪潮之中,并发挥了超乎想象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有技术支撑的公众反腐力量。但由于普通公众和侦查机关对于腐败的理解有差别,形成了腐败行为与腐败犯罪之分,如何能够将日趋高涨的网络反腐民间力量与检察机关专门反腐机构有效的结合起来就成为亟待处理的难题,然而不容置疑的是,如果民间反腐与官方反腐、权力反腐与权利反腐两股力量能实现有效结合,我国反腐斗争将会获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腐败犯罪多发易发,造成了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上严厉的指出,腐败是会导致亡党亡国的.严峻的反腐形势正考验着全党和全国人民.本文主要从腐败犯罪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腐败犯罪的治理等角度来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6.
论法治反腐     
法治反腐,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范围、方式、手段、条件与程序,为公权力执掌者创设公开、透明和保障公正、公平的运作机制,以达成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从而逐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在法治反腐中,程序反腐是最重要的,具有最大的优势,加强程序法制是反腐的上上策。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修改《行政诉讼法》扩大人民法院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和完善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审核和公开制度、启动人大的质询监督制度以及加强和规范平面媒体和网络对腐败现象、腐败官员、腐败行为的监督是当前反腐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中国目前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结合其快捷、便利等先天优势,网络反腐成为一种新兴的反腐模式.本文从网络反腐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其产生、现状以及当前这种模式所遇到的种种困境,面对前方荆棘,完善相关法律规制势在必行.故在本文最后,笔者为完善网络反腐,分别从法律意识、法律制度、举报人保护制度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法律思考,以期将网络反腐法制化、制度化,增强其反腐效果,对国家高速发展中的“腐败蛀虫”起到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1年的国际政治形势风云激荡,地区冲突不断升级。而国际社会的反腐形势也是空前突出,少数国家的腐败甚至影响到了政权的稳定。各国也更加注重反腐长效机制的建设.更加注重国家间治腐的交流、共享与协作,对一些腐败顽症.不断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腐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反腐成效显著。仅去年就有6名省部级高官因腐败被判处刑罚。但是,腐败问题仍是人们当前关注的焦点之一。现在,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反腐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仍然是繁重的。这表现在:犯罪人职务越来越高;腐败数额巨大, 令人瞠目结舌;以监督他人为己任、专事反腐的官员不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深圳市紧紧抓住制度审查这一环节,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有力地推动了预防腐败工作的开展。通过制度审查占领反腐倡廉的制高点。早在2000年5月,深圳市就提出“建立和完善反腐保廉预防体系”的构想,研究制定了《深圳市反腐保廉预防体系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