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领导干部确立时代化思维方式十分必要:这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内在要求,是驾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一环,是克服各种不良作风的必备条件。领导干部的时代化思维方式具有立体的三重结构特征:首先是鲜明的价值取向层面,其次是科学的认识水平层面,再次是突出的实践品格层面。领导干部要通过各种途径确立时代化思维方式:努力学习理论,注重完善主观,全面汲取经验,勇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增强工作本领的行动指南。调查研究是制定决策、落实政策、推动主题教育的基本功。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问题导向原则、群众路线原则,这些原则是领导干部戒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基本法则。增强哲学思维、注重虚实结合、贯彻求真务实、坚持与时俱进是领导干部提高调研实效的科学策略。先调研后决策制度、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及联系点制度为调查研究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提供了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成见和直觉会导致人们进行错误决策。如果能认清这些思维模式,或可避免踏入思维定式的陷阱。锚定偏见:人很容易过于依赖其所接触的最初一部分信息。譬如在谈工资的过程中,最先提出工资金融方案者会令听者感觉各种合理。可及性直觉:人容易高估其所能够获得的信息的重要性。所以一些人可能会对吸烟有害健康提出异议,因为他们认识的某人一天抽三包烟照样活到了100岁。从众效应:信的人越多,人  相似文献   

4.
论直觉的非逻辑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它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直觉的含义是什么 ?它与其它思维形式有什么不同 ?学术界看法颇不一致。通过揭示直觉非逻辑性、直觉与逻辑的互补关系以及直觉非理性的根本区别,对于深入揭示直觉的本质特征,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简论直觉     
一、直觉的定义。直觉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1、直觉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感性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2、直觉是一种不自觉的思维,但它却是长期自觉思维的结果。3、直觉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即它的产生是不可预料的、突然爆发的。4、直觉是非逻辑的,它不象归纳和演绎那样,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5、直觉的产物,还需要加工和整理,才能变成科学的东西。二、直觉产生的条件。直觉来无踪、去无影,好象是一个不可捉摸的“神物”,但只要认  相似文献   

6.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在全社会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对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内涵要在与法律人的法律思维的比较中把握,并确立法治思维的主导思维、基本思维地位。建立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法治思维能力考核评价机制和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生成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作用的需要。当前,逆法治型思维及领导方式如"特权意识"和行为、"法律只是手段"、"权大于法"等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依然根深蒂固。因此,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倒逼机制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徐水群郑煦林一思维和视野是领导干部素养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领导干部的思维是指领导干部思考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作为工具,它是中性的。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并下结论,可以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问题可以得出不尽...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针对领导干部在法治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对策:一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二是将"法制状况"引入领导干部考核和选拔中;三是加强法制文化建设;四是加强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直觉,而且用直觉去判断或领悟各种事物。我们每当决定一件重大事情的时候,也几乎没有一件是能离开直觉的。既便是最后的重大决策是经过一系列科学决策程序而得出的结论,也是在分析论证过程中并非全部是靠理性的东西,也要靠人的直觉的参与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的数字能力是领导干部在数字化环境下完成工作任务、提升工作绩效的关键能力,该能力是在公民数字素养技能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职业能力,但其结构、要求又不同于一般的公民数字素养技能。随着经济、社会和政府数字化转型,领导干部数字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内涵、内容不清晰,不仅领导干部个人难以识别、评估自己的数字能力,组织部门在考察、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数字能力上也缺乏科学的参照标准。基于欧盟公民数字能力框架(DigComp)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数字素养技能参考框架(DLGF)构建的领导干部数字能力体系框架,将领导干部的数字能力分为数字思维、数字决策、数字执行、数字创造、数字安全、数字伦理6个能力域和23个具体能力,旨在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了解、识别、评估自己的数字能力,并为相关部门考察、考核和培训领导干部数字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直觉,而且用直觉去判断或领悟各种事物。我们每当决定一件重大事情的时候,也几乎没有一件是能离开直觉的。既便是最后的重大决策是经过一系列科学决策程序而得出的结沦,也是在分析论证过程中并非全部是靠理性的东西,也要靠人的直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发展不仅需要相关技术和制度变革,更需要领导决策思维、决策行为和决策方式的变革,以进一步提升领导决策水平。领导决策思维变革,具体表现为领导者应具有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多极思维、结构思维、创新思维等;领导决策行为和决策方式变革,主要体现为应实现由集权型决策向民主型决策转变,由非确定型决策向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转变,由单一决策模式向综合决策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用法治思维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法治带动,作为法治建构的一种路径,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转变思维方式,即由非法治思维尤其是人治思维转化为法治思维。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的前提是要充分认识到法治思维作为科学的理论思维对实践的价值。下面从国际视野、历史维度和现实要求三个维度来认识法治思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科学决策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决策思维方法。决策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运用不同的决策思维方法。现代决策体制中的群体决策活动需要运用特殊的思维方法组合来做出科学的决策。科学决策活动对决策主体的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决策主体只有在实践中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 ,坚持不懈 ,才能改进和提高决策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直觉作为人类思维最普遍的精神现象,历来为诸多学科所关注,并在哲学、物理、数学和审美领域出现众多直觉主义.但是人们对这一古老课题的研究却一直见解不一,众说纷纭,足见其研究道路的曲折和艰辛.对此应从现代思维科学角度,对有关直觉发生的本质及其发生路线图、直觉与灵感的异同作深入探索.直觉的发生与经验密不可分,以显意识制导下收集到的丰厚的实践经验沉积并以短时或长时记忆存贮在大脑中,成为潜经验,这种潜经验偶遇客观信息的诱发,在潜意识的助推下与客观事件(现象)相匹配、契合成功,便成直觉.直觉与灵感既联系密切又相互区别,直觉主要是在显意识制导下进行的,辅助以潜意识;而灵感主要是酝酿在潜意识中.  相似文献   

17.
正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内涵法治是我们国家已经确立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思维是指按照法治的原则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观念,是与人治思维、特权思维等相对而言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要用法律观念来行使权力。"领导干部在行使公权力时,应不断审视其行为目的的合法性、权限合法性、内容合法性、手段合法性,以及程序合法性"。法治  相似文献   

18.
1、领导干部要打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维定势 ,解决好思维的全局性问题领导者要打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维定势 ,解决好思维的全局性问题 ,必须注意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全方位收集和占有各方面的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站在全局思考问题。2、领导干部要打破“只管种好自己责任田”的思维定势 ,解决好思维的中心线问题领导者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称职的领导干部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承担起领导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 ,必须打破“只管种好自己责任田”的思维定势 ,解决好思维的中心线问题 ,不管自己在哪个岗…  相似文献   

19.
过去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与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思维缺损、位子票子诱惑有关,而只有政府职能归位,官员职责到位,政绩观才不会错位;只有建立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实绩考核机制、官员任职的长效问责和追究机制,才能避免短期行为;只有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建立健全政府科学决策机制,才能避免行政和决策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20.
张笑夷 《学理论》2010,(18):75-76
决策是管理活动中的核心环节,决策者在管理活动中经常面对复杂的信息和环境以及不确定性等状况,不能够简单地使用以前的准则和程序来解决这类问题,应该发挥需要、情感、意志、无意识、灵感、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在决策活动中积极的引导作用、创造作用和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