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英团 《党课》2012,(20):68-69
《庄子·秋水》记载这样一则寓言,说有一个燕国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特别好看,就去那里学习,由于他只知一味地模仿,结果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反而连自己是怎么走路的也忘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家。  相似文献   

2.
“邯郸学步”语出《庄子·秋水》,说的是一个燕国青年到邯郸学习赵国人走路,结果不但没有学成,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一路爬着回来。作者讲出这个故事意在表明:庄子思想高深莫测、玄妙之极,公孙龙辈想探讨庄子学说,是“用管窥天”、“用锥指地”,无异于“邯郸学步”,是无法企及的。后世一般用这个典故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从此这位学步者也历来被作为一名反面教员,受到人们的训诫和贬斥。但是,事情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我却认为这位青年的所受的指摘是很有些不公平的。试想,邯郸人走路很美,这位燕国青年想加以学习,这种美  相似文献   

3.
少年智劝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7,(12):44-44
战国时期,秦国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为此他安排秦人张唐到燕国做相国,以联合燕国来一起攻打赵国,但张唐对到燕国任相却连连推辞。一位少年家臣甘罗对吕不韦说:“臣有办法让他去。”  相似文献   

4.
门学文 《前线》2013,(10):91-91
燕昭王是战国时燕国国君。史载,昭王姓姬,燕王哙之子,蓟丘人。战国时蓟丘在今石景山地区,所以昭王堪称石景山地区最早的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一上金门岛.部署骚扰我沿海地区 1952年1月,蒋介石题写“毋忘在莒”4个字,让人刻在金门太武山的悬崖上。“毋忘在莒”出自战国后期的一个典故。当时,燕国联合秦、楚、赵、魏、韩共同攻打齐国。燕、赵、秦等6国之兵长驱直入,很快攻占了齐国的国都临淄,齐王被迫退至莒(今山东莒县)。但齐国以莒为反攻基地,经过5年的生聚和努力,终于打败燕国,收复  相似文献   

6.
顺势化人     
曹俊杰 《廉政瞭望》2012,(13):47-47
有一年,燕国入侵齐国。田单挺身而出,率领齐国人在即墨城大破燕军,一举收复失地。击退燕军后.齐国人都怀疑田单会自立为王.结果最后,还是由襄王即位,田单出任丞相。  相似文献   

7.
阳生 《唯实》2003,(4):96-96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楚国都城郢地有一个人 ,在晚上给燕国宰相写信 ,因嫌烛光不亮 ,要求拿烛的人举高一点而说了一声“举烛” ,说着也就错写上了“举烛”两个字。燕国宰相接到信 ,作了这样的理解 :“‘举烛’就是崇尚光明 ;崇尚光明 ,就是要选拔贤能的人而任用他们。”于是 ,把这个意思告诉了燕王。燕王听了非常喜欢 ,国家也因此而治理好了。讲完了这个故事 ,韩非评论说 :“国家虽然得到了治理 ,但这种理解并不是信的原意。”从此 ,“郢书燕说”就成了曲解原意、穿凿附会的代称。晚清小说《冷眼观》(王濬卿著 ,1 90 7…  相似文献   

8.
李广李广将军是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祖先叫李信,秦朝时担任过将军,就是追获得燕国太子丹的那个人。李广为人做官很廉洁,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吃喝都跟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中做了四十多年两千石俸禄的官,但家里却没有多余的财物,终其一生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李广带兵,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由80岁高龄的丰台区委老干部局离休干部卢秀彬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燕太子丹》一书,出版发行。燕太子丹,战国末年燕王喜的太子。因患秦军逼境,公元前227年,派荆轲入秦刺秦王不中。次年秦军攻破燕国,他逃奔辽东,被燕王喜斩首献给秦国。本书以燕太子丹坎坷悲惨的一生为线索,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着力描写其在燕国危  相似文献   

10.
肖山 《世纪桥》2011,(9):149-150
竞技体育是人体体能,技巧意识的较量,尤其在羽毛球比赛中显得更为重要。羽毛球运动具有反应快、移动速度快、动作速度快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羽毛球运动中需要良好的基本技术作保障,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出色地发挥水平,而步法是这项运动中重要的专门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羽毛球步法移动特点及在羽毛球比赛中步法调整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此同时本文还对如何提高步法技术进行了详解,并指出步法在羽毛球比赛中至关重要,而步法快又离不开全面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娴熟的基本技术等条件。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羽毛球爱好者提高羽毛球比赛中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1.
政绩,即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因为它与干部的升迁荣辱紧密相连。其实,细究起来,这也是“古以有之”,不绝史册。“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战国策·燕策》)这就是讲的政绩。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  相似文献   

12.
战国后期,燕国被齐国所败,燕王哙被杀,导致国中大乱,国力渐弱。燕昭王继位后,一心想报国仇,却又苦于找不到贤才。于是,他向郭隗先生请教求贤的方法。郭隗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位国君,想用1000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可3年过去,还是没有买到。有个仆从主动请缨去买马,花了3个月,找到一匹死了的千里马。仆从用500两黄金,买下了这匹死马。国君闻听后大怒:“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何用?”仆从说:“死马尚且要500两黄金,何况活马呢?”果然,一年内招来了3匹千里马。郭隗接着说:“大王若要求贤,就先从我开始吧。”燕昭王大喜,为郭隗修建房舍,拜他为师,并在易山筑了一座“黄金台”,里面堆满了金子,专门用来招纳各方贤才。没有多久,许多有才能的人便纷纷来到燕国。28年间,在众多贤才的辅佐下,燕国由弱变强,于是,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一举灭了齐国。  相似文献   

13.
贤士助相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9,(6):54-54
田单是战国时齐襄王的宰相。田单在燕国攻齐时率众抗敌,保卫了国土,使险些丧命的齐哀公转危为安。战事平息后,田单勤勉治国,举贤任能,救贫扶危,深得百姓拥戴。  相似文献   

14.
尊虎获龙     
夏爱华 《求贤》2011,(10):53-53
燕昭王是战国时期雄才大略的君王.他招贤纳士的风范,名垂青史。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在与齐国的争战中战死,昭王继位时国政是一个烂摊子.尽管他雄心勃勃,想振兴燕国,报父之仇,但国力衰微,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5.
顺势化人     
有一年,燕国入侵齐国,田单挺身而出,率领齐国人在即墨城大破燕军,一举收复失地。击退燕军后,齐国人都怀疑田单会自立为王,结果最后,还是由襄王即位,田单出任丞相。有一天,田单乘船渡越富水,刚好有一个老人也在过河。由于天气寒冷,老人过河后,竟然冻得不能走路,倒在岸边瑟瑟发抖。田单吩咐随从们送衣物给老人穿。当时,并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便脱下自己的皮裘,给老人披上。齐襄王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担忧。有一天,他自言自语:"以田  相似文献   

16.
赵玉平 《廉政瞭望》2012,(20):31-31
齐国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在齐国处于危难时走上历史舞台的。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击齐国的阿、甄之地,而燕国入侵河上,齐军吃了败仗。危急时刻,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司马穰苴。景公召见了穰苴,决定任命他为将军,带兵迎击燕、晋的军队。  相似文献   

17.
郑振远 《前线》2009,(12):57-58
我国古代有皋陶造狱的传说,也有“三王始有狱,夏曰夏台,殷曰牖里,周曰囹圄”之说?《尔雅》解释“狱”谓之圜土,筑其表端,其形圆也。北京地区最早的监狱.可以追溯到战国后期的燕国,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  相似文献   

18.
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治建设的主题,各地在农村民主建设中产生了不同的模式,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将依法治区工作与农村民主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在全区推广"民主法治村"建设,其中民主决策的"五步法"和民主监督的制度,是民主管理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完善"五步法"工作制度,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孟祥文  田志伟 《实践》2011,(6):30-30
近日,科右前旗白音乌拉嘎查的群众正在热议嘎查党支部办的一件大好事——苏鲁克羊提成的收取。这一办法解决了困扰嘎查11年的大难题,实现了嘎查、牧民双受益。这一成果还得归功于2010年全盟推行的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五步法"。重要不重要,群众来投票;能办不能办,群众说了算。白音乌拉嘎查党支部以推行民主决策"五步法"为契机,  相似文献   

20.
文隽 《前线》2009,(12):54-56
说起闻名中外的中关村,可谓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地属燕国,汉时属渔阳郡,唐代属顺洲,明初改为中关村县。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只是一个小村庄,寂寂无闻;到了上世纪50年代,风云际会,这里被打造成为实现“强国之梦”的科学城;改革开放以后,中关村又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