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我们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性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上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在纪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  相似文献   

3.
坚持战斗赢得胜利(连载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梅日新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我们热烈庆祝这伟大的胜利!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抗日战争是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相似文献   

4.
<正>主题:以史为鉴守望和平70年前,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今天,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来铭记这段历史,准确了解和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深刻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5年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中国军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基本遵循、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制胜法宝等四个方面深入全面地阐述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牺牲奋斗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共同谱写的辉煌篇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北京观察》2011,(9):2-3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纪念日。这天上午,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为主题的北京第二十五届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总部基地杯”比赛,在打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地点——卢沟桥畔举行,3000多名来自本市和兄弟省市的长跑爱好者以越野跑的形式共同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2014新法     
《人民公安》2014,(24):22-25
<正>1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014年2月27日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为了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英烈和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侵略者宣告无条件投降。九月二日,日本政府的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九月三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在这一天庆祝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场反侵略  相似文献   

10.
媒体搜索     
<正>立法我国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据中新网2月27日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相似文献   

11.
国内要闻     
<正>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历史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月7日,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他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相似文献   

13.
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基本史实研究的史观、史论和方法等原则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 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  相似文献   

14.
贵刊第10期《为了和平》一组文章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为主题,报道了相关的人和事,读后受益匪浅。 2014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9月3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此举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纪念抗战活动,外界认为这是中国对外的宣言书,宣示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大国,不会忘记历史,也不容许他人无端挑衅。  相似文献   

15.
汪太贤  陈建平 《岭南学刊》2011,(3):54-58,68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面临亡种亡国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果断地提出了民主救国的主张,认为只有实现民主,中国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要实现民主,就要坚持平等与协商的民主精神。为了推动民主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带头实行"三三制",将民主落到实处。同时认为民主不是等来的,是人民通过斗争得来的。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民主不但是中国人民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中国人民当时战胜日寇的法宝。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倡议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高举爱国、民主旗帜,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各民主党派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7.
倪健捷克 《统一论坛》2005,(5):32-32,33
1945年8月15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同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了远比自己强大的日本侵略军,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伟大奇迹。一洗中华民族百年耻辱,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提高,民族精神空前高昂,被割让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宝岛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败走向振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共御外侮的胜利,是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台湾光复60周年,就是要弘扬中国人民在八年抗战中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中华民族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具有重大重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奠定了初步基础,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逐渐走向成熟并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向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  相似文献   

19.
《北京观察》2015,(9):62-65
<正>8月4日上午,"铭记历史振兴中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开展仪式在全国政协礼堂三楼大厅举行。此次书画展由中国政协杂志社组织举办,是全国政协办公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其目的是纪念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现70年前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壮烈篇章,讴歌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不屈精神,抒发中华民族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景和开创未来的时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