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建立的三抗体夹心法Dot-ELISA检测犬瘟热病毒(CDV)抗原,其抗原最低检出量为1.15μg/mL(0.57625ng/点),经与常规ELISA对104份自然感染犬的血液白细胞样本,60份眼结膜分泌物样本,73份脾、肝、淋巴结等脏器样本进行检测,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92.31%、66.67%、83.56%和90.72%、63.29%、81.86%;两种方法检出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3.54%(198/237)和80.17%(190/237),总阳性符合率为95.96%,表明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92,P<0.01).Dot-ELISA和AGID对样本检测总阳性符合率为24.89%,呈差异极显著(X2=340.89,P<0.01).经电子显微镜观察验证比较,三抗体夹心法Dot-ELISA检测的可信度为94.74%.  相似文献   

2.
马泰勒虫不同PCR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马泰勒虫PCR检测方法,用Bec-UF2、Equi-R;EMA-1F、EMA-1R两对引物对56份马血液样本中马泰勒虫的核蛋白体基因和表面蛋白基因进行了常规PCR方法检测,用EMA-5、EMA-6;EMA-7、EMA-8两对引物对56份马血液样本中马泰勒虫的表面蛋白基因进行了PCR和套式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以Bec-UF2、Equi-R为引物的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7.1%(32/56),以EMA-5、EMA-6;EMA-7、EMA-8为引物的套式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1.8%(29/56),以EMA-1F、EMA-1R为引物的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17.9%(10/56)。结果表明,以Bec-UF2、Equi-R为引物的常规PCR方法为检测马泰勒虫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快速检测犬瘟热病毒的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中犬瘟热病毒核衣壳蛋白(N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特异性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犬瘟热病毒最低检出量为80copies/μL,是常规RT-PCR的100倍;与其他犬类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组内、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收集的6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64.2%,而常规RT-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4.8%。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为犬瘟热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检测犬新孢子虫更为特异、敏感的PCR方法,分别以MAG1、SAG1和Nc5为靶基因进行PCR检测,并从敏感性、特异性和临床样本检出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Nc5为靶基因的PCR方法敏感性最高,最小检测DNA量为17.8fg/μL;以MAG1为靶基因的PCR方法敏感性最低,最小检测DNA量为17.8pg/μL;而以SAG1为靶基因的PCR方法的最低检测量为178fg/μL;3种靶基因引物均扩增不出刚地弓形虫、牛瑟氏泰勒虫、猪附红细胞体等基因片段,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28份已攻犬新孢子虫标准株的BALB/c小鼠组织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以Nc5基因设计的引物检出率最高,为75.0%(21/28),明显高于SAG1基因的67.9%(19/28)和MAG1基因的53.6%(15/28)。本试验为新孢子虫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更为敏感、特异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将纯化猪囊虫、旋毛虫、弓形虫抗原分别定点包被于直径为5mm的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上,制成三虫组联快诊膜;自猪耳尖采取全血10μl作为Dot-ELISA检测样品,2小时内同时检测3种寄生虫病。以猪囊虫、弓形虫抗体阳性血清各90份、旋毛虫阳性血清26份进行检测,只在其相应位点呈阳性结果,无交叉反应;对720头份商品猪血清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是:猪囊虫4.3%(31/720),旋毛虫0.14%(1/720)、弓形虫抗体阳性46.7%(336/720),与当地检出率平行:用350头商品猪的微量全血和其相应微量血清进行检测对比,结果猪囊虫阳性检出率,微量全血法为4.3%(15/350),微量血清法为4.6%(16/350),弓形虫抗体阳性检出率,微量全血法为45.7%(160/350),微量血清法为47.1%(165/350),经X~2检验,两种样品检测结果相差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应用Dot ELISA法对西宁市某屠宰点 71份牛胴体淋巴结进行了沙门菌检测 ,同时与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比较。结果 ,在 71份牛胴体样本中 ,用Dot ELISA法检出沙门菌阳性 33份 ,阳性率为 4 6 .4 8% (33/71) ;而用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检出沙门菌阳性 31份 ,阳性率为 4 3.6 6 %(31/71) ;2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 81.82 % ,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7.
羊口疮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羊口疮病毒(ORFV)序列(Gu320351),针对OrfV的B2L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4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Orf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并进行了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OrfV阳性样品扩增产物的电泳呈特征性梯状条带,而绵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口蹄疫病毒、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山羊痘病毒及健康山羊皮肤的扩增产物电泳后均无扩增条带。建立的LAMP方法对OrfV的最低检出量为5.3fg,比常规PCR方法高1 000倍。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6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OrfV阳性检出率为83.33%(5/6),与常规PCR的符合率为100%。本试验为羊口疮病例的临床诊断和Orf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BE-91菌株木聚糖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纯化的木聚糖酶免疫SPF小白鼠,收集血清样品,以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样品中的IgG水平、IFN-γ和IL-4含量,利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试验组IgG水平与阴性组、空白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空白组与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IFN-γ含量与阴性组、空白组和阳性组有极显著差异,阳性组与阴性组、空白组有极显著差异,空白组与阴性组无显著差异;试验组IL-4含量与阳性组无显著差异,与阴性组、空白组有极显著差异,空白组与阴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证明,BE-91菌株分泌的木聚糖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能刺激机体启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我国15个城市的共621份新鲜赛马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显示:208份样品呈肠道寄生虫虫卵/卵囊阳性,总感染率为33.49%。检出5种肠道寄生虫:以圆线虫为主要感染种类,感染率为29.79%;马副蛔虫的感染率次之,为4.83%;球虫、隐孢子虫和裸头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81%、0.32%和0.32%。不同采样地点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结果表明,应加强赛马肠道寄生虫监测工作,合理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犬腺病毒1型对犬北极狐和银狐的致病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本实验室保存的狐源犬腺病毒1型(CAdV-1)对犬、北极狐和银狐的致病性,以犬、北极狐和银狐为实验动物,建立3组CAdV-1 F1301株的感染模型。攻毒后监测各组动物的临床症状,并计算CAdV-1对这3种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_(50)),收集感染致死动物的脏器组织,采用病理组织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比较CAdV-1对犬、北极狐和银狐的致病性。结果显示,3组实验动物均出现神经症状,CAdV-1对犬、北极狐和银狐的LD50分别为106.5T CID50、105.5TCID50和103.0TCID50。病理组织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显示,3组动物的肝均出现较严重的病理损伤,且均呈CAdV-1强阳性,银狐的脾、北极狐的肺和脾均呈CAdV-1阳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3组动物肝中均检测到高拷贝数的病毒DNA,其中银狐肝中的病毒DNA载量高达10~(8.83)copies/g,显著高于北极狐(P0.05)和犬(P0.01),银狐脑组织中的病毒DNA载量也显著高于北极狐(P0.01)和犬(P0.01)。结果表明针对CAdV-1,银狐的易感性大于北极狐,北极狐的易感性大于犬;CAdV-1对3组动物的主要靶器官为肝,银狐的脾和脑以及北极狐的脾和肺也为CAdV-1感染的重要靶器官。本研究为CAdV-1的病理学诊断和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州地区犬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采自犬养殖场、郑州郊区宠物市场、实验动物房、宠物医院以及郑州郊县农村的30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用幼犬和SCID小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8/309);犬养殖场、郑州郊县农村和实验动物房犬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56%(1/179)、10.53%(2/19)、16.67%(5/30),而宠物市场、宠物医院的被调查犬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有6份来自1~3月龄的幼犬,表明幼犬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犬源隐孢子虫不感染SCID小鼠和2月龄非免疫抑制幼犬,但能感染免疫抑制幼犬。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的结果显示,犬源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幼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根据卵囊形态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将从犬分离的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犬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2.
新疆部分地区动物西尼罗病毒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动物西尼罗病毒(WNV)的流行状况,采用一步法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对采自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以及巴音布鲁克草原的200份马血样、100份驴血样和100份犬血样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WNV包膜蛋白(E)基因片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被检血样中未发现WNV E基因片段,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我国新疆部分地区的动物中存在WNV感染。提示,近期内该地区出现WNV流行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西家犬狂犬病病毒的感染状况 ,采用RT PCR方法对广西 13个市、地区的家犬携带狂犬病病毒情况进行了检测 ,结果阳性检出率达 6 .6 9% (19/ 2 84 ) ,证明广西家犬存在一定程度的带毒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中的流行情况,根据HPI结构基因irp2和fyuA参考序列设计了引物,用PCR方法和斑点杂交法对从江苏等地分离的APEC基因组进行了扩增和检测,并对E.coliNTJC040406菌株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16株APEC中有44.9%的菌株携带有HPI,序列分析表明相关基因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以上。提示HPI在APEC中广泛存在,经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菌株是否携带HPI与O78等特定血清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989年,华东两警犬场爆发冠状病毒病,共发病158条,死亡85条,发病率为27%(158/589)。其中1~5月龄幼犬的发病率高达88.5%(130/152),致死率为65.4%(85/130),发病与年龄有关,以断奶幼犬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而与性别、品种、季节的关系不明显。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突变及体质差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省 10个奶牛场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并按大致 10 %的采样率采集了 10 87头乳牛的新鲜粪便 ,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 ,其中检出卵囊的阳性牛 92头 ,阳性率为 8.4 6 % ;有 7个场检出隐孢子虫卵囊 ,场阳性率为 70 %。这 7个奶牛场的卵囊阳性检出率分别是 10 .0 0 %、7.19%、6 .6 7%、9.80 %、6 .72 %、12 .76 %和 6 .72 %。调查发现 ,乳牛隐孢子虫的阳性率和感染强度与乳牛年龄呈负相关关系 ,而且可能与气候有关 ;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鉴定为鼠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muris)。  相似文献   

17.
延边地区牛瑟氏泰勒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吉林省延边地区牛瑟氏泰勒虫病的流行情况,分别采用血涂片染色镜检法和PCR方法对采自延边地区的206份牛血液样本进行了牛瑟氏泰勒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PCR检测的阳性率为62.6%,显著高于血涂片染色镜检法检测的阳性率(17.5%)。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PCR检测的206份血液样本进行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品种及饲养方式的比较;结果,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品种之间瑟氏泰勒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年龄阶段之间和不同饲养方式之间牛瑟氏泰勒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吉林省延边地区是牛瑟氏泰勒虫病的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18.
对宁夏区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发病区和非发病区(黄河灌区、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的3个不同气候类型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不同与吸血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发病区、黄河灌区、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六盘山阴湿地区)猪的感染率分别为100%、71.67%、36.67%和51.57%。发病区与非发病区差异极显著(P<0.01);发病区、黄河灌区在昆虫活动季节与昆虫越冬季节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昆虫活动季节与昆虫越冬季节的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药敏试验和临床治疗试验证明,庆大霉素、长效土霉素、强力霉素、地霉素、贝尼儿、青蒿素、磷酸伯胺喹啉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皆有效,尤以磷酸伯胺喹啉、青蒿素和强力霉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狂犬病流行态势及其防控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狂犬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狂犬病在我国的流行态势几方面论述了狂犬病的防控策略及研究进展,并针对其流行现状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加强狂犬病的监测、加强犬类管理、实施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措施等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3株犬瘟热病毒(CDV)分离株的N、H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N蛋白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CDV分离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2.5%~99.9%,获得的H蛋白基因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CDV分离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81.7%~100%。由N蛋白基因和H蛋白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可知,这3株CDV流行株均处于野毒株的分支上,在N蛋白基因的遗传进化树上,CDV流行株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而在H蛋白基因的遗传进化树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CDV分离株之间虽有一定的地域联系,但与N蛋白基因相比,其地域性联系并不明显。说明这3株CDV流行株为野毒株,H蛋白基因的变异水平明显高于N蛋白基因,而N蛋白基因更能显示毒株与地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