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静 《法制博览》2013,(1):223+210
《盟水斋存牍》是颜俊彦在广州任推官时根据其司法审判的案例所汇编,它是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点校出版,其证据类型主要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勘丈、鉴定结论、当事人陈述等。不同民事案件中证据的证明力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民事诉讼中,测谎可以为法官认定当事人陈述和证人证言两个言词证据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测谎能为我们的民事诉讼,提供一种新的证据检查手段,而且,这样的检查手段是建立在法医,心理学和信息科学的雄厚基础上,可以尽可能的排除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为法庭提供最可信赖鉴定检验结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民事案件中法官泄露当事人隐私问题,分别从心理学以及法律法规等视角分析,承办法官应尊重案件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依法保护当事人的隐私。鉴于法官泄露案件当事人隐私屡见不鲜的现状,提出相应的防范化解对策与建议:法院加强对法官进行有关保护案件当事人隐私的教育培训;法官放低姿态,树立依法保护案件当事人隐私的意识;法院应依法严肃处理泄露案件当事人隐私的法官;发现个人隐私被泄露,当事人应及时联系案件承办法官止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性侵留守儿童的案件时有发生,此类案例往往具有客观证据少、主观证据多、证据形式单一、取证困难等特征。受害儿童的陈述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具有辨识能力与言词能力的儿童之陈述应当具有证据能力与证明力。国内外一般均认可受害儿童陈述的证明力,且采取相对宽松的认定规则。为切实提高受害留守儿童陈述的证明力,应当改进对受害儿童陈述收集程序,遵循"避免二次伤害"和"一次性取证"规则;构建科学可行的受害儿童陈述证明力的审查与认定标准,采取相对宽松的印证规则。此外,还应加强对间接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认定,从而对受害儿童陈述的证明力予以补强。  相似文献   

5.
陈统奎 《南风窗》2008,(23):61-63
翟建坚持就案论案,就事论事,全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当事人切身和切实的利益,一切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围绕犯罪构成和证据问题展开。而北京律师同行则希望走另一条道路,即淡化当事人利益,将法庭作为舞台,表达超乎个案之上的主张和诉求,期冀通过杨佳案推动中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6.
李雪莉 《法制博览》2015,(4):202+200-201
开庭陈述(opening statements),又称开头陈述或开庭声明,是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下审判程序中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开庭陈述制度的理论基础、具体内容、特点、限制及其与英国、日本开庭陈述制度的异同,分析认为目前在我国确立开庭陈述制度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李娟 《法制博览》2014,(2):217+216
在民事诉讼的过程中,当事人的确定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当事人明确的基础上,才能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同时,有助于纠纷的解决和最终确定既判力的效力。根据国内外法律界对诉讼当事人制度的研究,这一制度还是存在着许多疑点之处,如何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张宗彦 《法制博览》2023,(26):166-168
电子数据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之一,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正越发受到重视,在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常作为关键证据出现。本文从电子数据的定义和范围出发,分析了电子数据的主要特征,对其证据资格和证明力判断作了初步探讨,列举了在当前司法实践中电子数据收集使用和审查认定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民事诉讼司法实践的工作效率和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律师逐渐为更多人所熟悉,律师代理在民事诉讼中也越来越常见。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后,律师成为当事人的的代理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指导其如何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文以民事诉讼中的律师为出发点,初探律师代理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证据保全是一项保护特定案件当事人证据收集权和证据提出权的核心诉讼制度,关系到当事人程序权利和实体权益的实现。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保全制度作了很大的修改。下面笔者就此次新《民事诉讼法》浅谈对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