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借助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组织和动员,网络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公安机关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正确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尽快建立健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切实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同时要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严茂丰 《公安研究》2014,(4):31-36,83
近年来,因社会不公、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等社会转型期问题的存在,我国群体性事件一直处于高发态势,并对政治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自然而然地与群体性事件结合在一起,并对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发展和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和发展的今天,如何依法、科学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维护稳定部门不得不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影响相比,无论是在法律、政策层面,还是认识层面,公安机关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均缺乏充分的准备。针对当前公安机关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依法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加强处置工作的依法性和科学性,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社会燃烧理论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互联网作为载体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社会燃烧理论及其用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的适用性;详述了社会燃烧理论与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要素:社会矛盾是燃烧物质,网络助燃剂系行为动员和情绪动员所起的作用,社会点火温度是刺激性事件;论述了网络助燃剂对刺激性事件和社会矛盾的集合器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的涌现,网络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然而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阻碍着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深入研究。文章在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词语的褒贬性之后,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客体、行为方式及政府的规制性方面加以考量,提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是网民就具有不确定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在网络环境中发表看法、交换意见、集聚思想并需要政府予以规制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问题普遍存在,民众的问题在现实社会得不到解决,便依托于网络这个匿名的平台进行诉求,由此,网络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参与者进行深入分析,可知他们的构成成分复杂,心理问题因素集中,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以利于进行预防和疏导。  相似文献   

6.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以及心理特征,认为妥善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重在预防,建立健全网络群体事件防范措施,主动介入,澄清事实真相,化解矛盾,将网络群体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7.
徐玉 《人民论坛》2011,(9):174-175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以及心理特征,认为妥善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重在预防,建立健全网络群体事件防范措施,主动介入,澄清事实真相,化解矛盾,将网络群体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8.
陈文彪 《前沿》2012,(12):116-117
在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当今社会,近年来发生在互联网内外的群体性事件出现了交织放大的趋势,对社会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在虚拟社会里,网民可以放弃现实生活中的顾虑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可使某地的某件事形成聚集评论,从而上升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而公安网监警察网络监督力量则受到现行体制、技术的限制,在处置网上群体事件时受很大的局限,增加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难度。本文就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公安机关提高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机制提出了建设思路,对于营造良好网络氛围、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菲菲 《传承》2012,(20):90-91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新的社会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际出发,结合法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我们在预防与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坚持法治的视野、法治的原则、法治的方式,将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0.
王万军  崔建良 《前沿》2012,(10):81-82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交流信息、传播舆情的重要渠道。近几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因素。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入手,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如何预防和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较大威胁,公安机关应研究把握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源及特征,有效遏制其发展态势。同时公安机关需通过分析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构成要素,尤其是对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即参与者进行剖析,并进一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更好地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不仅迅猛,而且其事件的影响度和被关注度已非常之大,远远超出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的把握与控制能力。因而,研究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以及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策略,对疏导舆情、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宁 《公安教育》2017,(7):33-36
计算机网络以其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孕育了一些社会问题。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中,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与发展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态势,即网络群体性事件日趋频繁。群体性事件是人们对某些具有社会性特征事件的统称,指的是具有某些共同利益的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形成有组织的集体上访、集会、游行、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等行为。  相似文献   

14.
岳璐 《求索》2012,(10):245-246
在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常态的中国社会,互联网不仅成为群体性事件中民众表达意见的主要"发声地"与"放大地",而且还成为部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地"与"引爆地",网络草根民意、网络意见领袖、传统媒介、政府等信源之间的互动、冲突与整合在群体性事件的形成、爆发、平息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考察网络民意在群体性事件传播中的表达机制与互动机制,从而呈现网络民意传播、影响群体性事件之图景,并揭示其背后的风险社会中公民政治沟通意涵。  相似文献   

15.
崔建良  朱进 《人民论坛》2012,(29):28-2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由网络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具有虚拟性和多元化等特征,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具有虚拟与现实交织、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等规律,需要从建立政务公开机制,保障网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等措施入手,构建全方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界定对于事件应对的重要意义,以及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应对过程中多方协调、共同参与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现状:治理虽有成效但仍存在问题,主要是治理观念淡薄、网络舆情管理能力弱、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不高、公众参与程度低、参与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的长效机制等。论述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以提升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水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以及其发生的深刻社会背景和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探讨了斯梅尔塞"加值理论"用于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适用性;并从六个方面讨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现实机制,包括结构性诱因的出现、结构性怨恨的积累、一般化信念的形成、触发性事件的发生、有效的动员和社会控制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网民群体得到极大扩充,网络现已成为广大网民发表意愿和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由于网络的自身独有的特点,使得一些网络舆论失真、虚假,因而被人利用,在现实社会里发生了一系列群体性事件。近年来,辽宁群体性事件呈逐步上升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网络规范化管理欠缺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文中仅对辽宁地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产生条件和应对机制进行分析和研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处理这类事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青年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制造者和推动者。青年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动因主要源自于社会正义感、诉求利益、宣泄情绪、获得认同和从众心理。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青年群体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心理需要,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呈现出轻信与质疑的矛盾性,网络表达带有随意性和非理性倾向,思想和行为易受暗示等心理特征。而关注负面信息的心理偏好、消极的刻板印象与心理归因、群体认同和群体极化、负面情绪感染、去个性化等,则是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化进程的重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而网络传媒的特性促使群体性事件中各种信息成陪地聚焦、发酵、放大、扩散甚而扭曲,并且成为利益诉求者情绪相互感染、发泄的渠道。目前针对网络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大多比较宏观,以整个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忽视了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的差异性,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