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家的资本是怎样得来的?中学《政治经济学常识》在《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一课里指出:“资本积累的真正来源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不是资本家“省吃俭用”的结果。然而学生并不满足于书上的结论,他们常常要寻根问底:难道所有资本家第一次投入资本主义生产的本钱都是剥削工人劳动得来的吗?这  相似文献   

2.
今年高考理工农医类第18题(文史财经类第20题)讲的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把英国石油公司等国有企业产权,让人们购买股票,并规定200股以上一律不卖,使股人分散,从而使大部分工人拥有股份……撒切尔夫人的口号是‘把工人都变成资本家’”。确实,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股票具有非凡的魔力,工人争相购买资本家所发行的股票,希望改变其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使自己成为握有“资本”的资本家,果真如此吗?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3.
(一) 一九八六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第五大题的第(3)小题是这样一道选择题(要求在下述三个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如都不正确,请将正确答案写在“D”的后面): 有人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钱的人都是资本家”。赞成者和反对者均有之,这些看法对不对?在你看来正确的回答应该是: (A)因为有钱的人之所以有钱,都是进行剥削的结果。资本家是剥削者,所以有钱的人都是资本家……() (B)资本首先表现为货币,拥有大量货币是成为资本家的前提。所以有钱的人都是资本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经济学常识》(上册)的教学中,有几处历来属于难攻的“堡垒”。诸如:为什么说在私有制的商品生产中,存在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为什么在私有制条件下,价格围绕价值经常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恰恰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为什么说资本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在于改进技术和劳动组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等等。这几个教学中的难点,其共同特点是:(1) 结论本身都是高度概括、极其抽象的理  相似文献   

5.
怎样看西方的“资本民主化”? 在西方国家中,现在有不少工人持有本公司的股票,成为“股东”之一。于是有些人就说,西方已经人人都是资本家,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已经实现了“资本民主化”,马克思的阶级观点早已过时。其实,这些国家中的工人阶级的地位并未因此而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6.
理论信息     
刘吉:私有并不注定就是十恶不赦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资本不再只是资本家所有,不再只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手段和代名词,历史已经展现了劳动者资本及其运用的问题。劳动者资本当然也是个人的、私有的,但它是与剥削者的资本性质完全不同的资本。公众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等等就是这种劳动者资本运用的一种有效形式。所以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柏春 《湖湘论坛》2004,17(3):72-72
在现实中,劳动者投入资本(资金)之后就得到了资本收入,比如股息、利息等等。那么,资本收入是如何产生的,是资本创造的,还是劳动创造的,资本收入是什么性质的收入?刘茂松、丁宁两位先生在《湖湘论坛》2 0 0 3年第5期发表《谈谈对现阶段我国资产性收入的看法》一文,认为我国现阶段的资本收入“具有剥削性质”。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现在提出几点商榷意见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刘、丁两位先生共同探讨。过去,在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得到资本收入的都是资本家。资本家的资本收入是不劳而获,是剥削收入。但是,庸俗经济学家却说资本也创造价值,资本收入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斯密在资本分类上存在三方面的错误,其错误的认识论原因是他的“粗浅的经验主义的方法”,这种方法使他在概念规定上陷入混乱。斯密在资本分类问题上的错误导致理论上对资本家利润来源的扭曲,实际生活中则认可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合理性,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最终遮蔽了社会历史的本来面目。马克思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切入进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资本的种类,不但建立了关于资本的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揭示了资本家的利润的真正来源,从而带来了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历史的双重革命。  相似文献   

9.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资本家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开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  相似文献   

10.
近期,有人在一本书的初稿中提出“‘巴语’与土家语有亲缘关系”,并以如下例子进行证明: (1)“土家族地区残存的巴语痕迹。在过去巴人居住地,留有不少‘巴’的烙印。长 阳巴东都傍‘巴山’筑城,施南府卫城南二里有‘巴公溪者,相传郡南有巴公家,昔有巴 国大栅王世葬于此,或呼为巴公山也’,现在,恩施地区仍有巴西坝、巴勇、巴息等地名。 湘鄂川边现在流行或残存的土家语中,亦有一定数量的‘巴’的成分。‘阿巴’(父亲)、‘卵  相似文献   

11.
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之一。所谓资本输出,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对国外进行的投资或贷款。帝国主义阶段,金融寡头通过对国内和国外极其残酷地剥削和掠夺,攫取了巨额的垄断利润,积累并掌握了大量的货币资本,需要新的更大的投资场所。但是,垄断资本残酷剥削的结果,使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从而国内市场容量日益相对狭窄。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大量的所谓“过剩资本”。资  相似文献   

12.
黄南山同志《鲁迅是这样评论〈水浒〉的吗?》对拙作《鲁迅是怎样评论〈水浒〉的?》提出商榷,我热忱欢迎并再谈一下己见。 第一,关于“鲁迅对‘强盗’有特定的理解,肯定了《水浒》有革命精神”的问题。黄文引鲁迅“有官之所谓‘匪’和民之所谓匪,有官之所谓‘民’和民之所谓民;有官以为‘匪’而其实是真的国民,有官以为‘民’而其实是衙役和马弁”的话,说明鲁迅并未否定“匪魂”,甚至还要“把‘匪魂’看作‘我辈的魂’。”但这番话的用意主要是提醒人们注意:“貌似‘民魂’  相似文献   

13.
新编《政治经济常识》(上册)中讲述了“社会主义工资与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区别”。讲清这个问题,对教育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很重要的,下面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所有制基础不同。一定的工资制度属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产品分配问题。资本主义工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工人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卖劳动力而受资本家的雇佣,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工人的劳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一些教师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复习中围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设计了有关的计算题。例如某市出版社出版的复习参考书中有如下的题目:甲、乙两厂资本家各雇佣工人100人,甲厂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把工人每天劳动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2小时,每个工人创造的新价值6元,付工资2元;乙厂则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效,工人每天仅劳动6小时,就创造新价值15元,付工资3元。问:①甲、乙两厂资本家各用什么方法来剥削工人?②两厂的剥削率各是多少?③哪个厂资本家的剥削量大,而手段又比较隐蔽?  相似文献   

15.
李秀娟 《前沿》2012,(14):37-3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是异化劳动的根源,批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主张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扬弃资本和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及社会公正.当前我国在非公经济中工人的劳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带来的.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限制资本对工人的剥削,降低劳动异化带来的风险,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如何界定国际私法中的弱者,是探讨国际私法弱者保护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本文持以下点:首先,国际私法中不宜采用“弱势群体”这一用。原因在于:第一,从语义上看,“群体”是指“持续直接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在特上表现为‘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的相互交’、‘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有一定的分工协’、‘有一致的行动能力’五方面。”[1](P190)但事实明,“社会弱势群体并未形成真正的群体,其内部能没有组织化”。[1](P191)第二,若构成群体必然有的要求,但在国际私法的某一法律关系中,数量对弱地位的存在无…  相似文献   

17.
钱是不是姓“资”的? 政治经济学上把钱叫货币,它是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连系着生产与消费。钱是为“我”所用的,钱在谁的手里就为谁服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所拥有的钱,是靠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得来的,这“钱”是剥削的象征,是为资本家服务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手里的钱是靠自己劳动创造得来的,这“钱”是劳动致富的光荣标志。这怎能说钱是姓“资”的呢!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国的经济政策混乱,到处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深怕人民群众手里有钱。“四人帮’极力鼓吹谁阶级斗争搞  相似文献   

18.
周懿 《传承》2007,(6):22-23,28
本文从《共产党宣言》中对私有制的相关论述入手,从经营资本的来源、日常运营资本所需的资金源头、社会阶层成分的三方面分析,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企业主与资本主义制度下以剥削为生的资本家显著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概括出对待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的“三要三不要”。  相似文献   

19.
如何评价“剥削”的问题目前有如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剥削的实质是无偿占有他人的活劳动成果。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非劳动生产要素如资本也参与价值创造。在资本收入中有一部分是资本创造价值的回报,不属于剥削,只有超出的部分属于无偿占有,属于剥削收入。另一种观点认为,剥削可分为四种类型:(1)资本性剥削或产权私有性剥削,指凭借  相似文献   

20.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我们在经济特区内,允许中外合资、客商独资办企业,允许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那么,经济特区到底其姓“社”还是姓“资”呢?这个问题在我的思想中有一个认识过程。 (一) 有了经济特区“姓”什么的问号以后,我翻阅了列宁有关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些论述,但由于没有吃透精神,总是凭主观推断想问题:一个独资(或与我们合资)经营的资本家,他的眼睛一定是盯住了我们特区所提供的廉价劳动力,其目的毫无疑问的是追求比国外更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