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无效经济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签订的国家不予承认,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合同。在无效经济合同中,民事欺诈行为同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的行为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易于混淆罪与非罪界限。本文特就此进行如下分析,以图划清罪与非罪界限。一、无效经济合同中的民事欺诈行为和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2.
论合同诈骗罪的特征与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经济领域中不同主体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同作为经济交往的纽带,已成为规范经济活动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法律手段。同时,经济合同使用的频繁性与自由性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实施诈骗犯罪的机会,他们往往利用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及相关法律知识缺乏足够认识和转轨时期有关法律尚待健全之机,滥用经济交往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以签订、履行经济合同方式,大肆进行诈骗活动。据统计,在当前的实践中,以签订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案件,占全部经济犯罪案件的5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高达80%,…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诈骗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以签订经济合同的形式进行诈骗 此种犯罪在经济诈骗犯罪中占有极高的比例,而且极易与经济合同纠纷混淆起来。此种犯罪最常见的手段是以法人名义与其他单位签订经济合同,以此来诈骗货款。事实上,这个“法人”并不具备法人资格,如没有经过合法的批准与建立程序,没有营业执照而非法营业,甚至是借用别单位的法人名称、帐号等;有的虽然具备法人资格,但其进行的经济活动与其经营范围和业务能力完全不符,因此不可能履行签订的合同。区分经济诈骗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原则应该是:前者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犯罪手段来达到诈骗的目的,因此,从客观上说,所谓的“合同”完全不能履行;从主观上说,行为人也不准备履行“合同”,或者是为了掩人耳目而仅仅象征性的履行极少部分的“合同”。而后者是指合同不能完全履行,即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纠纷,如货物的质量、数量或包装不符合合同的要求,没有按指定的时间、地点交货付款等等。对签订合同时准备履行、但由于客观情况变化而无法履行的,不应认为是经济犯罪;对既知合同无法履行、又收取了对方货款拒不退还、长期非法占有的,应认为是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4.
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极少数人的犯罪欲望,他们打着改革,搞活经济的招牌,以公司、经理、业务员等合法身份进行诈骗,妄图"以犯罪致富",其手法繁多,其中利用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诈骗最为突出,犯罪不再主要是犯罪者个人与受骗对象个人的活动,而大多是"法人"与"法人"的团体活动,犯罪分子以非法占用为目的,故意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类案件越来越突出,数额越来越大,以鄂州市为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激增,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进行犯罪也很突出。有些案件从表面看似经济合同纠纷,其实是诈骗、投机倒把等经济犯罪。在审理中,人民法院既要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制裁利用经济合同形式扰乱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下面是我们在审理案件中发现的几个有关问题和我们的一些看法。一、利用签订经济合同的方式,进行诈骗、投机倒把等经济犯罪,是当前经济犯罪的新动向。其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诈骗作为一种侵犯财产的犯罪,其动向和形式是随着经济形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后,一些不法分子便开始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且这种情况在经济领域中愈演愈烈,给国家、集体和个人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85年7月18日《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以下简称《解答》)中,首次规定对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本文试就这一犯罪中的几个问题,作以下探讨.一、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诈骗手段表现为以欺骗的方式与他人签订  相似文献   

7.
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的特征及审理要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一、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随着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经济合同已经成为企业法人之间实现经济利益的重要媒介。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经济合同,大肆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其...  相似文献   

8.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就是通过签订虚假、无效的经济合同,骗取他人巨额财物的行为。这类犯罪的犯罪分子主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客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也没有努力履行的行为。他们一旦把对方的财物占为己有,便任意处分和挥霍,不打算偿还,也无力偿还。从手段上讲,利用合同诈骗的人一般是抓住对方急切需求物资或销售产品的心理。以及不了解自己底细的弱点,跨地区作案,以各种虚假的有利条件诱使对方签约,即所谓“自愿地”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在欺诈的前提下设立的;从后果上看,犯罪分子经常连续多起诈骗,诈骗数额也比其他形式的诈骗犯罪多  相似文献   

9.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签订合同,在合法的形式下进行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这是诈骗犯罪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其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这种犯罪,虽然也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产为目的、以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产的犯罪,但是,在新形势下,无论在犯罪人员、作案手段方面,还是在侵害对象、行骗金额、危害程度方面,它都有着不同于其他诈骗犯罪的自身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司法机关在查处此类犯罪案件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十分复杂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问题。而首先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分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二者,一为犯罪,要用刑法手段来解决;一为一般纠纷,只能依照经济合同法来调整。但是,由于二者都与经济合同这一形式联系在一起,客观上后果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若不认真分析并且掌握它们之间的界限,就有可能把经济合同纠纷作为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的犯罪来处理;或者把诈骗犯罪案件视为经济纠纷来解决。因此,能不能划清二者的界限,将关系到能不能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那么,如何区分二者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中作出了一些规定,我认为,根据这一解答和司法实践的经验二者  相似文献   

11.
经济合同关系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主观上,前者是通过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获得正当利益;后者是借合同侵吞对方财物。客观依据上,前者是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如履约能力和条件、货源等;后者  相似文献   

12.
所谓“能力咨询”是指在经济合同订立前,当事人双方通过某种组织相互了解对方的经营性质、经营范围、资产登记、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经营能力等履约能力而为经济合同的最后签订做准备所进行的一种活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经济合同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但是,现在人们对经济合同制度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不重视经济合同法规。这就难于严格依法签订经济合同,从而导致经济合同纠纷的发生。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除了当事人不懂法以外,还在于当事人对经济合同的签订既未受到经济合同管理机关的检查和监督,又未对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进行调查和了解,以致于盲目、草率地签订“拍脑袋”合同、“义气”合同。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或上当受骗,给国家、集体或个人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证经济合同的全面履行,杜绝一切犯罪分子利用经济合同形式进行犯罪活动,切实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和五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金融机关(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信用合作社)是经济合同的管理机关。一九八二年《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关于对执行  相似文献   

13.
受害人对商务证件出借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法律问题陈平安郭卫华经济诈骗对正常经济秩序的破坏,是不能小视的。尤其是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诈骗中的新花样———利用企业的商务证件(企业印章、营业执照、介绍信等)签订经济合同进行诈骗,其危害令人瞠目。如何铲...  相似文献   

14.
就重庆市而言,当前经济合同诈骗案件增多主要有以下原因:打击处理偏低一方面,现行法律对诈骗罪的处刑偏低,姑息了犯罪分子刑法把侵犯公私财产而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同一类犯罪中的盗窃、诈骗、抢夺同时规定在第151条、第152条中。从实践中看,一般来说,经济合同诈骗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远比盗窃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大。按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挤的罪犯的决定》规定"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在三万  相似文献   

15.
<正> 几年的司法实践中大量的经济合同纠纷与利用经济合同进行的诈骗犯罪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很难区分。正确区分经济合同纠纷与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准确打击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活动,切实保卫改革、开放,保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大政策法律问题,本文想就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析解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合同制度的发展及相关立法的变化,不宜再将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界定为经济合同。根据合同诈骗罪的危害本质分析,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是指市场经济领域内,人们藉以发生关系的,其签订与履行活动均受市场秩序制约的合同。而且,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形式,也已经由合同法颁行前的单一书面形式扩大为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及推定等其他形式在内的各种合同形式。以此为据,文章还对实践中利用劳务合同(或劳动合同)进行诈骗,以及分别利用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进行诈骗的司法认定,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7.
忻力 《法学》1982,(12)
为了帮助厂矿企事业单位培养能自办经济合同纠纷诉讼的骨干,新昌县法律顾问处在司法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一期经济合同纠纷诉讼讲座.在讲座中针对未获得法人资格就乱订合同,超越业务范围签订合同,签订违法合同、无效合同等情况,有的放矢地讲授《经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违反经济  相似文献   

18.
合同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签订经济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纠纷是指行为人有履行或基本履行合同的诚意,只是由于客观原因而未能完全履行合同。在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都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所发生的,而两者的区别和界定直接影响了对行为人罪与非罪的认定。在此,笔者结合案例谈谈区别二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经济合同是一种法律关系,必须依法签订,严肃履行。但实际工作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我们审理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来看,有些经济合同是冒用或者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签订的,有些虽是合法组织,但合同内容又违反有关的法律、政策规定,有的甚至利用经济合同非法牟利。这些情况,在经济合同案件中约占20—25%。因此,深入宣传、贯彻《经济合同法》,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仍然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 经济合同的签订,是当事人双方共同进行的法律行为,它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所以它一经成立,就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当事人不履行经济合同,不按合同规定完成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就是违反经济合同的行为,当事人就必须承担其违约的责任。对于违反经济合同的责任问题,我国《经济合同法》第四章做了专章规定。概言之,就是经济合同的当事人,当事人的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以及直接责任者个人,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经济合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基于法律规定而必须受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