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既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目前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尽管不是主流,但严重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党的十八大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作出了新的部署。按照十八大精神,今后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进一步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着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完善考评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3.
沈小平 《前进》2008,(6):42-44
针对当前干部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这一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源头上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嘉兴市深入贯彻全国《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着眼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突破传统思维,把握关键环节,以突出“七化”为主要途径,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群众对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和提拔交流的干部,总体上比较满意,社会公认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杨维超 《传承》2011,(1):13-13
公开差额选拔干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拔优秀干部的有效途径,是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的又一次突破性实践。  相似文献   

6.
张兵 《今日浙江》2010,(20):39-4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扩大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公开是扩大民主的前提,竞争是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择优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四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共同构成选人崩人的价值取向,也是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向、原则、标准和价值取向。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同和  相似文献   

8.
王川 《党建研究》2005,(9):41-42
群众公认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体现和运用,也是在干部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近年来,四川省坚持把组织工作中一些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公认的创新性做法,推广到干部选拔和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去,充分体现和落实群众公认的原则,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构建严密的制度体系,以制度保证群众公认。我们重点从构建“党委选人用人决策、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管理监督”三大制度体系入手,制定出台了干部工作的有关制度,初步形成了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确保了群众公认原则的落实。一是着眼于扩大党内民主,构建科学的党委选人用人…  相似文献   

9.
沈祖轩 《今日浙江》2009,(16):10-13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就是不断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过程。党的十七大以来,我省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大实践创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郭红波 《现代领导》2009,(11):30-30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把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不断健全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法,丰富监督内容,细化监督措施,切实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组织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是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可程度,既体现被选拔任用干部在群众中的认同和信任程度。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因素有:选人用人的出发点、工作的透明度、能岗匹配度以及选用干部的政绩是否突出等等。干部"带病提拔"源于:政治生态的浑浊(或破坏)、选人用人动机的背离、体制与制度层面上的问题、选拔任用环节的疏漏、选拔方法上的程序化和简单化等等。净化政治生态、秉持正确导向、深化制度改革、打造"干部之家"、加大追责力度是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刘君 《当代广西》2010,(17):32-32
中央出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坚决态度,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有力武器和制度保障。“一把手”作为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班长,在选人用人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习近平同志对选什么样的人;选人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坚持什么样的用人导向;用什么办法选人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中央组织部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中央精神,探索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选人用人公信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这是近日人民日报《选用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一文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基本估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在阐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强调。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把多方面优秀人才集中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这对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贺州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组织工作“封闭式”运行模式,着力消除选人用人神秘感,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有效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是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和提高干部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自1995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颁布以来,干部工作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中央及有关部委相继颁发和实施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选任干部“全额公推、全程差额、全员竞选、全部公开”,在公推直选、规范提名、差额选任、竞争选拔、一线锻炼等工作中.着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创新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加紧推进干部任前公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文星 《湖湘论坛》2002,15(2):65-66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认真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加紧推进干部任前公示制,以正风气,以导正轨,既是顺乎民心、顺应时势的创新之举,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树立“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用人风气,形成客观、公正的用人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制度机制以公示正风气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是防止…  相似文献   

19.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首次用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干部选拔的价值取向。基层党组织要遵循考评结合、量化选拔、全程纪实的原则,用制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断探索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运行机制及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杭组文 《今日浙江》2009,(16):14-15
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在全省首开先河,采用“两轮推荐、两轮票决”的方式,经过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从279名符合条件的现任市管副职中选拔出了6名市管正局级干部拟任人选。目前这6名人选均已获得正式任命,社会反响良好,有效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省委书记赵洪祝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杭州市‘两轮推荐、两轮票决’选拔市管干部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