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加拿大与华人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8年4月弗雷塞河金矿的发现招来了许多加利福尼亚勘探者,其中有一些是华人。这些最早移居加拿大的华人移民在1849年淘金热时期曾是加利福尼亚的劳工与矿工。第一批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是在1858年6月有组织地乘船来的,一年以后,中国移民就直接从中国来了。到金矿里劳动的华人称为yap Kuang,意即“进入矿山者”。他们每淘一盘金可赚1—4美分。这些华人不仅在弗雷塞河一带寻找黄金,而且还寻找玉石,在这里他们几乎没受到其他矿工的竞争。因为大多数淘金者都从加利福尼亚进一步向北移至不列颠哥伦比  相似文献   

2.
1858年4月弗雷塞河金矿的发现招来了许多加利福尼亚勘探者,其中有一些是华人。这些最早移居加拿大的华人移民在1849年淘金热时期曾是加利福尼亚的劳工与矿工。第一批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是在1858年6月有组织地乘船来的,一年以后,中国移民就直接从中国来了。到金矿里劳动的华人称为yap Kuang,意即“进入矿山者”。他们每淘一盘金可赚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200余年的华人移民史中,文坛上的华人作家寥若晨星,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第二、三代华人移民后裔英文水准和艺术水准的提高,美国文坛上崛起了一批优秀的华裔作家。他们用自己的笔,塑造了一系列熠熠生辉的华人移民形象,表达了他们复杂的心态,在美国文坛上开拓出一片灿烂的园地。  相似文献   

4.
制衣业作为美国华人社会的一大经济支柱,在美国华人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回顾其发展历程,对于更好地了解美国华人的历史有重要意义。华人制衣业在美国具体始于何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的出现是与早期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相关的。19世纪以前就有不少华人来到美国,他们分布在美国东西海岸。这些移民中有一些人开始从事制衣业,如广东“四邑人”在裁缝、修理、修补和屠宰业中占支配地位,中山人则垄断水产零售、缝制女服和园艺。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大量华人来到美国西海岸,西海岸华人制衣业相应发展起来,尤其是南北内战…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十九世纪末已形成一个独特的华人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马来西亚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华人认同观念的转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对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认同观念转变的诸因素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战前马来西亚华人的认同观念战前,马来西亚的绝大部分华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一样,把中国看作是自己的国家,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到马来西亚只是为了谋生,最初并不打算  相似文献   

6.
我对这一课题产生兴趣大约是在15年前,当时我正致力于美籍华人史的研究。在研究二战前后移居美国的华人社会经济特点时,我被战后他们当中竞有如此高比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移居美国这一现象所震惊。在中国,他们由于能够成功地拥有一种稀缺的国民资源,即仅为少数特权阶层享有的大学教育所赋予的特质而统统被称为“知识分子”。我还为他们在美国成为专业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如下过程感到吃惊:多数人最初当留学生,在取得高级学位或经过专业培训后充当专业科研人员,最后取得美国永久居民或美国公民的身份。战后这一现象与十九世纪前往美国多数系农民出身的广州移民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些早期的中国移民到达美国后很快就变成现代产业工人。他们提供的劳动力是发展西部  相似文献   

7.
战后初期闽籍华侨复员东南亚问题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政府侨务部门面临一个繁重而严峻的任务——使在战争中被迫流离居留地的华侨返回原居留地恢复生活、生产及规划移民。由于战后东南亚各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经济上百废待兴等主客观原因,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侨的复员和移民采取了限制态度,使复员和移民的事业充满了艰难险阻。本文拟根据馆藏档案资料,对战后东南亚闽侨复员与移民交涉及遣送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对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许多重要的成果陆续发表①。总体来看,在国际移民方面,主要关注各国移民史和移民政策的研究;在华侨华人方面,从经济、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做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不过,现有的成果也表明在国际移民的理论和发展趋势、华人移民政策、国际移民政策比较研究、各国华裔比较研究、不同移民群体比较研究等方面,国内学术界还非常薄弱。2005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其荣教授著的《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弥补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是一部有份量的、在…  相似文献   

9.
全欧约有80万华人,其中居留法国的约占1/3,法国华人人口的增加并跃居欧洲首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早期的法国华人,主要来自浙江温州、青田一带,他们大部份是第一次大战时期来法服役的华工后裔,少数是来自过去法国殖民地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商人及留学生,但总人数一直在一万左右。1975年越南、柬埔寨、老挝政权先后更迭,印支三国出现了大规模难民潮。稍后,法国政府打开了大门,大量收容来自印支三国以华裔为主的难民,接着他们的亲属也先后通过种种渠道涌入法国。也有不少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的华人和港、澳、台工商界人士趁机进入…  相似文献   

10.
一、阶级构成在探讨这个时期(1800—1911年)新、马华人社会的阶级构成以前,必须记住以下三点:第一,海外华人社会主要是一个移民社会;第二,就权力和权威而言,海外华人社会是一个下属社会;第三,海外华人社会是一个都市社会。因此,海外华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阶级构成。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其特征是:华人移民是一个不稳定的人口流动。许多移民把他们在海外的居留时间看作旅居而不想长期定居;他们之中挣够钱的人回国了;另外好些人却继续飘洋过海去碰运气。这种人口的波动模糊了阶级结构的轮廓。因此各种阶级的成员(特别是工人)经常变动他们的身份。由于海外华人社会是一  相似文献   

11.
泰国现有华侨华人约500万,其中华侨人数约为25万左右,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人口排名表上,位居第三。在泰国的华侨华人中,祖籍在广东潮汕地区的,占一半以上。泰国潮州人大都居住在泰国中部的富裕地带。他们不仅在人数上居多数,而且其经济实力也最强。许多人从事金融业、进出口业、碾米业、纺织业、土产业和珠宝手饰业。潮州社会向有浓郁的血缘家族文化与社会传统。在我国潮汕地区,乡村社会聚族而居,词堂、祭田、族谱成为极普遍的组织联结。早期编外潮人,生长于潮州乡土宗族社会,他们谋生海外,也把这一传统带到了落脚谋生的异国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大城市,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华人移民人数一直排在前列,甚至在这些城市某些中小学里,华人移民的子女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这些华人新移民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但他们的子女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他们只知道澳洲文化,而不了解中国文化。在这些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出现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的一道文化深沟。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亿三千五百万印度尼西亚人口中,据估计华人少数民族有三百八十万。这些华人中有些是二百多年前来到荷属东印度的移民的后代,这些移民在西加里曼丹和邦加岛等地形成了独特的华人社会。但印尼的大部分华人是在过去一百年间来到印尼的中国人的后代。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1992,(3)
自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马来半岛霹雳拿律地区发现大量锡矿,以及清朝政府解除海禁,大量华人移居马来西亚。随着马来西亚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华人职业构成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人职业的变化尤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来西亚战后几十年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本文着重探讨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职业变化的一些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华人是指出生在或移民到新加坡、并持有新加坡公民权或居留权的中国人,也称"新加坡华裔"或"华裔新加坡人"。2010年,新加坡华人占新加坡居民人口的74.1%,即4个新加坡人中差不多就有3个是华人,是新加坡人口中最大的族群。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们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有关宗教活  相似文献   

16.
序言在华侨史中,华人的海外移民一般被划分为走私贸易移民、苦力贸易移民、契约移民、特殊自由移民和自由移民等几种类型。根据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华人开始可以自由渡海出国,因此,在此之前的华人移民便均属于走私贸易移民,在此之后的华人移民便应属于自由移民之列了。但是,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和渡洋出国的华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战后,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改变,海外许多华侨纷纷从原来的侨居地迁出,再次进行移民。战后大量华侨的再移民,使世界华侨人口发生了地区性的变迁,在国际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本文试图从宏观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一些论述和探讨。 (一)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许多中国人被迫离开祖国,移民到海外一些国家,在这些国家繁衍和发展。可是,战后,一些国家的华侨又纷纷通过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对东南亚华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华人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他们今后还有可能经受更深刻的变化。现在已有这样一些研究成果。它们指出:华裔虽然是华人的后代,但不再承认自己是华人。另外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华裔虽然对华人的含义不甚瞭然,但他们重新发现自己身上的华人气质,并极力将自己重新汉化。还有一些研究成果认为:许多华人有双重认同。他们既认同于他们的寄居国,又自认是华人。这类研究表明:人们所承认的华人认同可能有好几种。尽管人们为规范华人认同已付出了好多  相似文献   

19.
华裔移民赵小兰荣幸地进入美国新届政府内阁。还在消息爆光时,美国主流媒体有评介说“她是21世纪美国新一代的领袖人物之一”。美国华文报纸突出报导,赞誉她“是华人参政的模范”,“是在美华人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等等。显然赵小兰入阁,对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参政从政,意义不凡,给华人的启迪多多。人所共知,从19世纪“淘金热”年代,大批华人漂泊到新大陆做‘苦力’当奴隶开始,百多年来,华人华侨无权无位,受尽歧视和凌辱,历经多少代人的艰苦抗争和奋斗,直到二战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情况才有了变化和改善。特别…  相似文献   

20.
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华人移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移民到底起于何时,这是个一时难以找到结论的问题。但是,在明朝以后已经有大批华人定居马来半岛和东南亚群岛,却是无可置疑的。那么,15世纪初发生的郑和七下西洋这一世界历史性的重大事件,对于这些地区的华人移民在当时和后来不可能没有影响。影响到底何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本文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