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提出后,济南市槐荫区委、区政府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将创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槐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手抓特色社区创建,一手抓和谐社区试点,涌现出了安全社区、诚信社区、康乐社区等一批深受居民欢迎的特色创建典型.槐荫区和谐社区建设的试点,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海陵区是泰州市的主城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打造和谐社区作为建设和谐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在全区群众中营造了心齐气顺、团结向上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强化社区意识,动员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和谐社区的构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前提。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一是以“职业化”为目标,调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2004年,结合居委会换…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关键是要依靠广大社区居民,立足点应该是扩大居民参与,动员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公共事务和公共活动,把广大居民凝聚于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如何让城市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是和谐社区构建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思路以进一步拓展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4.
正社区是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共同生活的家园。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推动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共建新时代美好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近年来,全省着力推进综合减灾示范创建,推动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减灾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5.
工作动态     
济南市六条硬杠杠打造“和谐社区”山东省济南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从2005年起,在全市开展创建“和谐社区”活动,今后济南市每年将对“和谐社区”进行评选表彰。创建活动围绕社区居民的所想所求,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强化共建合力为保障,努力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二是要促进基层社会管理的和谐;三是要促进家庭、邻里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四是要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五是要促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六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杨述明 《政策》2008,(9):46-47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襄樊市樊城区是我省面积最大的城区之一。版图面积近600平方公里,辖2个镇、8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其中城市社区66个,常住人口80多万,流动人口10多万。近年来,樊城区把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握社区居民“求业、求医、求助、求便、求乐、求知、求安、求美”等各种需求,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环境建设水平。实现社区建设成果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9,(12):32-33,9
“半边天家园”是天津市妇联倡导并推广,在社区组建,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以“服务社区群众,共建社区和谐”为宗旨,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和引领妇女全面发展为主要任务,以社区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妇女工作载体,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临海市日前召开社区建设年活动动员会,会议部署了社区建设年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广泛开展“清洁家园、和谐社区”活动,实现城市和谐社区创建全覆盖,完成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努力将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生态和谐、文明祥和”的生活共同体,基本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3,(6):50-50
社区干部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主体,如何认真履职服务社区建设工作?湖北省麻城市民政局夏钦敏认为,提升其自身素质是前提,强化责任是保证,抓班子、带队伍、出成效是关键.(一)抓班子,要在发挥核心作用上下功夫.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服务创新社区建设的持久动力,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家园、实现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杨喜军 《中国民政》2009,(11):30-31
社区是各级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平台,是群众建设和谐美好生活的大家园。围绕群众需求,为居民服务,是社区的根本要义。社区为民,是社区建设的灵魂。基于此,笔者就“社区为民”的理念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孙延斐 《湖湘论坛》2008,21(2):110-112
高校与社区共建和谐社区既是高校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同时高校与社区共建,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高校与社区在和谐共建中,要相互依靠、共生超越、相互推动。  相似文献   

12.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江西省民政厅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昌市从夯实基层基础出发,一手抓社区服务,一手抓社区自治,全面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各项建设,社区建设进入全面有序发展的新阶段,已成为党政工作的重点,群众关注的热点,新闻报道的焦点,极大地推进了全市城乡和谐社会建设。本期“和谐社会建设”专版择要刊登南昌市及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各具特色的经验和做法,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居民生活的家园,是党和政府在城市的工作基础和执政基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平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载体。为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社区非常和谐,我们的家园非常温馨。”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江干区采荷街道洁莲社区、西湖区文新街道湖畔社区,都是2001年5月1日胡锦涛同志考察过的社区。三年多来,这几个社区的党组织和广大社区工作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以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积极组织和带领社区群众推进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建设,使社区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采访这几个社区的居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盼望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来社区视察指导工…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几个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战略重点。因为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细胞,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场所;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社会实体,社区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针对目前中国社区建设的实际,和谐社区建设应抓好如下几个着力点,即社区建设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16.
一、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是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前提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党中央对社区工作的重视,认识到社区建设是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建设是和谐社区、和谐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社区文明程度、居民文明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心要放在社区,只有每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社区和谐要体现政治和谐、文化和谐、利益和谐、人际和谐和环境和谐。一建设和谐社区面临的不和谐因素和谐社区作为和谐社会的细胞,应该是政治和谐、文化和谐、利益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的新型社区。政治和谐是和谐社区的动力之源。社区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形成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居民在基层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事务中能够当家作主,顺畅地表达种种利益需求,社区决策民主化、自主化、公正化,具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市围绕"一手抓城市深化,一手抓农村延伸"的社区建设思路,在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路子,为了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政策》2007,(4):47-50
只有适应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创新党建工作格局,社区党组织才能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主导作用只有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情系居民群众,社区党组织才能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凝聚吸引作用只有把握社区党员队伍的新变化,改革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才能发挥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示范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塘沽区政协以深入社区,倾听呼声,咨政建言,服务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百名委员进社区活动,集中地反映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大量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许多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问题的解决,为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共建美好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