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赵家祥 《理论视野》2013,(11):24-27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说的“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这句话,本来是对黑格尔关于范畴的辩证运动及其构造体系的方法的概括,我国理论界有些人却把这句话当作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加以引证。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剖析黑格尔关于范畴的辩证运动及其构造体系的方法,说明了这句话不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批判了黑格尔和蒲鲁东在哲学和经济学上的错误,并且分析了我国一些学者对马克思思想产生误解或曲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关注的主题,黑格尔通过伦理实体的发展试图实现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和解,马克思则通过社会发展的三阶段来解决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分裂。通过比较发现,在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上,黑格尔的思想是马克思的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对黑格尔有继承也有超越,就继承来说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问题意识并在其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中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超越来说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根基上的超越,即马克思通过辩证方法实现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和解有了更为牢固的社会根基——实践唯物主义,而黑格尔的和解是在观念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为思辨本身的活动所完善化并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超越黑格尔主义的思辨哲学和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关键是"实践"概念。实践作为人的改造世界的现实活动,既把思辨哲学的观念批判转变为社会批判,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仅仅把人理解为感性对象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辩证方法”的论述 “辩证方法”这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评论黑格尔哲学时常用的一个概念。最早是恩格斯1859年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提出来的,此后,马克思、列宁、斯大林都使用过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有时把“辩证方法”简称为“方法”,也有时在“辩证方法”前面加上各种定语,使“辩证方法”具体化。例如,“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等。但其含义与“辩证方法”  相似文献   

5.
如何认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的探讨一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要充分,合理地认识黑格尔辩证法,又往往必须首先正确认识黑格尔哲学的正、反、合三段式方法。对于这个方法,我国的学术界一直把它解释为关于事物的辩证发展或“一切从低级到高级过程”的所谓否定之否定规律。并认为,以三段式“猜测到”这一“普遍规律”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合理内核”(见《辞海》缩印本80年第一版。第19页;《哲学辞典》83年第一版,第32页)。笔者认为,这种传统观点是对黑格尔哲学的一大误解,如果在此基础上研究黑格尔哲学,尤其是他的辩证法,则必然要在黑格尔的哲学大厦中误入迷途。因此本文谈点浅见,试图证明黑格尔哲学的三段式方法并不是对所谓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猜则。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发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建树。在当代尤其值得高度重视。这一发现,用恩格斯的话说,即“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式的简单形式上建立起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简言之,即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马克思把这种辩证方法运用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不仅使社会主义理论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还创立了一系列研究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7.
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刘福森 《理论探讨》2001,1(6):20-24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不仅包括关于历史规律的阐述,还包括这些历史规律得以成立的哲学解释原则。马克思把抽象的哲学原则变成具体的历史的解释原则,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终形成,并因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因此,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上,不仅需要从物质本体论走向实践唯物主义,而且需要进一步从实践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秦越存 《理论探讨》2002,1(4):29-30
一、马克思哲学是关于现实人生存和发展的哲学  马克思哲学和一切旧哲学的区别就在于他赋予哲学以实践性 ,并从实践出发建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理论揭示了人和历史都是在实践中生成的 ,历史发展过程的实质是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首先 ,马克思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关键所在就是将实践引入他的哲学 ,而不是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旧唯物主义抛开实践 ,对事物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因此 ,它无法解答人类历史之谜 ,在历史视域内是非唯物主义的。而马克思哲学则突出实践 ,以人的实践活动为…  相似文献   

9.
张其学 《理论导刊》2002,1(7):38-40
“直观”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石性概念,是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工具和建构自己新哲学的原则。对于费尔巴哈的“直观”概念,不应仅从认识论意义上去理解,而应放在“世界观”视域中去把握。“直观”对于费尔巴哈是一把“双刃剑”,依据“直观”,他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也正是由于“直观”,他的唯物主义成为“直观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成为不彻底的,认识论成为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在历史观上滑向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论》是一部借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形式,简明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恩格斯把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作为附录,是这一著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认真学习这一著作,我们深深体会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马恩选集》第1卷48页),全书到处显露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点。首先,《费尔巴哈论》一书中,恩格斯论述了德国占典哲学终结的原因以及马克恩主义哲学的产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我们知道,黑格尔的辩证法具有革命的性质,费尔巴哈的哲学是唯物主义,但是它们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施浩杰 《学理论》2013,(16):73-7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理论的不合理之处,又添加了新的内容。只有实践的唯物主义,才能既是辩证的又是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哲学的任务在于改变世界,同时又鲜明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现实中的人类世界。  相似文献   

12.
陈少娟 《学理论》2010,(15):131-13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主要源头即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黑格尔哲学为出发点,论述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辩证法思想。文章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马克思走向黑格尔哲学,第二层次是马克思走近黑格尔哲学即吸收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思想,第三层次是马克思扬弃黑格尔哲学即抛弃了其唯心主义成分,吸纳了黑格尔真正的内在精神实质——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新哲学的诞生,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贯穿始终,这一根本性的标志使得我们把新唯物主义的诞生归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以异化劳动这一核心理论为基石,以感性的人的感性活动为关键点,通过批判拜物教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通过批判黑格尔批判了被唯心主义抽象发展了的人的活动的能动性。同时阐发了新唯物主义,开始形成实践唯物主义,既赋予感性活动即实践以物质和精神的成分,又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和精神创造融合一体。唯其如此,真实地再现了马克思新哲学的诞生历程之和谐过渡。  相似文献   

14.
张云阁 《理论探讨》2007,2(3):54-58
科学把握“费尔巴哈派”和“中间环节”概念的内涵,是理解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关键。“费尔巴哈派”实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欢迎”态度,二是费尔巴哈哲学对他们的“强烈地影响”。“中间环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人本学的思维路径;无神论的宗教异化思想。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阶段,费尔巴哈哲学“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在方法论上沿袭了卢卡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建,即在方法论上回到黑格尔,"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证性。但法兰克福学派在其理论发展中忽视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哲学旨趣和方法上的根本区别,从而导致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只能滞留在一般性的文化审美批判层面,难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变革实践的理论诉求。正是基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类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旨向和研究路径有着根本差异,深刻领悟这些差异是正确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剖析黑格尔的叙述语言,揭示黑格尔对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的特殊处理,可以发现黑格尔哲学方法的秘密: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意识的发展内在地隐含了哲学发展的历史。黑格尔对意识发展方式的描述所依托的是他对认识论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的认识。他对哲学史上唯物和唯心两条路线的矛盾运动的研究是唯物的和辩证的,但他把哲学史当做哲学的对象,以对哲学史的研究代替对世界本身的研究,把哲学史发展中存在的认识的矛盾运动当成世界本身的矛盾运动,就是把认识论当成本体论。用认识论来描摹本体论、用认识论的问题附会本体论的问题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的重要特征。将认识论和本体论纠结起来、混淆起来,是黑格尔哲学方法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有没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一致的哲学?有的.费尔巴哈的哲学,体系是唯物主义的,但方法是形而上学的,因而唯物主义没有贯彻到底,其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方法是辩证的,而唯心主义体系扼杀了辩证法,最终走向了形而上学,宣布自己的哲学是永恒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科学统一,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自然观和历  相似文献   

18.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变革,即从哲学的功能、对象和内容体系上实现的一系列变革。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全部理论基础。不同哲学有不同的本体论,作为揭示存在的本源、本质的本体,宗教世界观把上帝看作是最高的存在,黑格尔则认为是绝对精神,旧唯物主义理解为是自然界或自然的某种物质,费尔巴哈则主张是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3)
《哲学笔记》作为列宁重要著作之一,它对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列宁在读取黑格尔《逻辑学》及马克思《资本论》后阐述了辩证法思想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唯物主义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同一"更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作为近代欧洲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其学说为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理论基础.但由于其脱离社会生活和实践,忽视自然科学最新成就,全盘否定黑格尔哲学,加上其资产阶级政治立场,就使其哲学实践观出现了种种失误.这些失误,从反面启发我们在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实践,高度关注社会现实,积极概括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使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永葆青春活力,不断引领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