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死刑不引渡原则作为引渡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原则,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承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国际国内法领域接受了这一原则,其在国际引渡合作领域的作用目益突出。然而,这项原则在我国的引渡制度中却未能突显,这让我国在引渡、遣返外逃经济犯罪分子时遇到诸多障碍。本文认为以明确的态度接纳死刑不引渡原则,并完善相应立法规定,有利于我国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有效打击国际犯罪。  相似文献   

2.
死刑不引渡原则作为国际上一项重要的现代引渡刑法原则。对死刑犯采取不引渡原则,并不等于死刑犯会而逃脱各国法律的制裁。正如有的专家所言,在各国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对触犯刑律的被告人是否判处死刑,是一个具体的量刑问题。本文从死刑不引渡原则的概念出发,基于我国适用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司法实践,以期对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死刑不引渡原则提供建议。因此,我国在国际引渡合作实务中,应灵活运用死刑不引渡原则,尽力消除引渡中的"死刑门槛"障碍,以更好地开展国际引渡合作,打击国际犯罪。  相似文献   

3.
死刑不引渡对引渡请求国的要求是对被引渡人不判处死刑或虽判处死刑但不实际执行,而非彻底废除死刑。死刑不引渡和废除死刑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遵守死刑不引渡对外逃人员做出不判处死刑的量刑承诺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并且和是否会鼓励贪官外逃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因而其不应成为“倒逼”国内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4.
高国华 《法制与社会》2012,(25):155-156,158
近年来我国以免死承诺引渡回来一批经济犯罪分子,其与未外逃经济罪犯相比,仅因为引渡的原因,就产生"生、死两重天"的不同结果。虽然说这是国际司法合作的必要妥协,但是如此同罪不同罚的结果令人怀疑我国引渡经济犯罪分子或者保留经济犯罪死刑的合理性。本文以外逃经济罪犯的特殊司法处遇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取消经济犯罪死刑的呼吁,以公平公正为目标,提出司法和立法减少经济犯罪死刑适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引渡或遣返刑事外逃人员主要的问题和障碍是程序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法律问题是国际法上的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影响。对于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运用引渡制度中的量刑承诺。本文旨在对我国引渡制度中的量刑承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的法理分析,阐述了量刑承诺的概念、种类、特点、性质、法律依据等,同时对死刑不引渡原则在我国引渡实践中的运用,特别是量刑承诺作为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变通或例外适用作了客观和务实的分析,结合我国引渡实践就完善我国量刑承诺程序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死刑不引渡原则"已经在近年来的国际引渡实践中被确立为一种刚性原则,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自国民不引渡原则、双重犯罪原则等并列为引渡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这项原则在我国的引渡实践中的应用却极为有限和保守,这导致我国在秉承条约前置主义理念的国际引渡实践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本文将从现状入手,试图通过澄清"死刑不引渡原则"的真正内涵,指出在我国承认和实践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俾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7.
田晓萍 《行政与法》2007,(5):104-106
2006年6月,赖昌星遣返再次遇阻,此案折射出我国引渡外逃经济罪犯存在三大主要法律障碍:引渡条约的缺位;死刑问题;司法公正问题。有鉴于此,我国应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扩展与外国的双边引渡条约关系;废除经济犯罪适用死刑;加强司法改革,树立司法公正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8.
浅论贪官引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批的贪官携巨款外逃,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国家、人民的经济利益还阻碍了我国刑事执法的进程。如何将这些逍遥法外者引渡回国进行审判制裁便是当下我国司法协助的一大难题,其主要制约的瓶颈有:引渡条约的缺位、死刑问题、政治犯不引渡及赃款难追回等问题。有鉴于此,我们应当从扩展与外国的双边引渡条约关系、采取措施克服死刑问题的阻碍等方面寻求有效的解决途。本文从瓶颈与出路两方面探讨我国政府解决贪官引渡问题的一丝展望。  相似文献   

9.
王欣 《法制与社会》2013,(12):87-88
近年来,我国腐败官员外逃"避罪"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引渡制度的概况,并深入研究引渡我国外逃腐败官员存在的问题,如法律依据的缺失、死刑阻碍引渡合作、政治犯罪的界定阻碍引渡合作等。从而就引渡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依据、灵活使用"不判处死刑承诺"、腐败犯罪非政治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死刑不引渡原则探讨--以中国的有关立法与实务为主要视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引渡法应明确规定死刑不引渡原则,以利于中国刑事司法权的行使.同时应注意:其一,未来的死刑不引渡原则应采取部分拒绝的立法方式,即附条件引渡;其二,应注意彻底废除中国刑法中的绝对死刑;其三,在主动引渡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刑罚的转换;其四,不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国家利益、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1.
死刑与引渡──源自人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长期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实践中,许多旨在限制引渡的原则得以诞生并长成。这些例外原则作为引渡适用过程中的“安全阀”,在保障引渡顺利运行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引渡适用的增加及国际合作指导思想的变化,引渡的例外原则也不断被注入新的因素,并在种类和范围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在引渡例外原则的诸多变化中,“死刑不引渡”格外引人注目。一、人权保护──死刑与引渡的连接点二战之后逆法西斯蔑视人权、践踏人权而兴起的尊重人权、保护人权浪潮不仅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也推动着人权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不…  相似文献   

12.
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引渡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虎华 《法学》2006,(1):111-116
2003年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详尽地规定了对腐败犯罪人引渡的原则和规则,构成了完整的引渡机制。《公约》的一系列引渡原则,对传统国际法的引渡制度作了进一步确认、补充和发展。作为对外逃腐败犯罪人定罪处罚的前提条件,《公约》的引渡机制,无疑是国际反腐败司法合作各种形式中最为重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不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死刑不引渡"原则主要是指根据请求方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可能因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被判处死刑,除非请求方作出被请求方认为足够的保证不判处死刑,或者在判处死刑的情况下不执行死刑",否则,被请求方"应当拒绝引渡"。在赖昌星一案中,由于加拿大不信任中国的死刑状况及外交照会,导致赖昌星不能成功引渡回国。从这个案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和中国的法治在某些方面并不被国际社会认同。本文试图以赖昌星案引渡不成功为例,浅谈我国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必要性,并对结合我国法律体系的实际情况,探讨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原则的具体方法和具体标准,即由最高法或者立法机关进行权威性解释或立法,以间接的、有限的态度由逐步向完全接受过渡,加快刑法体系相关内容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14.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引渡制度是国际间的一种司法协助制度 ,重视引渡的司法性、排除政治对引渡的不必要干涉、将引渡完全纳入法制轨道 ,已经成为全球引渡立法的趋势。我国于 2 0 0 0年 1 2月 2 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引渡法 ,结束了我国没有引渡单行法律的历史。但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在本国国民不引渡、死刑不引渡、“或引渡或起诉”原则、简易引渡制度、被请求引渡人的损害赔偿权以及引渡的审查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或空白 ,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5.
《政法学刊》2016,(3):96-105
目前在我国引渡或遣返外逃贪腐人员的过程中,死刑不引渡一直是困扰反腐国际合作的最大程序障碍之一。由于我国贪污受贿犯罪中的死刑适用在相当长时间内继续存在,充分有效不判处死刑的量刑承诺就成为化解该障碍的主要途径。我国的反腐司法格局、引渡现状决定了我们要正视死刑适用的客观性。无论是人权与主权的博弈、制度是否违宪方面,还是适用法律是否平等方面,量刑承诺制度均存在诸多争议和不完善之处,但并不足以否定量刑承诺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通过借鉴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量刑承诺制度的现状,在我国量刑承诺制度有效存续的前提下,我们应从透明化、制度化等方面对量刑承诺的流转程序、作出程序、承诺内容等方面加以完善,增强量刑承诺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即将对我国生效,这对我国打击腐败犯罪、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外刑罚制度存在差异以及各国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存在的困难和分歧,使得我国在打击腐败犯罪的过程中出现死刑适用不平等的结果,这反而又成为了刺激腐败犯罪嫌疑人外逃的一种动力。这一现象的出现将对我国打击腐败犯罪产生消极作用,同时也会对我国法治建设带来负面影响。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为了追求法律对公民的平等适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只能是:要么在中外双边引渡条约签订过程中,请求对方放弃坚持死刑犯不引渡原则;要么我国废除对腐败等经济犯罪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7.
死刑不引渡是现代引渡制度中的基本原则。本文先介绍了该原则的概况:其已成为一项刚性原则,接着说明了我国对该原则的适用状况及此种情况对我国的影响,最后提出我国应明确接受死刑不引渡原则和相关策略及相关制度之改革。  相似文献   

18.
江涌 《行政与法》2007,(6):124-126
目前,国际法上的不引渡制度有两种相反的表现,一是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兴起,另一个是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衰退。基于互惠原则,任何对别国的限制最终也是对自己的限制,若要使国际反恐合作顺畅有效,首先应该消除本国法律中的障碍。因此,应该适应这一国际法发展趋向,确立政治犯相对不引渡制度、死刑不引渡原则。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传统国际法上引渡原则的突破大大提高了缔约国之间成功引渡腐败犯罪分子的可能性,但在死刑犯的引渡问题上却只字未提。在"死刑犯不引渡"原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认可的今天,中国在"贪官"引渡问题上的出现了困境——存在死刑刑罚与"死刑犯不引渡"原则之间的矛盾。本文拟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治本之策,废除我国刑法中关于对贪利型犯罪适用死刑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耿芳 《法制与社会》2013,(6):162-163
贪官外逃已成为我国腐败治理工作的难点,部分高官在成功外逃后,往往向当局申请政治难民地位以期获得政治庇护和杜绝被引渡回国的可能。然而,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不认为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属于政治犯的范畴,这无疑减轻了我国引渡贪官的难度。因此,我国在寻求相关国家司法合作的过程中应明晰政治犯罪和经济犯罪之间的界限,以促进引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