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杨和杰 《台声》2002,(7):48-48
案情简介:1998年3月15日北京台资独资企业A公司与沈阳国有企业B公司签署一份“机械设备买卖合同”。合同中约定:B公司买A公司8部机械设备,总价款145万元人民币(下同);A公司负责送货到B公司并进行安装和调试,保修期为一年。1998年4月10日A公司依约将8套机械设备送到B公司,进行安装和调试后,交付B公司使用。B公司依约支付A公司定金10万元后,于1998年4月15日又支付机械设备款115万元,余款20万元没有支付。A公司多次催款,B公司以机械设备质量有问题为由拒付。A公司按合同约定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B公司支付机械…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法制》2014,(2):68-68
A公司为美国的软件开发公司,其开发完成的计算机软件在美国发表并在美国版权局进行了登记注册。B公司未经A公司许可,长期在其所销售的电脑中大规模预装上述盗版软件,A公司要求B公司停止侵害A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为,并赔偿A公司因被侵权所遭受的经济损失,B公司表示,自己是合法注册的计算机经销商.公司经营的是计算机硬件产品并没有销售软件。请问,B公司是否侵犯了A公司的软件著作权?  相似文献   

3.
1996年7、8月,江苏省东台市A水泥厂与盐城市B贸易公司分别签订了1145吨、1230吨煤炭购销合同。合同中注明盐城B公司必须将煤炭运至A水泥厂码头交货出公司于是与江苏省盐城市C运输船队又签订了运输合同。双方约定,C部队对B公司的煤炭负有运输、保管的义务,货在运输过程中,A厂验收前出现的数量、质量上的问题一律由C船队承担。煤炭运至A水泥厂后,船队队长张某私下塞给该厂保管员刘某等人好处费500元,告诉刘焕发在上卸货的过程中有少量误差,请其测算时不要大认真。刘于是改变了每条船的煤炭逐一过磅的测量方法,采用测量每条船的水…  相似文献   

4.
[案例]:梁宇是A公司的营销员,2006年与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有违约金条款,即如果梁宇跳槽,应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公司,经公司同意后方可办理解除合同手续,否则应支付3万元的违约金。今年年初,梁宇发现B公司招人。开出的条件和待遇都很优厚。于是交了辞呈的第二天就到B公司上班。A公司以梁宇违约为由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梁宇支付违约金3万元,并要求梁宇和B公司赔偿损失2万元。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2014,(29):68-68
秦某与A公司合作做一个项目,双方各自负责一部分的推广和宣传事宜。后来因为项目的需要,双方协商后委托魏某设计一个广告,该委托合同由A公司与魏某签订,合同中约定由A公司分三个阶段向魏某支付委托费用。合同签订后,魏采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向A公司交付了设计初稿,A公司收到稿件后也按时支付了第一笔费用。待到魏某按照A公司的要求对设计初稿进行了修改并交付了设计定稿后,剩余的两笔费用均是由秦某从其个人账户支付给魏某的。在项目的后续进行过程中,秦某与A公司因意见不合继而终止了合作,同时秦某还要求魏某返还其已经支付的后两笔费用。请问,魏某是否应当返还这两笔费用?  相似文献   

6.
持有“XX”注册商标专用权的A公司发现D公司在自己生产的商品上使用A公司“XX”注册商标并在B、C两家商场内大肆销售,遂将B、C两家商场及D公司一起诉至法院,要求B、C、D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法院判决:B商场和D公司立即停止侵犯A公司享有的“XX”注册商标专用权并赔偿经济损失;A公司对C商场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7.
[实情介绍]1992年8月31日,经上级主管部门电子技术开发公司同意、批准,某建筑材料经营部(简称“A经营部”),另择婆家、改换门庭,将自己挂靠到某残疾人福利服务中心(简称“福利中心)名下。经过近3年的经营,时至1995年3月22日,“A经营部”又改头换面,将企业名称变更为“B经营部”,隶属关系不变,仍为福利中心。1997年1月,B经营部因某种原因被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届时,其上级主管部门福利中心对B经营部的债权、债务没有过问,财产也未进行清查清理。1997年5月,一纸状文告到法院,原告某玻璃供应公司(简称玻璃公司)…  相似文献   

8.
刘结 《台声》2003,(2):47-48
案例:2001年11月,台湾A公司(供方)经人介绍,与大陆B进口代理公司(进口代理方)签订设备代理进口合同,合同约定:由大陆B代理公司于设备试车合格后1个月内(即2002年3月前),将大陆C公司(需方)支付的货款转交台湾A公司。台湾A公司如约按期将全套设备经大陆B代理公司报关入境,运抵大陆C公司,该设备经台湾A公司技术人员至C公司现场调试合格,如期在大陆C公司投入使用,大陆C公司按与大陆B代理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约定,如期将全额货款汇至大陆B代理公司。但是,台湾A公司却迟迟没能收到大陆B代理公司转交的货款…  相似文献   

9.
政策问答     
《劳动保障世界》2008,(4):34-35
1、我是下岗职工,前年与某保洁公司签订合同后,被派到某企业做保洁工作。前不久擦门窗时,由于大门玻璃松动脱落。砸破胳膊.造成胳膊肌腱断裂,住院治疗20天,花去医疗费用6千余元。我找服务的企业要求赔偿,该企业却拒绝了我.理由是,我属外来派遣人员,不是企业内部员工,事故发生后及时送我去医院已经尽责,企业不应赔偿。我找保洁公司,保洁公司也拒绝了我。理由是,派遣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应由服务的企业赔偿。  相似文献   

10.
说说生意     
今年盛夏的一天,我决定安装百叶窗。为了保质保量与售后服务,我放弃了就近的便宜的路边小店铺,特意跑到某著名品牌窗帘公司,选购了质量最好价格最贵的进口木质百叶窗。店铺倒是很堂皇,有喷泉、沙发、咖啡或茶伺候顾客。订购以后也倒是很快就上门来安装,安装的速度是惊人地快,一眨眼,工人就说安装完毕,签字验收走人。  相似文献   

11.
我县城网改造中。电业公司要求每户居民缴纳500元钱用于更换电表、电线等物。我刚搬进新居,电表、电线等都是按照标准安装的。我不想换.但电业公司的人说必须更换为城网改造中指定型号的电表、电线,否则。将停止供电。请问,电业公司的做法合法吗?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上海某工程设备公司因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拟将公司从A处搬迁至同一行政区的B处。2010年7月,公司做出了搬迁决定并陆续搬走各类生产设备,同时通告了所有员工,但70%的员工不同意随迁。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制》2007,(8X):60-60
我是江苏的消费者,不久前,我在某超市购买了一台冰箱,付清全款后,我要求超市开发票,他们说发票由送货公司送货时一并送到。可送货公司到我家送货,我索要发票时,送货公司却说他们只负责送货,没有拿到超市的发票。我只好再打电话到超市,要求他们把发票送到我家。  相似文献   

14.
《就业与保障》2012,(4):7-7
小保:我于2011年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由我担任公司仓库保管,月工资2000元。三个月后,公司未经我同意,即以生产人员紧缺为由,将我调到必须上夜班而且噪音高、粉尘多的车间工作,但工资却未提高。我曾要求公司增加工资,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制》2011,(11):66-66
编辑同志:董某在某商场租赁商铺,该商场的开发商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场安装了一个总电表,各个商铺安装分电表。该房地产公司将大厦的物业交由某物业公司管理,并授权其代收代交电费。  相似文献   

16.
问:我公司原法定代表人王某私自以公司名义为股东杨某在A公司借款500万元的债务提供担保,请问我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责任?承担责任后,我公司应如何救济?孙仲春律师答: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贵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私自以公司名义担保的行为,应认定为贵公司的担保行为,贵公司应当对A公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在某企业工作已经9年多了,2007年11月,该企业要求我提前解除合同,说不是不聘用我了,只是变换一下形式,让我与一家劳务公司签订协议.由谊公司派遣到原企业工作.并由该公司为我发放工资和办理社会保险,待遇也不会发生变化。请问,企业能否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我同意变换用工形式,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在与公司签订的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中约定,我担任销售员,工资为底薪1500+提成。五个月前,因前销售主管离职,而我在工作上表现突出,公司口头宣布由我接任,底薪上调到5000元.提成也涨了千分之二。我对此自然求之不得并当即走马上任,公司此后也已按新标准向我发放工资。近日,公司因我私下说过领导闲话,以双方没有通过书面形式变更原有劳动合同,当属无效为由。强行要我回原岗位,并按原标准计发工资。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9.
小保 《就业与保障》2007,(12):36-36
小保: 我是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员工,受公司指派到某私营企业做保洁服务。在擦窗户玻璃时,我不小心从凳子上跌倒在水泥地上,导致手部骨折。该私营企业老板及时将我送到医院治疗,但拒绝支付医疗费,而是通知家政服务公司来支付医疗费。而家政服务公司老板认为我是在为该私营企业服务时受伤的,应由该企业来承担医疗费。请问,究竟应该由哪一方来承担我的医疗费?  相似文献   

20.
小保:我入职到一家公司已7个月,近日,公司以我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为由,决定将我解聘。我也觉得自己在公司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而表示同意,但要求公司支付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时间段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可公司认为,我与其的书面劳动合同,已经由同我一同入职、与我关系密切的同事李某代签,应当视为彼此存在书面劳动合同。鉴于我并没有授权或委托过任何人代签,且公司也不能提供任何证据证明我曾经授权或委托过李某代签,我曾多次提出异议,无奈公司却一再置之不理。请问:公司究竟应否承担支付末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