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针对威权式选举的学术研究重点主要在于探究选举与民主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一般会采用哪些研究民主选举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这些研究趋势限制了学者们提出一些关于威权式选举的微观层面的动力机制及其之间存在的系统差异等一系列问题。考虑到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探讨独裁政权下的选举目的、选民的投票行为、候选人、选举中的当权者,以及选举和民主化之间的联系。本文最后主张,威权式选举的研究方向要转向揭示和说明不同类型的威权式选举之间的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2.
3.
共治威权与法治威权——中国政治发展的问题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政治经历了从"家长式威权体制"到"共治式威权体制"的转变.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法治式威权体制.在发展的路径上,可以县级政权改革为突破口.建立自治性县政体制,改变目前的权力来源和责任体制;以强化国家的法制为基础,建立司法制衡制度,重构民众对国家权威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强人、国家和民族是民粹主义论述中至关重要的政治符号,形塑了民粹主义内在的威权性特质.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到2016年的逆全球化巨变,再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西方社会面临一系列重大危机的打击.在空前的危机打击中,强人政治因聚旗效应而上演、国家威权因政府干预而彰显、民族主义因全球化刺激而复兴,这三方面因素为西方民粹主义的威权化提供了特定的实践形态、权力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2020年底特朗普选举挫败并未给威权民粹主义画上句号,相反,持续的危机刺激使得民粹主义更突显其威权面向.在后疫情时代,威权民粹主义将把世界带往何处尚待观察,但是一个重新思考政治的机会已然摆在西方面前.自由民主能否和如何在与民粹主义的长期缠斗中胜出,这是西方不得不严肃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理解东亚模式的知识系统要理解东亚民主的本质,就必须理解威权主义政府的本质。在当前的东亚地区,要认识民主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必须充分考虑中国是该地区最大的国家,也是发展最快速、同时相对最成功的威权国家。中国带来的挑战不仅仅是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6.
包刚升 《南风窗》2014,(7):24-26
<正>民主不仅要成为提供程序合法性的政治途径,而且还要成为解决重大问题和实现繁荣的治理方式。如果民主无法有效运转起来、民主无所作为,那么威权回归只是一个时间问题。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结束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走出费城独立厅时遇到的一位老妇人问他:"富兰克林先生,你们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共和国,还是君主国?"他回答道:"夫人,一个共和国—如果你们可以保住它的话。"  相似文献   

7.
于英红 《南风窗》2010,(26):80-81
理想主义搅局者只能存活于民主体制中,而在威权体制下,"刚者易逝,柔者长存",只有柔性很强的节制型搅局者才能借助变动的筹码,为自己的理念获得曲线伸张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自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卷拉美以来,这一地区仅有个别民主国家偶尔面临威胁,民主短暂中断。但近期委内瑞拉等多个拉美国家出现了软威权主义,民主第一次面临持久性、协同性的威胁。这些国家的竞争性威权主义似乎不是对多元主义和代议制民主的有限中断,而是一种永久性替代。拉美当前的威权主义趋向还不是地区性的。在巴西等国,民主得到巩固,软威权主义难以影响这些国家。当今拉美的威权主义转向并非来自一般意义上的左翼,而是来自民粹主义左翼。在巴西等国取得成功的左翼不同于民粹主义左翼。查韦斯的逝世影响了拉美威权主义的发展,但其仍将继续存在并保持吸引力。由于多种原因,拉美的威权主义短期内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东亚威权政体的研究日趋关注,在东亚威权政体的定位、产生的原因以及与民主化进程的关系等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议。这些观点都各有道理,但本人认为威权政体是东亚国家历史及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产物,其本质性特征是“威权为体,民主为用”。  相似文献   

10.
在威权体制的“理念型”中,“有限的政治多元主义”(Iimited political pluralism)被视为威权政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中,举办各种选举是威权体制下有限多元主义的重要体现。但西方学者建构的威权体制的“理念型”,一般较少涉及地方政治层面。而在台湾,地方政治,特别是地方选举政治是我们了解国民党威权政权及其演变的重要线索。按美籍西班牙学者胡安·林兹的说法,在威权体制下,一般人对参与政治性事务意愿不高,民众有一种对政治的“被动的服从和冷感,退而扮演偏狭的和臣属的角色”,政权本身也不愿意见到  相似文献   

11.
混合政体的兴起是后冷战时期世界政治转型的显著特征,在本文中,两位作者集中研究了竞争性威权主义这一特殊的混合政体,探讨了竞争性威权主义兴起的背景,界定了竞争性威权主义的内涵及其存在的民主论争,同时探索了竞争性威权主义形成的三条路径并阐述了竞争性威权主义研究的重大意义。本文对于深入研究冷战后日益兴起的各种非民主政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民主化的曲折过程有其内在规律,其过渡状态的复杂蕴含深刻的原因.威权政治的回潮是暂时的、有限的,俄国已达到了西方民主的底线"选举民主"的水平.民主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民主不是万能的,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营造相应的制度环境,培育成熟的民主政治文化,威权政治并不一定能促进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3.
拉美国家的民主虽起步时间较早,但发展历程异常曲折,经历了民主体制与考迪罗政治并存、民主政治与威权统治相互交替的漫长历史周期。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新一轮民主化进程推动了拉美国家由威权到民主的转型。在民主转型和巩固过程中,拉美国家的民主体制渐趋完善,政党运行规则日益清晰,政府体制趋于成熟,民主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然而,拉美国家民主的深化遭遇巨大障碍,民主的质量亟待改善,民主巩固与转型仍面临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4.
在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中,"建造民主"是一种显著的民主化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建造民主"这一术语并没有得到认真对待。"建造民主"是指倚重政治精英和寡头集团的政治力量,以最短时间自上而下强制推行民主化计划的做法。事实上,"建造民主"的后果不仅在于民主制度难以在社会中扎根,更在于新兴的民主化体制并未兑现其应有的承诺,但是由于它们赋予了推动民主化的威权领袖更大的合法性和制度基础,使这些号称民主的政权并未被颠覆,反而在民主化计划严重受挫的条件下维持了稳定,从而给民主化蒙上污点。它的失败不在于挫败民主,而是污损民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政一体化领导体制与时代发展之间的脱节等原因,在政治世界大于经济世界的区域内,干部与群众关系对立现象严重。吕日周在自己担任“一把手”的长治开展了一场执政方式的探索,并对原先制度进行了一定修正,为增强威权政治合法性来发动官员进行制度重新设计中的政治管理因素对“有效的管理者”向“成功的管理者”转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泰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如家长制、权威崇拜、等级观念等,不仅仅是一个观念问题,更成为人们日常行为所公认的准则,乃至一种“生活方式”。威权政治是这种价值观的必然产物。80年代末以来,泰国和其他实行威权政治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仍处于支配地位,根植于其中的威权政治的本质性特征“威权为体,民主为用”将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环境民主"与"环境威权主义"两个概念框架梳理、分析了环境政治学的核心议题:不同政体类型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文章还区分了理论叙事和经验验证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主要结论是:环境威权主义理论对环境民主理论的批判主要是理论叙事层面的,得不到有效经验验证的支持;经验研究仍然显示,民主政体的环境治理绩效好于威权政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的经验,试图证明威权政体的类型是决定民主巩固和民主质量方面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威权政体的类型可以从三个方面透视,即组织化程度、核心利益方团结的程度、对公民社会中的民主势力进行分化和压制的程度。威权政体的类型直接决定了新旧政治势力围绕民主体制的建立、运转进行博弈的状态,我们可以将新旧势力围绕民主体制进行的博弈状态称为政治社会,而民主的巩固和民主质量只不过是政治社会的反映。在实现了民主转型之后,不同的威权政体之所以在民主巩固和民主质量方面出现差异,关键在于这些新兴民主国家有着不同类型的初始威权政体,从而构造了不同类型的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19.
张楚楚 《南风窗》2014,(13):76-77
<正>倘若一味打压穆兄会却不拓宽体制内参政空间,威权政体的延续与民众参政诉求高涨间的矛盾依然无解,动荡的隐患将始终存在。埃及前军方领导人塞西6月3日被宣布当选总统,5天后即就职。尽管塞西的得票率高达96.91%,选举本身也得到国际监督,但由于候选人仅有"主帅"塞西与"陪跑"萨巴希两位,大选  相似文献   

20.
宁二 《南风窗》2008,(21):89-92
作为华人世界不多见的、能存在20年的独立知识团体,批判性立场的台社早已成为台湾社会运动的重要环节之_。在他们眼中,台湾的威权体制已经倒台,凭靠道德立场、政治正确表态的时代已经过去,知识分子不能躲进象牙塔,要找到社会的动力之所在,挖掘贴近社会的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