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和午 《南风窗》2012,(7):55-57
虚拟经济之过度、"一规两制"之尴尬、发展模式之交锋,凸显的是全球经济危机之下资本主义的现实困境。而资本主义何去何从的大辩论,实际上是争议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未来究竟何在。本轮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欧美债务危机的跌宕起伏,激化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全球大讨论,2012冬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转型:寻找新模式"的主题下更是发出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追问。其实资本主义经济自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面性的危  相似文献   

2.
陈和午 《南风窗》2011,(10):68-71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步入后4万亿时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主基调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调结构已是刻不容缓,但从地方搞经济的情况看,汹涌的地方政府投资潮却并无丝毫放缓之势。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的科学论断,是包括"时代的主题"与"时代的本质"两个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在内的完整体系,"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本质"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今天之所以要重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一方面,有人将和平与发展当作"时代"的定义来表述,强调当今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给人以"大的历史时代"似乎已改变的错觉;另一方面,又有人不顾当今时代的主题已不是"战争与革命"的现实,继续简单地从"两个阶级"、"两种制度"的角度去突出强调和定义当今时代,甚至提出当今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前途、两条道路、两种命运、两大力量生死博弈的时代",似乎整个世界仍处在昔日的"两大阵营"对垒斗争的年代。这两种极端化的倾向和论断,都是违背邓小平关于时代问题的科学论断的。  相似文献   

4.
陆钢 《当代世界》2015,(7):26-29
<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装备制造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中国企业更能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评估投资环境,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图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的工人在安装水下防喷器控制电缆卡子。"一带一路"始于大数据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无限发展的可能,使得我们在新技术的装备下可以超越当下的局限而达到更远的目标;另一方面,中国三十多年的和平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以至于需要带动周边共同发展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是我们30年来融入全球化潮流的重要指导思想,改革开放是"复关"、"入世"的历史前提和重要保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三条基本经验:融入全球化进程是时代潮流和社会主义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要把坚持独立自主与融入经济全球化两者结合起来;必须选择与本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全球化融入模式。我们今后要推动全球化的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和谐发展,树立新型对外合作理念,实行新的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文化经济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文化经济"的蓬勃兴起。文化经济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宏观背景,科学发展观则是对文化经济时代的自觉回应。"以人为本"是文化经济和科学发展观共同的灵魂,由此表达了二者高度的契合。这种契合要求文化经济的良性进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原则,而文化经济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7.
监视资本主义是大数据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社会景观,其兴起的直接动因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根本动因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逻辑.数据监视延续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但在新技术条件下拥有了比以往更加隐蔽的形式和内容,成为大数据时代资本操纵和控制社会的主要机制.基于资本的贪婪本性和生产规律,监视资本主义内含集中的基因,并不可避免地朝着寡头垄断的方向发展.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不可能解决监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马克思的"两个必然"论断仍然适用于对监视资本主义前景的判断,即监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存在必然是暂时的,必然为真正契合大数据时代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数据社会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马宁 《法制博览》2023,(29):43-45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应用价值也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对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数据犯罪风险进行分析,结合数据安全犯罪造成的刑事风险,网络服务提供者监管义务履行不到位造成的刑事风险,以及网络金融犯罪造成的风险三大方面展开分析,从兼顾前端治理和数据利用、统筹多元治理和犯罪预防、协调严宽相济刑事政策与产权保护几大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治理的理念创新,并从数据犯罪风险防控策略出发,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思远 《法制博览》2023,(10):97-9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金融数据保护对于现行的法律、制度、金融机构的数据保护能力都带来挑战。本文首先介绍数字经济发展背景和个人信息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对个人金融数据保护相关法律进行评析,最后对于数字经济时代下,个人金融数据保护面临的算法决策风险、数据跨境传输风险和数据集中泄露风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为数字化时代的法治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赵灵敏 《南风窗》2010,(8):52-53
用工荒的出现只是一个节点,它昭示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结束、由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中国式经济奇迹的结束,但并不必然意味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和一个崭新的"以人为本"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两大奇迹",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实现从"追赶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光辉历史.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其成功秘诀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开拓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百年辉煌历史伟业的三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概念的引入,大数据与政府管理创新的研究迅速成为中国学术界特别是公共管理学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国内学界主要围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政府管理创新、大数据与电子政务创新、大数据与政府专项管理创新、大数据与政府管理的技术伦理等五个主题进行了积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大数据与政府管理创新"课题的研究在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不论是在研究广度还是在研究深度上,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从凸显时代性、加强应用性、强化融合性上下功夫,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走出市场经济的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灵敏 《南风窗》2007,(20):40-41
15年间,中国缔造了经济奇迹,成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所创造的生产力比历史上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对现实中的诸多重要问题给予正本清源式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但国际社会对这场战争的思考却远没有停止.这场战争何以发生?这场战争对未来的大国关系尤其是国际格局走向将产生多大的影响?在当前国际格局转换的背景下,它是否作为一个转折点向国际社会宣告一个新的"罗马帝国"时代抑或一个更加多极化时代的来临?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刊编辑部特约请有关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江 《法制博览》2022,(2):54-56
深入研究"《民法典》时代"下,环境侵权的法律适用,能够为司法实践提供更多依据.基于此,本文从"《民法典》时代"环境侵权责任确立目的 展开论述,从概念角度、过程角度、具体条文角度、多元归责角度、侵权因果关系角度、生态环境修复角度这几个角度,研究了"《民法典》时代"环境侵权的法律适用,希望能够为"《民法典》时代"下司法领域...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1,(3):15-15
2010年1月10日,浦江岸边,中国馆首揭神秘面纱接待了上海世博会有限公司第一位后世博时代的战略合作伙伴宝马。双方致力于后世博时代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合作的达成充分体现了BMW新一年的可持续发展方略及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本次宝马在中国馆奏响中国"悦"章,采用新年音乐会的创新形式,在激情音乐的映衬下2010年宝马中国辉煌业绩随即公布。在这与中国经济一起腾  相似文献   

17.
南方朔 《南风窗》2013,(21):95-95
"自由"到底是什么的确讲不清楚,但"不自由"就比较容易讲清楚,将特别"不自由"的项目消除了一项,"自由"这边就增加了一项。所有复杂的大问题,都可以用这种"负面消去法"。人们普遍都有一种思考习惯,那就是当时代改变,某一种价值出现,人们就会设定出一个大概念,希望用这个大概念来谈所有的问题,像"自由"、"民主"、"平等"、"人道"、"幸福"、"文明"等就是这种大概念。在方法论上,我们称这种大概念的思考是"方法论的全体主义"。  相似文献   

18.
苗杨  蒋毅 《当代世界》2015,(1):71-72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前国内国外新形势而提出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构想。西藏作为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段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与南亚国家交往的重要门户,应当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的重要契机,实现交通、贸易、金融、能源和现代物流业等领域的跨越式升级,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两个必然"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共产主义实践也融入新的社会历史进程,因此,对"两个必然"的理解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媒体     
《南风窗》2009,(17)
1【美】《时代》8月10日中国能救世界吗?在上海的一个湿热的下午,张义站在通用汽车的展厅里选购新车。他是上海一家国有钢铁企业的中层干部,打算把正在开的大众汽车换成别克。他对自己的工作和中国经济的前景一点都不担心:"一切都不错,我能负担得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