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魏特夫是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成员之一。他秉持和延续了社会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格律恩堡的史学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历史和东方社会的研究当中,并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东方社会"理论。作为曾经的核心成员,其学派时期思想分为"起点""转向"和"成型"三个阶段:"起点"是指他对中国革命现实进行了由表及里的思考;"转向"是指他通过创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思想彻底将视野转向了中国历史研究;"成型"是指他在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起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中国从一个大多数人不得温饱的社会迅速变成了一个大多数人衣食无虞的社会。他为了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治国路线,不是给这个体制动大手术,而是给它换脑筋,他在政治上最重要的成就是通过改变考核和任免标准,使中共干部队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面目一新。他平静辞世,国内国外基本上没有政治上的担忧,此事证明了他确实以身作则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使中国权力层的游戏规则相对而言变得比较稳定,有了更多的可预见性。中国历史上不缺伟人,缺的是"伟大制度"的建设者;所谓"伟大的制度"应当是一种能够长久令人信服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成玲 《南风窗》2011,(9):39-39
"红岁完全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三星,未来的索尼。"3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朝日新闻》对中国茶叶奢侈品牌"红岁"进行的一次深度报道中,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如是说。他还指出,"有了红岁这样一个品牌,不仅意味着中国茶业的阶段性飞跃,更意味着中国在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过程中,品牌之光的照耀将是非常显赫的。"  相似文献   

4.
张墨宁 《南风窗》2014,(13):51-53
<正>1978年的世界杯被认为是中国球迷的启蒙时刻。而1999年的"渝沈之战",让一些球迷开始明白,足球是一个游戏,中国足球若不按规则玩,就不可能出线。"中国足球太臭,从来不看,我只看世界杯。"球迷赵京语带嘲讽地模仿他身边的这么一类人。他说,这句话是伪球迷的标志,世界杯现在更像是伪球迷的节日,像他这样的真正的球迷,对待世界杯的态度更像是隔岸观  相似文献   

5.
人在饥寒交迫时,首先是要活着,为生存而奋斗。温饱之后,他会问:"为什么活着?"社会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总是循序渐进的。今天,当中国经济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成为世界第  相似文献   

6.
媒体     
《南风窗》2009,(17)
1【美】《时代》8月10日中国能救世界吗?在上海的一个湿热的下午,张义站在通用汽车的展厅里选购新车。他是上海一家国有钢铁企业的中层干部,打算把正在开的大众汽车换成别克。他对自己的工作和中国经济的前景一点都不担心:"一切都不错,我能负担得起。"  相似文献   

7.
苏格 《当代世界》2018,(6):18-21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筚路蓝缕的征程,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回顾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不仅诸多"内因"至为关键,给中国带来机遇的经济全球化"外因"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获益者和贡献者。中国改革开放四大重要阶段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起点: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党的十九大再释改革开放决心,开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将呈现全面开放新格局,继续向世界和人类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邢少文 《南风窗》2011,(26):39-39
颁奖词:金融危机以来,他多次提醒要注意政府"假宏观调控之名,行微观干预之实,实际上等于复辟命令经济"。认为这会加剧腐败和寻租。他也质疑"中国模式",认为所谓的"高铁奇迹"和"医改奇迹"论调缺乏支撑。多年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公共领域发出批判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媒体     
《南风窗》2010,(20):12-12
<正>1美国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美】《国家》9月20日安迪·斯特恩是美国服务业雇员联合会的前主席,自2002年以来多次前往中国访问。在离白宫不远的一家咖啡馆里,他说:"我们不得不意识到中国是美国真正的竞争者,甚至可能危及美国的经济超级大国地位。"没有人怀疑中国崛起会带来国际秩序的改变,但要如何应对中国  相似文献   

10.
钟岷源  杨扬 《南风窗》2007,(19):70-70
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约翰·拉特里奇(John Rutledge)是1980~1981年里根经济框架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布什政府时期,他又参与了美国政府关于削减利息税和伊拉克重建等课题。9月初拉特里奇在厦门参加2007创意产业投资与发展论坛期间,本刊记者就中美经济相关问题,对他进行了的访问。《南风窗》: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中美贸易,因此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与平衡中关贸易、处理中美关系密不可分。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中国要如何看待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拉特里奇:对于中国而言,其实需要了解美国人在这一问题上何以会表现得"不怀好意"。中国需要更好地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决策体系。美国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可能会出台一些"最坏的政策"。要解决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沟通。  相似文献   

11.
媒体     
《南风窗》2010,(24):11-11
<正>1今天的中国像19世纪的美国?【美】《时代》11月15日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经济霸权冲刺吗?是的,马丁·雅克在他的书《当中国统治世界时》中给出了确定的答复。不,经济学家约翰·马金和对冲基金巨头James Chano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泡沫迟早会破灭,到时中国会出现类似日本"失去的10年"那样的不景气局面。后一种看法也反映在畅销书《未来100年》中,这本书认为中国的未来不过是"日本的翻版"。  相似文献   

12.
突然之间,中国成了一个显性的世界经济"霸主"。如果不是经济实力上实际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的话,那么至少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和投资界的"霸主话题"之一。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信息提供商之一,布隆博格的专栏作家威廉·波谢克在他的专栏中毫不犹豫地写道:"中国,是最新的世界经济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13.
廖中莱 《当代世界》2015,(11):28-28
<正>中国的和平崛起是21世纪的世界大事。马来西亚特别重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末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和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他的这番话令我们感动。马来西亚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也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事实上,自"一带一路"倡议公  相似文献   

14.
邓晓芒 《南风窗》2010,(15):97-97
<正>在《书屋》今年第6期上读到摩罗先生为他的《耻辱者手记》第二版所写的序言《我们是需要自审的一代》,终于对他10年来的心路历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嘛,他所走过的路,不过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道路的一个缩影。想当年,"五四"知识分子何等激进、何等慷慨激昂,经过30年的奋斗,当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喊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大批怀有"五四"情结的文化人都不禁热泪盈眶,用胡风当时一首诗的标题来说,叫做"时间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2010:海外中企命运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静钧 《南风窗》2010,(5):26-28
中国资本输出潮在"中国创造"还未成型时就不期而至,这多少有点"悲壮出发"的味道。2009年是海外中国民间资本密集受难的一年,这一遭遇未必不会发生在正成为投资主体的国企身上。最近几年资源型收购占了中国对外投资额的大部分,但动辄就与对方签下巨额长远合同,总会因过度依赖"中国经济会直线发展下去"的假定而受到惩罚。  相似文献   

16.
孙骁骥 《南风窗》2008,(17):96-96
李约瑟与中国的"邂逅"是颇为浪漫的。根据西蒙·温彻斯特的叙述,这一切开始于他对一名中国女子的爱情。这名女子就是来自南京的鲁桂珍,抗战初期,她因仰慕李约瑟夫妇二人在生物学上的成就,远赴英国剑桥留学。李约瑟对她一见钟情。就在两人"越过友谊界线"的那晚,李约瑟学写了他的第一个中文字——"菸"。之后,约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0,(1):45-45
<正>买中国股票,让女儿学中文,喝中国葡萄酒……全球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是美国人,却毫不掩饰自己的中国情结。10月24日,罗杰斯在"华山论剑·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继续看好中国经济,预测全球财富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并表示在适当时机还会增持中国股票。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南风窗》2012,(14):14-14
未来中国的后发优势潜力仍然很大,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保持20年8%左右的增长。——林毅夫刚刚从世界银行卸任的林毅夫以一场关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学术研讨会开启了他回国后的首次公众亮相。早在2009年24个工业行业中21个已经产能过剩,成熟的制造业几乎找不出一个产能不足的行业。—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作开幕主题演讲,认为"中国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结构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制度的多元化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中国对外战略逐步实现了从"三个世界"到"一个世界"、从"敌友外交"到"伙伴外交"、从"意识形态外交"到"经济外交"、从"低层次对外开放"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和平共处"到"和谐共处"的适应性转变。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变是中国与世界在三十年互动中完成的,是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作用与中国自觉选择的结果,它体现了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实现了中国国家利益、国家发展目标和国际行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者间的协同,推动着中国和世界沿着繁荣稳定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洪明 《法制博览》2015,(6):19-21
从经济法视角看"法治中国"的价值目标,就是要看"法治中国"的实施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及如何让中国经济更加健全的发展,包含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各项具体价值要求。文章探究了法治中国释义,分析了"法治中国"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意义,并进一步从分析当前困境的角度提出了经济法视角下的"法治中国"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