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通渭行     
前不久,笔者在甘肃定西参加了一个会议以后,应通渭县委书记郑宏伟的盛情邀请,随他到通渭。这是我第二次到这个古老而声名远扬的地方。上一次是2000年8月,那次汽车走了两个半小时,这次只用了50分钟。上次我从兰州到定西,车行了3个半小时,这次只用了一个小时。这几年陇中的高速公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这是千年传下的古训,世所公认的天理,在"多元化"日益成为"基本价值观"的当下,它仍然要当仁不让地成为治国执政勤政的最高理念。"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治国安邦的定力,社会"维稳"的第一要义,非"食"莫属。史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也罢,历朝更迭中的刀光剑影也罢;冯小刚拍摄的《1942》惨不忍睹、饿殍遍野的一幕也罢;资深记者、学者对1960年代3年大饥荒的调查、争论、当事人的回忆录也罢;世界史上的印度大饥荒、爱尔兰土豆饥荒、前苏联乌克兰大饥荒、非洲尼日利亚大饥荒也罢,都不竭地证明着"以食为天"这一真理的颠扑不破。"以食为天",其实包含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两大课题。"粮食安全"又包括自然、社会两个方面,而后者也即社会方面则是首要的。古老《诗经》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7)
正我们必须探索更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信息要想得到有效传递,就必须触及并影响包括民选官员、监管机构或私营部门在内的当权者。选举为民众提供了投票机会,但并不意味着给了他们发言权,更不要说保证他们的意见被听到。"民主国家不会爆发饥荒"是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名言,因为负责任的政府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发生大规模饥荒。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清洁饮水;像粮食一样,清洁饮水也是我们生存和福祉所必不可少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乌克兰1932-1933年饥荒在乌克兰被称为“大饥荒”,或“对乌克兰人的种族灭绝”.近年来,俄乌两国学界的研究证明,乌克兰饥荒是上世纪30年代遍布苏联主要产粮区的饥荒的一部分,并非“莫斯科政权”专门针对乌克兰人而制造的.“种族灭绝”说法的提出,与当今如何评价斯大林,在“后苏联”空间如何处理乌俄两国关系密切相关,实质是西方借历史问题插手苏联政治以及乌俄关系,把历史问题政治化.对此,中国研究者应明辨是非.  相似文献   

5.
饥荒远去     
茅于轼 《南风窗》2008,(1):22-23
按照Grada教授的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大规模饥荒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大规模死人必定是另有原因。我们应该了解国际学者对饥荒的最新看法,避免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6.
庄稼昀 《南风窗》2013,(4):90-91
记忆和历史类似:他们既是文化产物,也被权力选择和支配,其叙事内容和模式必经历反复建构与书写。"民间记忆计划"是在官方文献和历史教科书的垄断书写之外,还原3年大饥荒历史细节和记忆碎片的努力。草场地空荡且黑暗的舞台上只有8个演员、两样道具(手电筒和中学历史教科书),以及一块支在舞台后方的投影幕:《回忆:饥饿》(2012年版)在此上演。几缕孤独刺眼的手电光线在黑暗中扫过,仿佛照向历史中某个黑暗的角落,试图点亮那些从农村挖掘、整理出的关于1959~1961年大饥荒的民间记忆。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时期遍及全国的浮夸风与随之而来的三年饥荒关系密切.浮夸风背后所体现的是一种"宁左勿右"的政治行动逻辑.无论出于自愿或是无意识,基层干部都在这样的逻辑指引下行动.本文以皖西北临泉县为例,尝试展示"宁左勿右"的政治逻辑是如何推动基层干部走向浮夸的.  相似文献   

8.
时卫干 《南风窗》2007,(2):64-65
近日,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先生撰文《想象5000万人超级城市》,该文建议中国建设20座左右的超级大城市,每座城市5000万人,80%的中国人口因此而能够集中居住在大城市中。谢先生认为,发展20座左右的超级大城市是保证中国克服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就业不充分等瓶颈,缓解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11日,上海《东方早报》以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一篇题为《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的长篇报道。作者是简光洲。在此之前,虽然湖北、甘肃等地媒体也有结石患儿的报道,但在提到患儿所食奶粉的生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4,(25)
<正>"社会活力"的提出,乃中国眼下的必需。大饥荒年代,陈云提出"开笼放雀",救民于水火;"文革"浩劫后,万里们力挺小岗村"包产到户",迎来"一年翻身,改变面貌"的局面;胡耀邦们平反了数以千万计的冤假错案,举国振奋人心大快;30多年前由邓小平、任仲夷、习仲勋、吴南山、梁湘们开创的"拓荒牛"模式,带给全国"小渔村效应"……无不证明释放社会活力的巨力。  相似文献   

11.
沈旭晖  梁振岳 《南风窗》2011,(20):86-88
索马里的无政府状态和恐怖主义、埃塞俄比亚对区域战争的大规模卷入,都是天灾失控的重要原因。而这些悲剧,一律与美国外交政策息息相关。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东非爆发大规模饥荒,受灾人数超过1000万,重灾区索马里有1/3人口面临生命威胁,而原已灾情不轻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接收了大批索马里难民,也令本国负担加重。这次饥荒规模甚大,很可能超越广受西方关注的苏  相似文献   

12.
“如果人类文明在未来30年横遭扼杀的话,那么,凶手不是饥荒,也不是瘟疫,而将会是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年8000元的依据何在? 教育产业化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学费。对此,有位专家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说,目前将高校学费提高到5000元,人们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学费5000元,加上杂费、书籍费、住宿费、日常生活开支,最保守计算一年至少需要8000元左右。专家没讲人们能接受子女读大学一年开支8000元的经济根据是什么。从1999年底约1.4万亿元的农村居民储蓄余  相似文献   

14.
"哪怕身上掉10斤肉、脱一层皮,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站在领奖台上讲出这句具有"铁人精神"的话时,甘肃七建孙文忠电工班班长孙文忠声如洪钟.在去年承担兰州会展中心项目的施工任务时,原本4个月的工作量,孙文忠和33名工友仅用50天就"啃"了下来. 日前,甘肃举行班组建设工作会议,金川集团公司、甘肃电力公司工会、玉门油田老君庙油区763班组、甘肃七建孙文忠电工班畅谈经验心得.天水供电公司等32家单位被评为全省班组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中铝兰州分公司电解二厂电解六工区等28个基层班组被评为全省先进班组.  相似文献   

15.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官方和民间向苏联政府和人民提供了大量援助。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最大的民间对外援助募集组织,"帮助战争中的俄罗斯委员会"共募集了5000多万美元的捐助,这占到美国民间援苏总量的80%,考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普通民众年均收入不足5000美元这一现实,"帮助战争中的俄罗斯委员会"的募集活动是卓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政府向"帮助战争中的俄罗斯委员会"领导人颁发了红星劳动勋章以示表彰。  相似文献   

16.
张墨宁 《南风窗》2012,(9):59-60
由于缺乏工资调整机制的立法程序,公务员的收入增减又多是在内部"秘密"完成,导致社会信任度降低、合法性不足。4月以来,各地正在启动新一轮的最低工资上调。上海、山西、天津、甘肃等省市纷纷宣布了各自的工资涨幅。跑赢CPI、国民收入普遍增加原本是改善民生的正常之举,然而涉及  相似文献   

17.
从1942年到1943年,久旱无雨的河发生了罕见的“中原大饥荒”,造成500万人死亡,惨绝人寰,举世震惊。“自然灾害”当然是“天灾”,但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则主要是“人祸”,即当时政治的腐败、政府的严重失职。事实证明,一旦政府采取有力的赈灾措施,灾民得到救济,死亡人数便迅速减少。这次“大饥荒”中,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德(Theodore H.White)在促使远在重庆的国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使无数生灵得救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6年1月1日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开工以来,北京分公司敦煌机场项目部深入开展以"三比三创"为内容的诺德杯劳动竞赛活动,活动在主体钢结构和装修工程两个阶段劳动竞赛活动中,营造了全员"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氛围,创出了"甘肃民航建设速度"、"甘肃民航机场支线航站楼样板"的航站品牌,一大批年轻技术人员脱颖而出,20个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说,甘肃两头大、中间长,像沉重的哑铃、干瘦的骨头。不过,现在,人们更愿意把甘肃比喻为一柄玉如意。历经70多年的接续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志成城、勠力同心,陇原大地如期脱贫,脱胎换骨,"美丽"生活正"如意"生长。  相似文献   

20.
案例:王先生今年37岁,年净收入9万元左右,妻子月收入约1500元,两人都有四险一金。每月家庭支出在3500元左右。女儿3周岁,每年要交纳幼儿园学费约6000元、教育险及大病险5000余元(已交三年,共需17年),女儿还有统筹医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