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建立我国的区际移交逃犯制度 ,对“一国两制”条件下联手打击跨境犯罪意义重大 ,各法域应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共同制订一部体现相互尊重、主动合作、以程序为主等原则的《逃犯移交协定》 ,确立移交逃犯的条件、程序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 ,从而实现移交逃犯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逃犯移交是海峡两岸之间开展最早、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司法互助事项。《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将“逃犯移交”称为“遣返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并专条规定了“人道、安全、迅速、便利”的原则等内容,但是对其基础和核心的原则却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中国区际刑事司法互助中的逃犯移交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引渡,性质不同,但问题相...  相似文献   

3.
当前面临跨境犯罪的严峻形势 ,在“一国两制”下 ,如何有效控制、打击跨境犯罪以及解决逃犯移交 ,成为一亟待研究的课题。目前两地间逃犯移交状况并不理想 ,香港与外国相互移交逃犯所适用的香港法律第 5 0 3章并不适合于两地。两地在逃犯移交问题上 ,“一国两制”是根本 ,“平等协商”是关键 ,“注重实效”、“相互尊重、彼此合作”是核心。在立法方面 ,可将香港特区立法会作为全国人大的一部分 ,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4.
"政治犯罪不引渡"是国际引渡的重要原则,但由于"政治犯罪"概念本身难以界定等原因,导致该原则的适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今国际司法协助中,政治犯罪不引渡不断受到限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例外",甚至已经有取消的理论主张和实践。在海峡两岸的区际刑事司法互助中,具体而言就是在逃犯移交---"刑事犯和刑事嫌疑犯"的遣返中,同样面临着是否适用"政治犯罪不移交"的问题。作为区际刑事司法互助,海峡两岸应当摒弃政治犯罪不移交原则。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一国两制四法域"格局的特点与共同打击区际犯罪的现实需要,我国区际警务合作应遵循"一国两制"、法域平等、程序合作、及时高效、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协作调查取证、遣返嫌疑人员、移交涉案财物、送达法律文书、移管已决案犯、交流犯罪情报等警务合作。通过建设规范体系、创设专门工作机构、建立定期会晤制度、优化程序规范作用、设立情报共享机制,促进我国内地、香港、澳门与台湾四地法律制度的衔接与区际警务合作的常态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李德英 《前沿》2007,(6):120-123
引渡是有关国家进行司法合作,移交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引渡法存在着许多微妙并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引渡来实现国际合作的途径,并非畅通无阻。对“死刑不引渡”原则采取附条件引渡;在主动引渡中,充分利用刑罚转换;正确认识当前妨碍引渡的深层政治因素;明确区分政治犯罪与政治行为;积极与相关国家签署引渡条约,有效推动合作等是跨越引渡实践中的法律障碍的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渎职行为中的“前案”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渎职罪中的"前案",是指渎职行为成立犯罪的前提条件。在渎职罪中,"前案"只存在于徇私枉法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之中。"前案"的范围,既包括有关案件,也包括涉案人员;既包括有关罪案,也包括一些非刑事案件,需要在司法实践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具体进行分析判断。"前案"的性质既非罪案或罪犯,亦非一般行为或人员,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涉嫌犯罪的行为或犯罪嫌疑人,而是作为渎职行为成立犯罪的前提条件的行为或人员。认定涉嫌犯罪的"前案"的正确标准应当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而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其依据则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诈骗罪的本质特征是,被害人(被骗人)在与犯罪人"欺骗—被骗"的二元互动中完成财物转移,犯罪人因此建立起对财物新的不法占有。侵占罪的本质特征是,犯罪人拒绝解除合法占有关系,拒不恢复原来的所有权(占有)关系。盗窃罪的本质特征是,犯罪人通过秘密、不法手段取得他人所有(占有)的财物,建立新的非法占有。"偷换商家收款二维码案"不符合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和行为构造,与侵占罪的本质特征和行为构造相去更远,宜以盗窃罪论处为妥。  相似文献   

9.
从目前跨国追逃的实践来看,一国犯罪嫌疑人潜逃国外,请求国欲将其引渡回国进行调查起诉,一般需要向被请求国提供被引渡人的逮捕证。在我国,职务犯罪案件中只有在监察机关将案件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才可以由检察机关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那么如果犯罪嫌疑人已逃往国外,案件还未移交给检察机关,则无法对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签发逮捕证。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我国监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调查不属于刑事诉讼,在职务犯罪的调查阶段不能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针对跨国追逃中逮捕证存在困境的问题,我们可以在相关法律中增加专门的"引渡逮捕"条款,或者先签发逮捕证,外逃人员被引渡回国后再由监察机关进行补充调查。  相似文献   

10.
古敏  陈正明  毛应勇 《公安学刊》2007,(6):F0003-F0003
为有效打击街面犯罪,遏制盗抢案件高发的势头.义乌市公安局巡防大队在认真分析研判巡区发案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强化自身职能,创新治安举措,重拳出击,取得较好成效。今年4月21日至11月底,该大队共盘查可疑人员25万名、车辆14万余辆,抓获移交犯罪嫌疑人900余名,查获被盗机动车60辆,其中汽车4辆,抓获上网逃犯35人。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两岸共同签署《互助协议》以来,祖国大陆与台湾区际司法合作与互助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经裁定认可的大陆判决无既判力、“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适用范围窄、不认可大陆法院出具的离婚调解书、欠缺判决的认可与执行机制和两岸管辖权冲突的协调机制等。因此,有必要在不断充实和完善各自单边立法与共同签署的区际协议同时,解决调解协议的有效性和执行力问题,扩大两岸法院认可与执行民商事裁判的司法文书、明确管辖权范围,将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处理两岸民商事管辖权纠纷的重要制度,使得两岸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更顺畅。  相似文献   

12.
何为沉默权     
什么是沉默权?一般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被指控犯有罪行或有犯罪嫌疑的人针对司法警察、检察官的讯问而享有的拒绝回答的权利。沉默权在国外是通行的原则。各国说法不一 ,有的国家称为沉默权 ,如英国 ,而美国的宪法第五修正案称其为反对被迫自我归罪之特权。从严格意义上讲 ,沉默权与任何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还不太一样 ,后者比前者的范围要广。沉默权通常指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但任何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对象除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之外还适用于证人。证人虽有作证的义务 ,但如果证言中有对自己不利之处 ,证人有权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刑事协商制度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协商制度是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为前提,刑事主体之间通过对话与合作,在充分考虑对方诉求的基础上相互妥协,就刑事案件件的程序、实体等问题达成共识,注重对话、合作与互惠,而非对抗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协商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在一定范围案件中进行,并建立配套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采取"以拯救、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但实践中落实这一刑事政策目标的具体措施还很不完善。在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送往刑事法庭之前,我国亟需构建和完善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拯救、教育制度体系,以实现刑事政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4月16日,美国执法人员在首都国际机场将从中国外逃至美国的犯罪嫌疑人余振东移交给我国警方。余振东原为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行长,贪污挪用约4.8亿余元人民币,制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银行监守自盗案。公安部、外交部等部门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工作,终于促成余振东的归案。由于中美之间现在没有引渡条约,这次美方是以驱逐出境押送至中国的方式将余振东移交中国的,开创了中美司法合作打击腐败犯罪的一个成功范例。据悉,我国现在至少有4000名涉嫌贪污和贿赂的犯罪嫌疑人在逃,有一些已经逃到了境外,他们所携带的赃款总额已经超过了50亿元人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研究所所长、刑事诉讼法教授卞建林日前证实,“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这一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法原则将在我国确立.按照这一原则,犯罪嫌疑人将有权保持沉默,任何人不得强迫他证明自己的罪行,拒绝回答不会被加重刑罚.  相似文献   

17.
正"三社联动"的实质是不同社区行动者主体基于平等、协商、互助的原则进行伙伴式合作治理,以回应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实现社区善治。自2013年民政部要求各省市将开展"三社联动"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后,各地积极探索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由于对"三社联动"这一新生事物认识不一,各地在不  相似文献   

18.
胁从犯立法之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刑法在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上划分出胁从犯 ,对于实行刑罚处罚上的区别对待虽有可取之处 ,但将胁从者一律纳入刑事追究的范围是不合理的。又由于胁从犯的划分根据与其他共同犯罪人种类的划分根据不同一 ,导致胁从犯与其他共同犯罪人种类之间的相容和界限不清。为此建议 :在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上 ,实行分类标准同一化 ,不再将胁从犯作为独立的共同犯罪人种类 ;立法上应将一定条件下的被胁迫作为一种免责事由 ;对于不能免责的被迫行为 ,应将被胁迫作为一种量刑情节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9.
为防止刑讯逼供,要大力开展高水平刑侦技术研究,不断研制高科技侦查设备,进一步完善有关立法,全面确立无罪推定原则,赋予犯罪嫌疑人拒绝自证其罪权和沉默权。明确规定对刑讯逼供和用威胁等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及由此证派生出来的其他证据,不得作为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20.
认真、细致、全面、系统地对命案现场进行勘查与检验,是侦破命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有效地对各种命案现场中提取到的痕迹物证进行分析和运用,不仅可以确定整个命案案件的性质,据此判断出"当事"现场是否为第一现场,确定犯罪嫌疑人在整个现场中的作案过程,还可以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或区分犯罪嫌疑人的主次,从而为侦查破案提供必要的方向和范围,为诉讼审判提供强有利的证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