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乌托邦》是阐述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作。自从十六世纪初叶以来,莫尔的名字和《乌托邦》一书,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经久而不衰。托马斯·莫尔于1478年2月出生在英国伦敦。他的父亲曾任英国皇家高等法院法官。莫尔十四岁对,就被送入著名的牛津大学学习。在这里,他攻读文学和哲学,结识了一些著名的人道主义者。两年后又转入别的学院学习法律。学成后即在伦敦担任律师。由于他办案公道,深受平民百姓的拥戴。1604年,当他二十六岁时,就当选为伦敦下议院议员。后因不满国王亨利七世的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它提出了乌托邦社会方案,描绘了乌托邦公民的道德风貌,体现着莫尔以幸福为中心的伦理学说。下面试图谈谈个人对此的粗浅看法。可以认为,人文主义者莫尔是从注重人的问题出发而拟定乌托邦方案的。首先说明这点,将有助于对他的伦理思想的评述。注重人的问题是文艺复兴时期一般人文主义者的特点。人文主义者通过他们各种各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是西欧空想社会主义史上最早的两颗明珠,而约翰·凡勒丁·安德里亚的《基督城》是继武的第三颗明珠则鲜为人知。不论就写作时间、继承关系还是历史成就而言,《基督城》属于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三颗明珠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科社和国际共运史教材在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时,往往只偏重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而很少提及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家的思想。因此,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似乎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继承了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而实际上,科学社会主义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中“暴力革命派”的思想。1 空想社会主义中的“温和派”或“和平过渡派”,无论是早期的莫尔、康帕内拉,还是十九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在如何实现他们所向往的“理性社会”的问题上,完全陷入了“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的三部曲中。相反,空想社会主义中主张用暴力推翻旧世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暴力革命派”较“和平过渡派”则胜过  相似文献   

5.
英国既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又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发祥地。本文试图以分析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莫尔、温斯坦莱和欧文的理论体系为核心,从社会学方面探索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观点。本文认为,认真研究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建设思想,对于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深化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莫尔的争论集中在对《乌托邦》的不同评价上。这是因为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已成为谴责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的最有说服力的著作。对《乌托邦》的不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对托马斯·莫尔一生所进行的社会政治活动的评价,也影响到对他留下的文学遗产以及他在社会思想史上所起作用的一系列评价。  相似文献   

7.
最近十年中对乌托邦、对乌托邦设想问题的兴趣,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社会人士中有了持续的增加。这不是骤然发生的,而且没有思辨的特征;更确切地说,这种倾向是逐步发展的,并越来越扩展到新的问题上。从透彻分析 Th.莫尔以来的乌托邦历史到乌托邦的哲学思想,从作为工人阶级世界观来源的空想社会主义到二十一世纪的空想社会模式,从围绕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讨论到反乌托邦的宣传,被研究的问题各式各样、种类繁多,参加讨论的哲学家、作家、社会理论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人数正在增加。  相似文献   

8.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探讨未来理想社会政权建设问题时,提出了他们的“贤人政治”主张。在这一思想中,他们突破了传统的“贤人政治”思想的狭窄范围,破天荒第一次对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中行政管理官员的标准和选拔方式进行了大胆的设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生活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托马斯·摩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以他的第一本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而闻名于世。在他提出的第一个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方案中,摩尔坚决认为,未来理想社会的行政管理官员绝不能是愚味无知的,因为新的社会要求他们有很好的知识和才能。乌托邦十分强调教育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从小就开始学习,以获  相似文献   

9.
自1516年《乌托邦》发表以来,社会主义已经经历了整整五百年的曲折历程,这一历程首先从空想社会主义开始。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公有的经济制度和民主的政治制度两方面,构建了未来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正确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制度的预测,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并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中国与西方都存在着空想社会主义。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传统的“大同”理想。中国的“大同”理想和西方空想社会主义都要求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消灭剥削压迫 ,消灭私有制 ,实现社会平等。在追求社会理想上二者有相近之处 ,而在各自的表现形态上有其不同的特点。中国“大同”理想突出的特点是“大同”、“均分”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则主张“公有共享”。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的思想来源 ,中国“大同”理想则是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条件 ,二者的碰撞和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第一阶段,但它究竟始于何时,是哪个阶级的思想表现,人们的认识很不一致,观点各异。我们认为,空想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而且更是千百年来鼓舞劳动人民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地反对阶级剥削压迫,争取平等和幸福的旗帜、动力与希望。因此,空想社会主义不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而是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的结果;富于革命传统和酷爱自由的中华民族,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销售市场”,而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徐久刚 《理论探索》2007,4(6):70-72
不久前,有人公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乌托邦".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据",而这些"根据"都是站不住脚的.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学说时从空想社会主义中汲取有价值的因素;另一方面,则又使自己的学说同空想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不制造任何形式的"乌托邦".共产主义的实践运动也在不断证明着共产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儒家经典《论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廉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仁义为先、乐天知命等方面。不过我们也要对此辩证分析:“仁者爱人”不能等同于“以民为本”,“礼治”不能等同于“法治”,“圣人之治”的理想只是乌托邦,“天命”信仰仍旧包含迷信成分。在客观分析《论语》中廉政思想的时代局限性之后,在扬弃礼制、仁义、君子人格、天命信仰等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论语》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表现为:法治是廉政建设的根基,人民至上是官德的核心,集体主义应成为所有人的基本处世原则,共产主义是值得所有人拥有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14.
埃蒂耶纳·卡贝是法国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享有盛名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他的代表作《伊加利亚旅行记》在工人和其它群众中发生过广泛的影响。人们尊称卡贝为“慈父”,赞誉《伊加利亚旅行记》是他们的“圣经”。卡贝的学说成为当时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派别,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回顾过去一个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展望新世纪的走向,总结经验,开辟未来,这对于我们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社会主义作为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理想,早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幼年时期就产生了,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标志着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经过300多年的历程,到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社会主义这一长期徘徊在欧洲的幽灵变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从此以…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称其为“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弄清楚它的阶级基础,正确地评价它的历史作用,对于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一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全集》第二十卷,第401页)  相似文献   

17.
对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是把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看作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这就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否就是到“三大家”为止呢?从历史实际来看,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恩格斯在回顾一八四七年的情况时就曾经指出,当时“已在工人阶级当中强大到足以形成法国卡贝和德国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①本文就魏特林及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和谐”的新社会,在社会主义思想先驱们那里就一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如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大家傅立叶写了《全世界和谐》(1803)一书。他预言,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制度,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或称“和谐社会”所代替。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马国钧同志在《老子与摩莱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理论探讨》1990年第1期)一文中,基于老子与摩莱里相同的社会地位,相同的斗争方式,相同的批判武器乃至相同的理想蓝图,得出了三点结论:1.古代社会确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封建专制社会不平等的对立物;2.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私有制社会的反抗;3.中国不仅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市场,而且是其重要发祥地之一。时值一年之后,蔡典维同志在《老子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理论探讨》1991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老子是代表春秋末期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思想,是一种对现实失望的消极的幻想,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思想遗产博大精深,古今中外研究者甚多,然其结论却很难统一,待发掘的思想和探讨的问题仍旧不少。限于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我只想从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中,发现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初始形态,以理清原始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流传和承继脉络。拙作《老子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初探》(载于《理论探讨》1981年第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