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火焰社是活跃于罗马尼亚全国各地的一个业余文艺团体。它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罗马尼亚青少年。它成功地把文化同群众建立起直接的联系,通过丰富多采的演出活动,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火焰社的深受观众欢迎的实践,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是一个启示。正如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所指出的,火焰社“有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本刊特发表此文,介绍火焰社的情况,反映它在罗共的“发扬民族精神财富”的方针指引下,是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演出和工作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企业文化,我们知道它的理论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它的根却在日本。日本企业家运用中国儒家的“和为贵”等思想,形成了企业劳资真诚合作的氛围,产生了一种和衷共济、努力进取的精神。正是这种经营理念和精神,被美国人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并称之为企业文化。因此,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正是企业文化的渊源之一。可以这样说,只要全  相似文献   

3.
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在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职工素质中所起的作用 ,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误区 ,减少盲目性与片面性 ,对于建设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要注意防止出现“盲目效仿 ,搞形式主义”和“没有企业个性”两种倾向 ,创建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一般来说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行为准则、企业精神等方面的总和。具体来说 ,主要有 :企业之“道”———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 ;企业之“魂”———企业精神 ,核心是价值观 ;企业之“形”———企…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经营理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和产品品牌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2005 年7月,笔者赴日本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学术交流活动。利用这一机会,考察了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现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研究中,有些同志或者将两者等同起来,或者虽稍加区分,但又缺乏明确的解释,致使人们对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两者各自的内涵是什么,把握不准,由此带来实践中的偏颇。本文试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我们认为,企业精神是指经过长期培育、倡导而成的具有企业独特个性和激励作用并为广大职工共同接受的群体意识、经营信条和行为准则。如“争第一,创一流”、“团结、求实、自强、奋进”等等。企业精神专指企业或企业文化中正面的、积极的部分,一旦形成并为广大职工自觉接受,便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人们的思想行为以及各方面的活动产生指  相似文献   

6.
把握内涵 用好载体 加强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二年,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我们面前既有机遇地有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把握内涵,用好载体,加强领导。 把握内涵,突出重点,不断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向深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包容性很广,一般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即表层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工作环境、生产生活设施等;浅层的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员工的行为规范;中层的制…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这是当前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议论。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现象?这里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筐”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 “筐”在这里是一个贬义词,是说企业文化被搞得太泛了,太滥了,把什么东西都当成了企业文化。那么,这个“筐”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呢?据我们的观察和清点,大概有七大门类的东西:一是企业观念形态的文化,例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等;二是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业务教育及  相似文献   

8.
企业理念是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经营企业的哲学、思想、观念,它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方针、战略决策、行为准则和工作方法、生活习惯,是企业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那么,树立正确的企业理念,应从哪些方面来努力? 一是深刻认识企业的历史使命。这是企业广大职工应有的最基本的价值观。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更要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在我们的许多成功企业,正是靠“产业报国,争创一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自社会,服务社会,奉…  相似文献   

9.
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自成特色,不仅有了一套深入人心的理念系统,而且还在职工中形成了一套行为规范系统。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股份制企业中,如何使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如何继续寻找建设企业文化的“桥”和“路”,使之迈上新的台阶?这是长钢企业文化面临的新挑战。总结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把长钢质量管理中的“三工序”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切入点,建设良好的质量文化,是长钢适应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有着优秀文化的企业,就会勇往直前,昂扬向上,就会不断创新、打出品牌,终成“百年老店”;反之,一个没有个性和激情的企业,就会逐步失去竞争力,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湮没沉沦。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潮,已被大多数企业重视并研究,也在许多企业被建设、被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企业对入世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在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误区总体来说有几种情况。企业文化“洋装化”。认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先进的,于是乎对国外企业文化理论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理论照抄照搬。实际上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距很大,简单照搬势必让人有削足适履之感;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文化有较大的不同。日本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 为本,我国以“精神” 为本,就反映了这种区别。其实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前一时期,听到一些企业政工干部反映:这年头大家讲“实惠”,大道理没人听了;讲大道理不如发“大团结(指人民币)”。大道理究竟有没有人听?最近,我们以问卷、座谈、走访的形式,调查了部分企业的干部、职工。结果表明,百分之七十六的干部、职工是愿意并且希望经常听到内容实在的大道理的。关键在于大道理怎样讲? 我们通常所讲的“大道理”,一般是指革命的基本道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提出经常建设的问题,是由于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实践上急于求成,对企业文化建设采取了突击作战的方法,陷入了建设的误区。一些企业提出几条口号或标语贴在办公室,挂在厂门口,认为“贴出来”、“挂出去”就是有企业文化了;有的企业以活动代替建设,认为搞一些文体活动就是建设了企业文化;还有的企业通过制定一个条例,谱写一曲厂歌,确定一个标志,统—一套服装也就万事大吉了,再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等等。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问题造成了一些企业的“短命”和缺乏长期经营业绩。建设企业文化,应从实际问题着手,充分…  相似文献   

14.
举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某企业“老板”说,我们公司倡导的是“牛马精神”。何谓“牛马精神”?就是员工若要像老黄牛一样诚实可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企业就会像奔驰的骏马一样日行千里。而当问及公司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的员工时,得到的回答却相去甚远。管理人员说,那是吹牛拍马;员工们说,那是让我们当牛做马。这并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普遍现象。但目前在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确实存在着愿景目标很宏伟、经营理念很先进、企业精神个性鲜明,可员工们就是不怎么理解,甚至不认同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缺乏使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要重视制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目前,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都将工作重点放在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放在了提炼、推广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等方面。而对处于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制度建设搞了很多年,已经很全面了。事实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我们知道,成功的企业都十分重视文化和制度的共同作用。如海尔有一个“斜坡球”理论: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职  相似文献   

16.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协调个人、企业、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存在,其结构是:核心层为“企业之魂”——企业精神;中介层为“企业之道”——经营之道;外显层为“企业之形”——企业形象。在企业文化结构的每个层面都含有职业道德的因素,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企业之魂”的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职工群体心理定势和价值取  相似文献   

17.
企业识别系统CI或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构成要素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内容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因此往往容易使人把二者混同起来。CI中理念识别系统MI或MIS(Mind Identity System),其内容属企业文化中深层文化的一部分,即企业精神。它们是企业宗旨、群体道德、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提出的“产业报国,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就有人称其为企业精神,同时也有人称其为企业理念。CI中的行为识别系统BI或BIS(Behavior Identity System),其内容既体现了群体道德,即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又体现了有关规章制度、纵向和横向的人际关系等,因而既含有企业文化中深层文化的内容,又含有企业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人本文化。企业文化理念最终要通过每个员工的身体力行体现出来。得不到员工的认同,再好的企业理念也不过是一纸空文。因此,如何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相“融合”,使企业文化“落地”,在基层的每个班组、全体员工中生根开花结果,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坚持的原则、研究的课题和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3)
"三社联动"是指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参与的方式,增强"三社"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文章阐述了苏州工业园区湖西社区三社联动社区治理的基本做法、特色、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的模式化系统设计,可以采用“九步法”进行。这就是:行为特征研究、企业文化理念研究、行为单元划分、行为结果预期、行为要素提炼,行为技巧应用、行为关系整合、行为原则规范、行为模式推行等。行为模式必须随环境变化经营变化和价值理念调整,进行必要的修正和重构。企业文化的行为模式化,完成由理念规范系统向行为模式作系统的飞跃,是培育企业文化关键的一环。企业在培育企业文化中,必须完成行为模式化这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