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法学是以现实的法律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揭示现实的法律实践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应用法学研究面对现行法律制度(实在法)的缺陷,若要有所作为,必须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分析了应用法学研究的方法:哲学方法、实证分析、价值分析、比较、法律论证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军事法律文化是什么?"与"作为军事法学研究对象的军事法律文化是什么?"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军事法律文化作为军事法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一,它就不得不在原本泛泛而谈的军事法律文化中为自己划分出较为明确的界限。所有的军事法律文化的研究都应当是通向观念的,至于军事法的实体表现则只是阐释观念的凭借之一。军事法律文化研究以法文化的解释方法在军事法律规则的根据研究、军事法律行为的动因研究以及军事法律制度的根源、意义研究等三个研究向度上展开。它依托军事法规则、行为和制度但又超越具体规则、行为和制度,这种"超越"体现在它是观念形态的,具体的讲,它考察的是规则的根据、行为的动因以及制度的根源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经验,一定要根据我国的客观现实,考虑到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及法律文化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兼容并蓄,博采百家之长,注重对先进立法精神和法律价值观念的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法律存在除了具有物质层面上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外 ,还具有与之相契合的观念层面上的法律文化作为内在支撑。法律文化是柔性的法律存在形式 ,它为相应的法律存在提供合法性论证。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如下两种法律文化 :充满奴性、被动服从的客体主义法律文化以及自主自立又与社会结合的主体主义法律文化。必须要以锐利的主体主义法律文化摧毁传统的客体主义法律文化 ,这应是当代中国构建先进法律文化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法律是自由而不是枷锁,是拯救而不是奴役。自由是法律的永恒价值,这个价值却长久地在中国的法律中失落,使中国的法律难以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使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举步维艰。因此,深入探索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以自由为圭臬改造中国的法律,进而影响中国的司法实践,重塑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周永坤《论自由的法律》一书的价值所在。该书以人的自由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和追问,探讨了法学、法律、司法、法治、法律文化与自由的关系,是一种力图以自由为圭臬,重建中国法律、法学和法律文化的学术尝试。  相似文献   

6.
法律文化是法学的基本范畴和重要论题。根据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法律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法律文化的研究方式、法律文化研究的具体方法。同时,法律文化研究的方法体系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以适应我国法律文化现代化乃至法制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变迁要求法律文化变迁,和谐社会应是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不仅要健全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律文化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建设。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法律观念转变和法律理论的创新,建立法治主义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8.
建立沉默权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我国注重人治、社会本位和强调秩序的传统法律文化严重阻碍着这一制度的确立。因此 ,笔者认为 ,必须摒弃受这些传统法律文化影响而形成的落后观念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这一先进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法律经济学是20世纪中期在美国法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将经济学的原理和概念引入法学研究领域,运用经济学的尤其是运用“成本—效益”这一分析方法,对各种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我国在近20年来也将视角转向了这一新兴的学科。然而这一在西方理论世界和司法实践引人注目的法学理论在应用到我国的法律实践当中时却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不但与它自身的局限性有关,还直接受我国文化的制度因素和法律传统的制约。我们在将它应用到我国司法实践的时候必须将它很好地与我国制度特征和其他社会的因素结合起来,以最大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变迁要求法律文化变迁,和谐社会应是法治社会,没有法治就不能实现社会和谐。而要建设法治社会不仅要健全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法律观念转变和法律理论的创新,建立法治主义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1.
法律人类学发展的逻辑规律直接以文化理论的运动为内在驱动力,文化理论建构的方向引导着法律人类学所关注重点的变化;同时,法律人类学由进化论的文化视角,经功能主义文化观再转向文化的法律多元,最终尝试性地提出了中国法律文化建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传统法文化精神,对弘扬民族优秀法律文化传统、重构21世纪的中华民族法律文化,对立足于民族根基而吸收、借鉴西方先进法律文化,从而建立全新的法律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所体现的法律思想和理论进展 ,揭示了传统东方法律文化所固有的三条逻辑规律。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社会法律的运用进行了现实的透视并从文化的视角入手进行了分析 ,指出应从文化的角度来阐释法律 ,才能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本土法律资源的合法化 ,最终在这种纵向与横向的嬗变中为中国法律文化找到最佳的坐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相适应,全体公民恪守具备时代性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坚持持有并遵循,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前提和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灵魂和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对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普法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影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程的主要障碍,我们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着力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从而形成全社会普遍关注法治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相互关系是法治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关联性的研究意义在于,其是努力争取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利,更在于其是实现法治中国化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话题。我国当下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司法案件揭示出,法治时代的法律评价活动必须反映法治文化的要求。法治中国化理论需要区分中西方法治文化的不同理念和作用机制,并在法律评价活动中藉此指导我国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6.
编辑对于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认知①是编辑文化应对时事的应有之意。建设和谐文化中,弘扬民族精神是编辑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认知所求;体现时代精神是编辑认知能力的核心要求;深刻认识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编辑认知能力的哲学思维;认识和明辨先进文化是编辑文化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法文化基于在选择秩序构建模式以及治理文化策略选择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东西方民众对于与法相关的如自由、权利、义务等概念以及其内涵认知的差异,研究并对比东西方法文化的异同,探究其内在观念和外在制度的本质差异,可为我国的法制建设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法治从结构上可划分为制度的法治与文化的法治。制度的法治在于法律制度本身基本具备法治的制度性标准 ;文化的法治意指社会公众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尊崇权利和信仰法律。中国法治的关键在于文化的法治 ,亦即培育中国的权利文化。法教育学的主题在于如何构造中国的权利文化 ,而变革的社会、权利文化的追求和通过教育实现法治的方法必然使法教育学产生于中国社会并服务于中国法治文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为平息在中国有没有“中国法哲学”的争辩,结束当今“西方法哲学在中国”占主流地位的尴尬局面,中国法哲学需要展开对中国法治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中国法哲学是中国人独特的法治观和方法论,是对欧美“法治和平演变论”和中国“法治捍卫江山论”的理论超越;我们不仅要借鉴西方分析性文化对形式逻辑的重视以及实证主义思维的缜密,也要继承中国整体性文化的优势及其对方法的整合功能;既要把传统中国的和谐道德继承下来,也要吸取西方法哲学关于公平正义的普世价值.中国法哲学的目标不在于有些学者所主张的西方化或中国化,因为这两种思想倾向都难以成就为中国法治建设服务的法治观和方法论.我们需要在历史时空中,立足全球视野,寻找确定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路径,从而避免过度西方化或中国化的可能性误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 ,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永远是其不可或缺并起决定作用的内源力 ,因此 ,如何看待自己的传统法律文化 ,如何将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实现科学合理的承接 ,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法制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本文试从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角度 ,找寻传统法律文化中对中国法治化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并就此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