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接触权”——著作财产权类型化的不足与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琦 《法律科学》2008,26(5):88-94
随着技术保护措施成为网络时代著作权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触权”从公众接触政府信息的人权变成为了著作权人控制利用人接触作品的“私权”。当对作品的主要利用方式从占有载体转为直接体验内容后,著作权人是否享有控制他人接触作品内容的能力就显得相当重要,“接触权”突破了建构于18、19世纪的传统著作财产权体系,其正当性源自对网络环境下作品利用模式的适应,是应对科技发展所做出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2.
Although never having defined it explicitly, German law and jurisprudence imparted a right to be forgotten which could be described as a right to delete long ago. Its basis can be found in the constitution where it is torn between the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the right to inform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Also, German legislature introduced non-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 ensuring the deletion of personal data in specific cases that are applied regularly. This article aims to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German” right to be forgotten, its legal frame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urt.  相似文献   

3.
欧爱民 《河北法学》2006,24(3):54-57
说话权利的保护程度表征着一个国家的民主、开放和宽容.综观人类在说话方面的权利及其法律原则,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可以说话的权利与事先限制之禁止原则;说真话的权利与真实抗辩原则;说真实谎言的权利与真正的恶意原则;说意见性言论的权利与合理评论原则;不说话的权利与精神自由原则;要求说话的权利与媒体接近原则;用行为说话的权利与背景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4.
赵娟 《政法论丛》2011,(4):66-72
在美国,服刑人员诉诸司法之权利是一项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这一权利的基本权利性质并非来自于宪法文本的明文规定,而是由宪法判例加以确认的。从服刑人员诉诸司法之权利领域的案例法发展历程来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判断决定了服刑人员诉诸司法之权利受到保护的层次、程度和范围,其中1977年的邦德斯案具有里程碑意义。虽然立法和行政对这一案例法的发展状况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司法的独特功能是实现对服刑人员诉诸司法之权利进行宪法保护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诉权研究视野比较狭窄、法理根基的探讨比较单薄,基于诉权与宪政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宪政的维度更能够厘清诉权的来源、属性与价值,这有助于拓宽诉权的思考空间,深化对诉权的理论研究,凸显加强诉权的宪法保障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权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权是自然人享有适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的法律权利。其主体限于自然人;其客体是环境生态功能;其内容是指向环境生态功能这一特定客体的利益群;其权能包括对良好生态功能的保有权、享受权等实体性权能和环境参与权、环境知情权、环境请求权等程序性权能,其中,环境参与权是核心权能。  相似文献   

7.
The Supreme Court of Canada recently issued a trilogy of decisions pertaining to suspects' right to legal representation. These rulings further a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S and Canadian law: Canadian criminal suspects have far less access to legal counsel than suspects in the US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se decisions and draws comparisons between Canadian and the US criminal procedure with respect to a suspect's rights to legal representation. We present preliminary data on Canadian citizens' misunderstanding of criminal suspects' right to counsel and also Canadian legal professionals' opinions about the right to counsel. We recomme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hypothesis that Canadian suspects are more likely than the US suspects to make false confessions.  相似文献   

8.
Like many other political actors, the extreme right is currently expanding beyond national borders, and, as with any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 the Internet is assuming a growing role in achieving this goal. To date, however, this topic is understudied. In this article, aiming to empirically filling this gap, we shall explore the new tactics of the extreme right in Europe and the USA in the context of transnational politics. Namely, we investigate the degree and forms of extreme right transnationalization (in terms of mobilization, issues, targets, action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al contacts) and the potential role of the Internet in these developments. The analysis combin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derived from 54 interviews with representatives of extreme right organizations in six European countries (Austria, France, Germany, Great Britain, Italy, and Spain) and the USA with a formalized Web content analysis of 336 right-wing websites. We will compare different types of right-wing groups which compose the radical right family (from political parties to associations), underlining the main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cross groups and across countries.  相似文献   

9.
曹世华 《时代法学》2006,4(3):27-37
反规避权系版权法为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而创设的一项与传统的著作权截然不同的权利。反规避权自问世以来,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而且事实上也产生了诸多的消极影响。在各国的立法例中,虽然有关反规避权的制度安排不尽相同,但对于反规避权的消极作用的法律规制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在给予反规避权保护的前提下,更应该尽快完善对于该项权利行使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樊云慧 《河北法学》2005,23(7):37-42
从公司经理权的涵义出发,总结出公司经理权具有三方面的内容,并从这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公司经理权的性质。认为,对内来讲,公司经理权是一种职权和权限;从外部来讲,公司经理权是商事代理权;从公司经理权是一种诉讼代理权来看,它是一种诉讼法上的法定代理权;总体上讲,公司经理权是一种带有公权特征的私权利。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育权基本问题的争议很大,学界对生育权的性质、权属主体和权能更是众说纷纭。生育权应是自然人主体享有的生育的人身自由权,是自然人人格要素之一,属人格权范畴。自然人享有平等的生育权,但男女生育权并非同等,它们在权能和内容上存在差异。男女生育权共同的权能有生育选择权、生育信息知情权等,无“生育隐私权”权能,且生育选择权受到限制,是相对的选择权。女性生育权较男性生育权具有更多的可选择内容和更大的知情权范围。此外,女性生育权还独有生育健康权权能。生育权的法律保护有待完善,最高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十条需加修改。  相似文献   

12.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改革的切入口,是实行检察官制的一种过渡形式,其意义在于局部修正了以行政管理方式行使检察权,责任和权力分离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股东账簿查阅权的法律适用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向林 《时代法学》2006,4(5):60-63
随着新公司法的颁布,股东帐簿查阅权已成为股东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武器。与财务报表等公开性文件相比,会计帐簿的内容更为机密。如果对股东帐簿查阅权不加限制,公司的正常经营就会受到影响。欲解决该问题,必须就股东帐簿查阅权的主体资格、范围、对象、程序、以及正当目的的认定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4.
现代著作权制度一般将著作权分解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并针对二者设计了不同的制度架构。通过对著作权发展路径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著作人格权的产生与作者的觉醒以及民法上人格权的创设存在密切的关系,而在数字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代社会,著作人格权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质疑。因此,深入分析著作人格权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历史轨迹,有助于厘清著作人格权的性质,并藉此推断它在未来的走向以及将会对著作权制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邓志 《时代法学》2010,8(2):37-42
政府信息公开的本质就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然而由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概念、范围界定不明确,信息的价值属性,知情权与保密义务的矛盾等原因,使得政府信息公开与反公开的冲突在所难免。因此我们要适用人权保护、利益衡量、权利可克减、程序正当等原则;准确界定豁免公开的范围,建立信息安全、准确保障制度,完善信息豁免公开程序以及构建反公开诉讼机制,以合理有效地消解公开与反公开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的信息形成权及当事人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信息公开问题背后,隐藏着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政府信息的来源和收集。政府具有信息形成权,其合法性基础在于正确行政决策和信用社会建构以及政府保护私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之管制权的有效运用的需要。政府具有自主形成信息的权力,也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强制性信息申报请求权、信息强制保留请求权、信息强制披露请求权、信息调查权、信息档案形成权和保持权、信息技术使用权、获得信息预算支持权以及对违法信息收集的制裁权。政府的信息形成权的运用也给相关当事人带来了负担和义务,因此在信息领域应妥当处理政府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的平衡关系及合理地运用平衡技术。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管理权的行使与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校管理者的自主权不是民事权利,而是法律授权和政府下放的准行政权力;学生的受教育权是 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剥夺这种权利(如开除)的理由应由法定,非依法不能被剥夺。  相似文献   

18.
广播组织权的保护已引起了国内外学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我国应充分认识保护广播组织权的重要性,并参照国际立法,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我国的著作权立法,保护广播组织的合法利益,保障人民群众获得信息的权利,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冉思东 《现代法学》2007,29(2):18-23
民事诉权作为私权的公力救济路径集中展现了宪法的永恒命题,它涉入私权空间范围及其程度折射出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之间的辩证博弈;民事诉权介入私权空间的正当性源于私力救济的有限性和公力救济的有效性;民事诉权介入私权空间的程度决定于私力救济的有效性和公力救济的有限性;在宪法框架内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达致和谐的配比。  相似文献   

20.
环境权理论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权理论是环境法学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从“权利生长”的视角出发,可以认为环境权是社会成员一项新生的应有权利,是基础性权利,是人类环境利益危机的产物;环境权与公民环境权是两个不同层次,环境权有待上升为法定权利———公民环境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