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九三三年四月,周木斋在《涛声》第二卷第十四期上,发表《第四种人》一文,对鲁迅先生以“何家干”笔名发表的《文人无文》提出自己的看法,鲁迅先生予以答复,还就木斋说的“听说‘何家干’就是鲁迅先生的笔名”,指出“这回是王平陵先生告发于前,周木斋先生揭露于后”①,以说明当时文坛的风气。显然,这里不是将人——王平陵和周木斋并论,而是将事——两个人都说“何家干”就是鲁迅的化名这件事并论。在我看来,这一点很有区别,不应该随随便便地拉扯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复杂的鲁迅现象不仅是文学历史现象,而且是不断被现实影响也在影响现实的思想文化现象。有些青年作家或说鲁迅“他离我们挺远的,没有指导意义”,或说“我离他太远,不可想象”①,倒也尚未成文。成文后发表的《远去的鲁迅》则表达了老年学者的观点,其忧思虽令人有某些同感,却也不尽以为然。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在海内外一度对新儒学的呼唤声中,在迈向21世纪之际,鲁迅“远去”了吗?  诚如《远去的鲁迅》作者所言,“从时间的观念看,鲁迅的生命实体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确实是“无论是谁都必须承认的事实”②。文化巨人鲁…  相似文献   

3.
陶陶 《理论月刊》2007,(4):152-154
金圣叹的创作理论观念和创作心理艺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水浒》的评价过程之中,他对《水浒》的内容的评价并不是判断为“反动思想”,而是采用一种真正的隐曲的包装方式,肯定了它的进步思想价值。对小说的本体艺术研究善于从艺术心理角度去阐述作家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表现了一个小说理论家独到的批评视野和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4.
《阿Q正传》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自它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它那重大的思想意义和卓越的艺术力量,充分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可是自它问世五十多年来,却有多少资产阶级学者、反动文人散布种种“人性论”的谬论,来歪曲和抹煞它的革命内容与战斗作用啊!  相似文献   

5.
“四人帮”在篡党夺权的过程中,借着“学习鲁迅对《水浒》的论述”的幌子,导演了一场“评《水浒》”的闹剧。他们先在《红旗》杂志上用大字刊印了从“《流氓的变迁》中撷取出来的一段鲁迅语录,接着,又连篇累牍地抛出大批呼叫鲁迅评《水浒》评得好”的文章,摆出一副唯独他们才悟得鲁迅论说精髓的架势,实际上把鲁迅糟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四人帮”垮台以后,林志浩同志发表了。《还鲁迅评〈水浒〉的本来面目》的文章,不仅揭露了“四人帮”的反动政治阴谋,而且还尖锐地批判了“四人帮”歪曲鲁迅、颠倒是非  相似文献   

6.
人们知道,人体上生了毒疮、肿瘤,外科医生要用解剖刀把它割除。同样,人思想上得了“毒脓”、“肿瘤”,也要有一把解剖刀清除它。这把解剖刀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年鲁迅先生就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作解剖刀的,他说:我的确用这把刀“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力武器,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党是伟大的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也有过失误,犯过错误,正是因为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勇于自我解剖,进行自我纠正,克服失误和错误,从而领…  相似文献   

7.
上海《中华小说界》1914年第11期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树人”的小说《玻璃神》,其主题是表现佛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慈悲观念。该小说于1976年被发现时,日本和中国的几位学者围绕它是否是鲁迅的早期佚作展开过讨论,出现相反的两种意见,意见分歧的一大根源在于如何看待鲁迅对佛教的态度和作为,否定者的主要论据就是鲁迅对佛教一贯持批判态度,不可能写“亲佛”的小说。但事实上,鲁迅对佛教文化有过持久而热忱的关注;他的大苦恼、大悲悯、大智慧、大无畏的人格精神也深受佛教文化中相应成分的影响熏浸;佛教文化的积淀还经常在鲁迅的艺术思维中发挥作用。因此,不能因为《玻璃神》“亲佛”而否认鲁迅对它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批评实践和成就,长时期为其伟大的文艺学、美学思想所掩,而向来鲜为人道。这对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不能说不是一个重大缺憾。 严格地说,毛泽东几乎没有写过专门性的批评文章。他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说,固然可以看作一篇典范的作家论,但毕竟仅是罕见的个例。此外似乎没再写过。然而,从《讲话》等著作中所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曾经说过:他的心和鲁迅是相通的。的确,毛泽东最了解鲁迅。不论在鲁迅生前或者逝世以后,他对鲁迅的生平、思想和著作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在《论鲁迅》、《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光辉著作中,对鲁迅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科学的论断,对鲁迅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鲁迅一生反对思想禁锢和阅读强迫,但他死后却被竖立成一个“牌坊”。这是鲁迅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无奈。还原鲁迅不仅要把“神”还原为人,还要正视后人的争论:“鲁迅是黑暗的吗?鲁迅是否已经过时?我们是否还需要鲁迅?”其实音迅从没要求不朽,相反,他盼望速朽。但显然,我们的世界依然存在先生所愤恨的“瞒”和“骗”。——题记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题目?还是先从一件小事说起。一位同学告诉我,他看了在学校放映的电影《鲁迅》,非常感动。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也很不错,能拍成这样,是很不容易了。在拍摄过程中,编剧和导演曾经征求过我的意见,因此我注意到编剧的一个陈述,即强调鲁迅“兼有‘儿子’、‘丈夫’、‘父亲’、‘导师’、‘朋友’等几重身份”,整部电影也是围  相似文献   

11.
现在“拥胡抑鲁”很热闹,于是就想,不仅要读鲁迅,读胡适,还应多读点80年来对鲁迅的各种批评,即指出鲁迅的优缺点,评论他的好坏。近日读的是曾聚仁先生的《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选自曹聚仁《鲁迅评传》)。尽管鲁迅先生在世时与曾多有书信往来(1981年版《鲁迅全集》有致曹聚仁的信22封),关系显得较亲近,可据我看来,曹先生这篇文章写得还是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12.
巴金见证了几乎一个世纪的文学史和政治史,弄清纪念巴金的什么比纪念本身更重要。文学巨匠巴金去世以后,各种溢美之词充斥报刊:有称他是“最后一个文学大师”的,也有称他是“20世纪的良知符号”的,不一而足。这真应了鲁迅的话:“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被冷落,一暝之后,言行  相似文献   

13.
在整理萧老遗稿的过程中,一篇《“祖国之恋”放歌》是他写好后未曾示人的原作。看着那最普通、粗糙并有些泛黄的七页白纸上熟悉的笔迹,和铿锵作响的真情诗句,一股热流,在我的胸中涌动。  说到萧军,凡年纪稍长些的人,不知道他“大名”的大概不多。在中国的“文坛”,他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了——他是鲁迅先生的学生,鲁迅器重他,光给他写的信就有五十几封;还亲自为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作“序”,适时地将这部“于‘心的征服’有碍”的小说介绍到国际;鲁迅先生以《三月的租界》为题的一篇檄文,痛斥了“狄克”之流对这部作品的…  相似文献   

14.
人们普遍认为,“反动的一帮”这个说法是拉萨尔提出来的。其实这并不符合事实。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哥达纲领“引用了拉萨尔的说:‘对它(工人阶级)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组成反动的一帮”。马克思严厉斥责道:“拉萨尔熟知《共产党宣言》,就象他的信徒熟知他写的福音书一样,他这样粗暴地歪曲《宣言》,不过是为了粉饰他同专制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这些敌人结成的反资产阶级联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4页)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青年时期,就走上了寻找革命真理的道路。1902年2月2日,他购读了严复译述的《天演论》,以后,又看了丘浅治郎的《进化论讲话》等书,对进化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进化论是一股时代思潮,影响非常大。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以及严复等,受进化论的影响很明显,就是孙中山,他在《答翟永斯教授书》中也谈及“于西学则雅癖达尔文之道”,茅盾则说“进化论,当然我研究过,对我有影响”。鲁迅说得更明  相似文献   

16.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3,16(2):85-85,93
鲁迅先生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里 ,以狂人之语 ,辛辣的文字 ,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封建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 ,发出了打倒吃人礼教的强烈呼声。在《狂人日记》中他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 ]这种吃人的礼教突出表现在家庭伦理关系中 ,即夫权和父权。鲁迅先生对“节”、“孝”等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孝”是封建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 ,鲁迅把被封建统治者扭曲了的所谓孝道与封建君权…  相似文献   

17.
上海作家管继平写作上是一把好手,著有散文随笔集《一窗明月半床书》、《上海老辰光》、《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等。在上海文人中,管继平可算一位“曝光率”较高的作家。尤其是他所撰的“文人书法”系列文章.先后被《中国书法》、《书法报》、《书与画》、《书法导报》等多家报刊转载,甚至在中国书法网上,管继平与启功等一起被评为“文人书法”网大评论权威。其实,于管继平而言。这倒是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管继平同样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台湾文坛上,陈映真是一个关注生活、拥抱世界的入世型作家。他师承鲁迅,被誉为“台湾的鲁迅”。陈映真的中篇小说《归乡》继承了他的一贯风格,从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入手,用形象和情感来诠释海峡两岸人民向往统一的主题,生动而深刻,真正践行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一生品评过不少古今人物,如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但评价最高的是鲁迅。他认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甚至认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与鲁迅虽曾并世而立,却未曾谋面,没有私交私谊。毛泽东对鲁迅的了解。主要  相似文献   

20.
“后有不如,甘当同罪”古意近人丁传靖编辑的《宋人轶事汇编》中记叙了一段宋代名臣欧阳修举荐人才的故事,大意说:有一个名叫吕惠卿的文人,很得欧阳修赏识,当吕惠卿在文坛和政坛上都还没有什么地位时,欧阳修就极力向各方面推荐他,说他是一个品行端正、学问优秀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