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广西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指引下,模范地践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大发展与大繁荣,开创了各民族空前团结的局面.总结广西民族团结发展的60年历程,对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实现广西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以及保障南疆地域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群  刘绍卫 《传承》2009,(4):4-7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健全民族团结法制,努力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保证了广西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健全民族团结法制,努力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保证了广西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10年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创造陛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相似文献   

5.
《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积极主动地履行地方立法职权,为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取得的一项可喜成果。这部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全疆各族人民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指出:"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广西各族人民始终坚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立足广西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实际,充分挖掘和发挥家庭、学校、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相似文献   

7.
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指出:“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我们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重要思想.“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继承和发扬,是夯实民族团结和谐发展进步的基石,有利于我国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8.
今年12月1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四十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广西一直保持民族团结和睦、社会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被人们公认为全国民族关系最好的省区之一。改革开放特别是“八五”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刘绍卫 《当代广西》2012,(12):12-13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壮、汉、瑶、苗等12个世居民族,2011年末全自治区总人口5199万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了这块土地,结成互相依存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自治区成立以来,广西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在八桂大地上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辉煌篇章,广西从“神经末梢”变成开放前沿,从贫困落后变成总体小康,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和谐的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 《创造》2024,(2):1-3
<正>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多民族国家的普遍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造成的既有现实。一国多族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当代各种民族问题主要在多民族国家的框架内寻求解决,而民族团结作为一种和谐的民族关系无疑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多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价值理念看,民族团结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四个层次诠释了民族团结的内在理念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杂散居民族的特点及问题的分析,提出在新时期加强民族工作与民族团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学璞 《桂海论丛》2003,19(2):88-91
文化体制改革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民族地区文化体制改革要抓住机遇 ,理顺关系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城镇化建设中广西民族城镇城市意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轶 《桂海论丛》2011,27(3):104-107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广西的民族城镇化建设是关系到广西协调发展,增强民族城镇的竞争力、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课题。依据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来分析,广西的城市意象要素类型齐全,但城镇形态风貌日渐趋同,民族个性逐步淡化。民族特色是民族城镇可意象性的重要因素,广西的城镇建设须避免盲目地追求现代化而丢掉了自身的民族文化底蕴,应结合广西民族城镇的实际,塑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各民族间和睦相处,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些地方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民族宗教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其特殊地位、作用,成为国内不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因此,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和处置对策。对于减少由民族与宗教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改善民族间的关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缩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民族意识弱化;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继续发展,民族意识增强.无论怎样的发展趋势,都将影响到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China is a united multi-ethnic country boasting a long history.All ethnic groups have jointly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motherland.For thousands of years,various ethnic groups living on the Chinese land have formed an interdependent pattern of unity in diversity.During this long historical process,different ethnic groups of China have settled among each other,with compact communities here and there. All ethnic groups have jointly created the splendid Chinese culture.There are not only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reflecting the creative endeavors and diverse life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but also the creations of various ethnic authors.Among the Chinese items in-cluded in the UNESCO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ethnic minorities' contributions account for one third.  相似文献   

18.
贾桢 《桂海论丛》2009,25(3):85-89
如何服务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如何服务好广西沿海发展新一极和中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的实施工作,这是新时期广西民族工作面临的全新课题.文章根据新世纪中央对广西民族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认为这是新时期广西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发生了多起事关少数民族的突发性事件,由此引发国际国内一小部分鼓吹民族分裂的动乱分子诋毁我国民族政策、歪曲少数民族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均对国家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故总结历史经验弘扬少数民族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贡献,不仅必要而且及时。见微知著,通过对贵州彝族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历史贡献的分析,弘扬和继承贵州彝族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优秀传统,为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