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信息时代,民族宗教信息工作是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它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转变职能,对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全党都要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要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对于民族宗教方面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地妥善解决,不可掉以轻心。”“对于任何破坏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突发性事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坚决消灭在萌…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全力维护民族地区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民族宗教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 ,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被利用而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 ,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甘肃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把民族宗教领域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点工作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坚持把握时机 ,讲究策略 ,果断坚决 ,迅速稳妥处置  相似文献   

3.
民族宗教问题是关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防巩固和四化建设的大问题,民族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局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有力的保证,就必须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4.
民族宗教问题主要是指在民族聚居地区和民族散杂居地区由于宗教问题而引起的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问题.目前在我国,民族宗教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在民族聚居地区主要是由藏独和疆独势力利用宗教问题而引起的民族问题,在民族散杂居地区主要是由于社会变动后藏传佛教、西部伊斯兰教东移而对我国宗教格局的影响及由此引起的宗教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还有一个美国、西方渗透的问题,这对我国的民族宗教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给民族关系的和谐带了一定的影响,必须从维护民族关系和谐的高度,积极探索解决当前民族宗教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冲突不断。特别是发生在边境地区的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又对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及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损害。与一般群体性事件不同,民族和宗教群体性事件具有敏感性、复杂性和国际性等特征,其成因复杂,已成为影响边境地区乃至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对边境地区产生民族和宗教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处置原则和对策予以重视,以促进和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民族宗教工作无小事。如何运用法制手段妥善解决民族宗教方面的问题,对促进民族团结、宗教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混居在汉族中间,不同的宗教派别共存在人们生活中,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既有积极友好的融合,但也有细微的摩擦和碰撞,这就是具体的民族宗教问题。民族宗教问题的特殊性表现在:1.突发性。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民族纠纷,还是涉及宗教信仰的矛盾,绝大多数都是偶发的、突然的事件,多数是因为个性化尊严或情感受到伤害而引发的不良结果。2.对抗性。因民族宗教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当事…  相似文献   

7.
民族宗教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宗教地区群体性事件具有敏感性、复杂性、国际性的基本特征,其成因有内外两方面的复杂因素,巳成为影响民族宗教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民族宗教地区群体性事件,同时应通过大力发展民族宗教地区经济、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建立完善民族宗教地区利益表达渠道等途径维护...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协调努力,在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和地区,协调好民族、宗教关系,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55个民族,220万少数民族人口;有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36个民族乡,民族地区总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9%。我省又是一个多宗教的省份,世界五大宗教在我省都有宗教活动场所和信徒,全省信教群众约30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2%,有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9.
杨锦 《思想战线》2013,(Z1):22-24
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体性事件,除具有影响本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社会和谐等群体性事件的共性外,还具有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等方面的特殊性影响。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不可忽视其中的民族因素。探讨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中的民族因素及其影响情况,对解决和阻断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在民族地区建设和谐宗教场所是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具体举措,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寺观(教堂)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民族宗教关系的坚实保证,也是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1.
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维度下的广西民族大团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成学 《桂海论丛》2011,27(3):20-26
我们党从成立起就非常重视民族团结,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把民族团结作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广西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指引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90年的历程中,模范地践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实现了广西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大发展与大繁荣。分析和总结90年来党在广西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制定民族政策和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都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发生了多起事关少数民族的突发性事件,由此引发国际国内一小部分鼓吹民族分裂的动乱分子诋毁我国民族政策、歪曲少数民族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均对国家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故总结历史经验弘扬少数民族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贡献,不仅必要而且及时。见微知著,通过对贵州彝族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历史贡献的分析,弘扬和继承贵州彝族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优秀传统,为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能否保持社会稳定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政治安定与社会良性运行。在我国进入利益分化与博弈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与地域因素,辨析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性质,阐释其特点,解析其成因,并提出了预防与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社会治理成本的降低与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的心理变迁成为我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层面。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少数民族心理的生成是被在实践中形成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民族文化影响和制约着的。然而,随着实践方式即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的变迁与民族文化的变迁,我国少数民族出现了对生产方式变迁和民族文化延续性断裂的不适、哀伤和惆怅的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身份认同的茫然和迷惘。对我国少数民族心理变迁的社会现象,我们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去分析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辩证认识少数民族心理变迁的作用和影响,积极培育适应城市化与现代化、符合历史必然性的少数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关系到我国对外关系和国际形象。而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首先是要用高度的政治意识认识宗教,其次要带着政治意识去做具体的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关键在于保持时代感,具有鲜明的价值主线和科学的方法引领。由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历史唯物主义根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宏观思维,多维度创新合力机制,造就有崇高价值的时代新人,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实践育人的效果,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7.
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性事件的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置,关系到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文从分析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的特征与突出表现入手,提出了防范和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必须坚持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语言认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心理趋同现象,是其它认同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跨境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认同、民族语认同和外语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和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我国的跨境民族多,但国内学者关于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研究还很少。基于现有语言认同研究相关文献,本文分析讨论了语言认同的基本概念和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我国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更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国家认同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新疆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文化对我国进行渗透和分裂的前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敌对势力争取的对象。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推行国学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大力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合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政府边疆民族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中国的民族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汉族主义到五族共和,到大中华民族,再到中华民族一元理论,经历了小民族观到中民族观,再到大民族观的演变过程;由民族歧视和不平等变为民族平等。这些思想和理念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国民政府的边疆民族政策,形成了以民族平等,扶植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为主要内容的边疆民族政策。本文以档案史料为依据,对民国时期的民族思想和理念,国民政府边疆民族政策内容及历史价值等做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