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爱林 《唯实》2005,(8):103-105
艾滋病立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抓紧起草<艾滋病防治法>;尽快出台<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及时修改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规章;逐步健全地方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姜爱林 《唯实》2005,(9):103-105
艾滋病立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抓紧起草&lt;艾滋病防治法&gt;;尽快出台&lt;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gt;;及时修改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规章;逐步健全地方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歧视问题的法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艾滋病(A ID S)歧视现象较为严重,主要包括艾滋病医疗歧视、就业歧视、教育歧视等歧视类型。目前,我国反艾滋病歧视法律制度还存在诸如立法理念落后、立法体系不完善,缺乏对艾滋病歧视的界定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司法救济力度不足等问题,加强我国反艾滋病歧视法律制度建设,应更新立法理念,完善立法体系,加强宪法监督,规定歧视者的法律责任,不断加大司法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4.
肖金明  王婵 《理论学刊》2022,(1):111-122
地方立法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地方社会治理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创新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以地方立法引领地方社会治理的改革和进步,是推进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何保障地方立法质量从而保障地方社会治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地方立法工作的重大课题。完善地方立法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地方立法工作理念与规范,进一步明确和恪守科学民主法治总要求;创新地方立法工作体制与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地方立法工作总格局;创新地方立法工作体系与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总布局。另外,应当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与社会守法、党内立规的关系,以高质量的守法和立法立规一体化,推进地方立法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实效和治理效能,从而提高地方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伟 《理论研究》2005,(6):39-41
民族地区的地方立法是我国地方立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一般地方立法相比,同时又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使民族自治地区地方立法体现其特色,必须对自治法规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定位,严格区分自治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限范围;必须立足于民族自治地区的全局,从宏观上使民族自治地区地方立法体现地方特色;必须坚持从民族自治地区实际出发,研究选择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点的立法项目;必须强化创制性地方立法的创新补缺功能;必须强化实施性地方立法的细化补充功能。  相似文献   

6.
立法体制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而决定了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二级多层”的体例与模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立法属于地方立法的范畴,其立法权限来源于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的规定及有关的法律授权。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立法体制还存在着立法权行使错位等问题。建立完善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立法体制要始终坚持民主与科学的立法原则;借鉴发达国家地方立法体制的经济;提高立法的运作技术;健全立法听证制度;完善统一审议制度。  相似文献   

7.
地方立法的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玉波 《探索》2000,(2):99-102
地方立法的范围,一是相对于中央立法而言,地方可以就哪些事项进行立法调控;二是具体的地方立法主体在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立法权限。我国地方立法的层次比较多,范围非常广,涉及国家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地方立法的范围,就是要以国家的法律和地方立法的实践为基础,探讨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的关系,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地方立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具体问题,为完善我国的地方立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自1979年我国立法体制改革以来,安徽省地方立法工作成绩斐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立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地方立法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安徽省地方立法机关应积极回应后立法时代的要求,努力拓展立法空间、加强实施型立法、并建立地方立法即时清理机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保障、促进和引导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严谨的体系结构和深邃的逻辑表达。习近平法治思想符合中国的法治现状、立法客观规律要求,开创了我国立法法治新局面,直接推动了立法理论和立法实践的发展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和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对地方立法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完善地方立法体制机制,主要包括处理好党领导立法与人大主导立法、人大与人大常委会、人大与政府等关系;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应当对坚持科学立法、推进民主立法和恪守依法立法有更为具体的作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地方立法实践,则需要打破“部门法思维”的禁锢,引入“领域法思维”,更为全面地审视立法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2月18日,全省地方立法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充分发挥立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推动作用。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地方立法的作用不可或缺。新形势下做好全省地方立法工作,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从辽宁省情和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要坚持立法与执法紧密结合,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在我省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