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史称“峨昌”、“罕昌”、“莪昌”,为古浪峨人的后裔之一。阿昌族先民很早就居住在滇西北一带,经多次迁徙,一部分迁至怒江西岸,后来又向南迁徙,经大理云龙一带,大约在13世纪初定居于今保山、腾冲、梁河、盈江和陇川等地。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峨昌(阿昌)与中央王朝及周边民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莉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4):162-170
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通过土司制度与峨昌(阿昌)民族上层建立起政治隶属关系,峨昌(阿昌)土司倾心归附,发挥了重要的凝聚作用;在统一的政治前提下,中央王朝与峨昌(阿昌)土司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部分峨昌(阿昌)与内地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逐渐出现一体化趋势。异族土司统治下,受汉族、傣族等强势文化影响,峨昌(阿昌)族体进一步向着同源异流的方向发生分化,部分发展为阿昌族,其他发展为景颇族中的载瓦、喇期等支系和彝族支系莨峨人。在民间,峨昌(阿昌)与其他民族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各民族间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形成多元复合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族》2003,(12):40-41
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梁河等县的阿昌族,是个人口只有二万多人的民族。长期以来,阿昌族和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兄弟民族杂居,因此生活、文化各方面都受到这些民族的影响。在婚姻习俗上,由于受傣族影响,青年男女婚前社交自由,流行串姑娘的习俗与傣族相似,但在具体做法上又与傣族不同。泼水节来到时,阿昌族和傣族同日欢庆。这一天,如果小伙子看中了一位姑娘,便会主动上前要求晚上去串门。如果得到姑娘的同意,小伙子当晚就约上几个伙伴,到姑娘的寨子里去。姑娘事先必须问清与小伙子同来的有几个人,好在同寨的姑娘中找陪客,…  相似文献   

4.
袁焱 《思想战线》2012,38(4):129-130
阿昌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由于受文化影响而导致族群分化,进而引发语言变迁的情况具有典型性,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语言问题。一、阿昌族的族群分化据史籍记载,阿昌族的先民经过多次迁移,大约在13世纪定居于今天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缅甸的北部地区。境内阿昌族人口约3万人,聚居在陇川、梁河、潞西和盈江。由于居住地域的原因以及民族关系的变化,早期阿昌族都受到傣族影响,后来梁河和潞西的阿昌族又受到汉族影响,而盈江阿昌族近年来受影响于景颇族。陇川阿昌族受傣族影响,全民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梁河、潞西地理位置紧靠云南汉文化较发达的腾冲县及龙陵县。到了近代,特别  相似文献   

5.
阿昌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和保存了无数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户撒刀”又称“阿昌刀”,是云南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阿昌族打制的刀具,是阿昌族著名的传统手工业冶铁工艺品,也是阿昌族引以为荣的物质文化瑰宝之一。陇川户撒阿昌族乡,因包括原户撒、腊撒两个土司的辖地,历来被称之为“户腊撒”。这里是全国阿昌族最集中的地区,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阿昌族,这里阿昌族打制的各式刀具,如:黑长刀、花钢刀、腰刀、背刀、藏刀等等,历史悠久,早已驰名中外。户撒刀其渊源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沐英率军屯戎户撒、腊撒时,…  相似文献   

6.
云南西部阿昌族村寨普遍存在着有关"放歹"的民间信仰.对阿昌族来说,"歹"似乎是村寨不可缺少的东西,他们认为"歹"会保佑村寨的平安,哪个村寨没有"歹"的话就不会致富.但另一方面,人们又谈"歹"色变,平日里不敢和会"放歹"的人进行交往,婚配对象的选择更是要排除有"歹"人家的子女.由于受傣族的影响,阿昌族也迷信"披拍鬼"和"扑死鬼",并因此影响了族际通婚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一条条平整的道路纵横交错,一幢幢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扮靓山野。在德宏州梁河县曩宋乡,一座总建筑面积2.37万平方米,青砖青瓦,装饰有青龙、白象、金腰带图案的阿昌新村,被茶园、烤烟地、森林等青山绿水环绕,勾勒出一幅秀美的水墨画卷。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是全国仅有的三个阿昌族乡之一。2015年7月以来,云南省在德宏州启动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作为梁河县整乡推进整  相似文献   

8.
汉傣之间:阿昌族的民族认同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昌族从明清以来就深受周围处于强势地位的汉族和傣族文化的影响,其社会发展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的结果。从地理位置来看,阿昌族正好处于汉族和傣族之间的缓冲地带或直接被其所包围,因此与周边的汉族和傣族之间既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有婚姻关系的存在。在族群认同的过程中阿昌族容纳了汉、傣等民族的新鲜血液,形成了典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共生格局。  相似文献   

9.
3月17日下午,300多位在昆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阿昌族同胞以及多年研究阿昌族文化的专家学者,欢聚在云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欢庆第21届阿昌族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  相似文献   

10.
李保林  可顺祥  马黎 《创造》2015,(12):34-39
盈江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镶嵌在滇西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是云南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绿色能源示范县",有"中华翡翠毛料城"、"中国坚果之乡"的美誉.盈江全县国土面积4429平方公里,辖7乡8镇、1个农场,101个村(居)委会、115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以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为主的27种民族,总人口31.39万人.  相似文献   

11.
正清晨,太阳还没从滇池"露出"头来,俸昌泽便拾掇起寨子,准备迎接游客的到来。俸昌泽说,阿昌族村是云南民族村入口的第一个寨子,不早点准备好打开寨门,等游客进入后,就忙不过来了。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地处昆明市区的南部,紧邻高原明珠滇池,占地面积1270余亩,  相似文献   

12.
张和映  杨自新 《创造》2002,(5):19-20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居住着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昴等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些民族勤劳勇敢,热爱祖国,为边疆的稳固和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解放后,德宏从农奴制  相似文献   

13.
李仕兰 《今日民族》2006,(10):52-54
保山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住的边疆市,有36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3.5万人,占总人口的9.68%,全省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7个人口较少民族中,保山市有3个,即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总人口1.4万人,主要分布在五县区的2个乡及14个村委会,还有2000多人零星分布在8个乡镇的9个村。其中:  相似文献   

14.
在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中,以色彩绚丽的民族服饰最为瞩目,它不仅是各民族外观上的显著标志和各民族生活习俗及审美观的体现,更是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里程碑。无论在学术上、艺术上都有其研究价值。傣族在云南是一个较大的民族,大多生活在云南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居住在元江的傣族按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称,主要有“傣雅”、“傣仲”、“傣卡”、“傣掌”、“黑傣”等。各支系的服饰婀娜多姿,各具特色。下面主要介绍妇女的服饰。傣雅:元江傣雅,主要居住在大水平乡和东峨乡。傣雅妇女的服饰为:上衣两件,一件贴身内衣和一件无…  相似文献   

15.
正新华乡是保山市腾冲市阿昌族聚居最多的乡,有阿昌族2246人。阿昌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9555人。初夏,驱车走进新华乡新山社区阿昌山寨坝角村,在绿树翠竹掩映下,美丽的村庄道路干净整洁,阿昌族特色村寨屋舍俨然,在文化活动中心,妇女照看着玩耍的孩童,老人们则闲适地喝茶聊天。  相似文献   

16.
平达乡位于"滇西雨屏"龙陵县的东南部,距县城98公里,国土面积345.11平方公里,人口29420人,居住有傈僳族、彝族、阿昌族、白族、回族、景颇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为龙陵县主要的傈僳族聚居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平达乡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在立足本地资源特点和村情民情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因势利导助群众增收致富,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大为提高。目前,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510户6188人均已实现脱贫,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德宏州切实抓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莫  陈杰 《今日民族》2008,(7):48-51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人口较少民族有阿昌族和德昂族,总人口4.38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72%;其中阿昌族2.99万人,主要分布在全州11个乡镇25个村委会164个村民小组;德昂族1.39万人,主要分布在全州17个乡镇31个村委会56个村民小组。因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阿昌族、德昂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十分落后,  相似文献   

18.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南缘,居住着白族、汉族、彝族、回族、傈僳族、苗族、纳西族、阿昌族、傣族、壮族、藏族、布朗族、拉祜族等13个世居民族,共有43种民族成份,全州336万总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66万人,占总人口的49.6%,千百年来,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谐共处,共同奋进,曾创造了以南诏、大理为代表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多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高举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相似文献   

19.
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位于德宏州陇川县西北部,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1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327人,其中阿昌族1293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5.5%。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省、州、县各级民委的关心支持,户撒乡保平、芒炳、腊撒、项姐等10个阿昌族聚居村委会被列入《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一五”规划》,  相似文献   

20.
畅江 《今日民族》2003,(4):4-5,17-20
去年4月,为了反映云南省10万人口以下的特有少数民族情况,我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采访德昂族和阿昌族,回来后曾以《是什么在阻碍着我们发展》为题在本刊去年第6期上写过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的采访手记,而陇川县阿昌族和德昂族的稿子却一直拖下来。现在,虽然已事隔一年,但当时采访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尤其难以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